建议想创业的音乐老师、钢琴老师、乐器老师,去看看这个文章——
转载自知乎@丘政
这是开了三年的,去年过年之前才调整练琴费收入。
看了一下他之前的几年的数据,亏的!他没感觉!
前几年幸亏他还能自己上课。
全国范围内,这种小琴行占了90%!甚至更多。
这样的琴行要不断地招生,不然他资金链就断掉,这是因为本身就没利润,所以才要不断的招生,如果有利润的话,手上的现金是不会越来越少的,只会越来越多,那他现金越来越少的话,就说明在亏损,亏完就不断招生啊,所以说看到处都是招生的,看到朋友圈都是招生啥的各种各样,那就麻烦了。
招生的焦虑症就是这样来的啊,亏损他不知道,算不出来,然后因为手上没钱啊,要拼命招,开五年就招五年,我真不知道他是有多缺钱。
当然,这个琴行老板胆子也挺大啊,找不到盈利方向的时候敢借钱直接开分店。
在北方地区很多是按年交的。那按一年一交的话呢,他就中间不交租他就没感觉呀,他不知道他每个月亏了呀,知道年底要交租的时候才知道,要筹钱交租了,哎呀十几万。
在广东的话都是按月交租的,所以说每个月我们第一个就是去算这个账,那你们一年交的,你也得把你一年的租金分摊到每个月,你要去算一下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不要去算一年的,知道吧,因为现金流跟利润是没有关系的,你看不出来的话,你就会亏死。
不是你学费收的越多,你就越赚钱,你知道吗,假设你一个店一年才招十个学生,一节课才一百,但是他呢,给你交了十年的学费。那你觉得你赚吗,你其实每个月都在亏,因为只有十个小朋友在上课,怎么可能抵扣掉每个月的房租呢,就是说你收了他十年的学费,这个是现金流,跟利润没关系,实际上你是亏的。不然跟你试一下,你就靠这十个小朋友撑十年,看看会不会亏死。你不要以为你收了学费收了多少钱,你就赚了多少钱。每个月把进账和出账一砍,哇,这个月赚两万?!不对,知道吧。你那个只是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这很安全,但你不知道你的利润是多少,这个是看不出来的。
很多机构干完三年下来,手里没多少钱,没上完课的学生倒是一大堆。一开始做就没想好盈利的事情,就光想收费的事去了。
财务管理上面,利润合算方面,最准确的测算方法,有个名词,叫权责发生制——把现金完全错开,剥离,不要管。这时候的利润是最清晰的。交付多少产品,就确定多少营业额,而不是预收账款当成营业额。这个算法用在咱们培训业尤其重要!收的钱顶多算定金!订货费!
交了一年学费,不就订了一年的课程而已,这个不是真实的营业额!每个月真实交付的产品量(课时量)×单价,得到出来的才是营业额,然后再拿这个营业额去减掉这个月工资和房租,一切支出,得出来的才是真实的利润。
收的学费再多,如果把真实利润算出来,你是个负数的话,你继续下去就得完蛋。很多人是懂这个道理的。但是还在蒙蔽自己的,不断招生安慰自己。
一个店能招到的学生量其实真的有限的。如果测算,不亏钱需要100个学生才能盈利。意味着你需要招200个,才能赚其中100个的钱,而且还是100个的学费去掉老师分成,只赚到50个人的学费作为利润。很多机构是这个玩法。
有的迷信集体课。首先你得有大场地,有了大场地,其次得有大量学生,不然每次集体课只有2-3个学生一个班,玩啥?假设有大量学生,你还得考虑老师的能力,能不能保住大量集体课学生,因为集体课流失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初级或者低价营销过来。
还有一个,卖琴。好了,既然培训死活赚不到利润,自然就很多机构在推销售了。没有外销网络的琴行,靠自己那点学生,卖出去的有多少可以持续卖的,这个问题大家自己心里有数的,总不能把买了琴的都劝退,把老师的时间空出来接没买琴的吧?
集体课和一对一呢,还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算的话,八十个小朋友,八十个一对一的和八十个集体课的。最终按每个月的上课量和单价来算的话,其实按权责发生制来讲,一对一,最终的营业额是最大的,比集体课大,因为一般大家都是心虚会把集体课价格收得比一对一低,对吧,那么最后你会发现,集体课的可持续性和一对一课程是没法比的。那最后呢,你又要不断的招生。可能有人会说,哎呀,我这个八十个小朋友,两个老师或者一个老师就可以带完了呀。好。你知道你这八十个小朋友是花了多少这些地推成本招回来的对不对,你说一对一也要地推,但是一对一课程上去的话,就不容易下降了,除非你自己做的很烂,但是你集体课的话经常需要你去推,其实那笔帐算起来还是一样的。
行业基本就是这样的情况,搞得很多自己开店自己教学的,困在一个店里面好几年的,因为青黄不接呀,本来利润就不多,自己不教就更没利润,对吧,好了自己卖琴,卖着卖着就断了,而且你还要上课,那你再去扩张的话,鸡飞蛋打地怎么扩张啊,不敢,一个是人跟不上,一个是资金跟不上,一个是利润跟不上,各方面都跟不上的时候,自然就困在一个店里面。对吧,这是我讲的全国小型培训机构的现状,尤其是琴行,因为不比文化课,文化课的话,可能这个招人还比较好招,随便来个大专以上的都可以教了。尤其是作业辅导的,而琴行呢,,利润这块没搞定,教学这块还得自己抓,抓完之后呢,销售还得自己抓,又拿不到大品牌。你说凭什么去扩张啊,永远不会扩张的。
当初我开第一家,马上就测算利润,非常低,所以就拼命开分店,开到第三家,一算,还是很低。
那会儿的课时费利润,都要负担房租,而且我特么那时候还有前台。课时费分完老师工资,剩下的毛利润还得分给房租,还得分给前台。最后毛都不剩。
后来练琴费改完,超了房租很多,再后来孩子正常练琴没啥大毛病了,前台没啥用,砍掉了。这会一看,利润表的数据就好看了。现在很多新入行的,都是照着最老旧的模式开,基本会被弄得鼻青脸肿。
财务思维没有打开的时候,模模糊糊整下去。抢品牌已经没机会了,除非有品牌矩阵,三两个大牌在手上的那种。
想玩销售起家的话,准备好资金和时间,机遇也很重要,当地如果有品牌空缺,就拿钱砸,大品牌都抓过来。不然没有配套练琴费,照传统模式老样子的话,大概可以看到10年的样子。
对事不对人,这行很多人开店,初衷是非常有情怀的,然后开完面对各种商业挑战的时候,就完全拿不起情怀了,被现实虐措手不及。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没找到办法,就暂且将就的开着吧。现在市场就是这样。因为我接触的琴行比大家多几十倍。基本面就是这样的。
我也听过很多琴行老板不服气,骂我收练琴费商业化。练琴怎么会是错的呢。商业化?其实不管你开不开店,只要你有偿教学,就是商业化。不要用错误的认知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果真的不想太商业化,进学校做个音乐老师,钱由政府财政出,这就能做到不商业化了。
商业化≠忽悠。我也经常听别人讲,一场比赛非常商业化,比赛很假,其实那不是商业化,那是忽悠,或者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跟商业化没半毛钱关系。商业化是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的共识,然后完成交易。再土一点,商业化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变成钱。或者把钱变成有价值的自己需要的东西。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公司商业化,我就一阵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