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期【课堂观察】省能手示范课《囚绿记》

最近两年,“名师+”工程、“研修共同体”研修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类示范课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越来越多,给广大教师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各级各类名师和研修共同体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丰富了我们的研修活动,带给我们不同的精彩。结合平时的听评课活动,后续我们将在本平台推出“课堂观察”板块,展示各类研修活动中的优秀成果供大家交流。

活动背景及教学概述

11月25日,杨陵中学开展了“省级教学能手张淑霞示范观摩课活动”,省级教学能手张淑霞展示了一节《囚绿记》。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有代表性的写景状物散文,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单元教学要求是通过欣赏精美的景、品味优美的语言,赏析文章深刻的意蕴。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一个层面是讲述自己与“绿”的故事,结合背景来看,另一个层面是通过象征手法含蓄表达自己和本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表达一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了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主要环节:

环节一: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关键要点,落实先学后教。

环节二:汇报交流。学生展示自读情况,罗列自己阅读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解答并进行引导和总结。

环节三:“三读”课文。“一读”课文,围绕文章内容,通过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和内容,并且重点以第五段为切入点。“二读”课文,赏析我眼中的绿。“三课”课文,解读我眼中的绿。

环节四:说一说。一说学习本文的启示,二说学到的写作技巧。

环节五:写一写。教师出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要点。

观课有感:

总体感觉是教师有思想,设计有突破,学生有活力,课堂有氛围。

本文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背景是抗日战争暴发时期,内容是作者借一株常春藤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生存境况和情感经验。所以我们很容易解读出:咏物和抒情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含蓄地表情达意,丰富的思想内涵,象征、托物言志是文章的重要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觉得:一是解读囚绿的原因和绿的特点,二是体会绿的象征意义,三是揣摩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景中所含的情。这也应该是多数老师设计教学的基本要点。张老师的课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有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了课型特点,作为自读课文教师重视了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又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重视诵读感悟,整节课“三读”课文,并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三是重视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学以致用,教师通过下水作文教授写作方法。四是删繁就简,深文浅教。美中有不足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个人性解读,但并未深入。高中阶段的文学作品与初中侧重有所不同,初中在感受和欣赏,高中重在阅读与鉴赏,高中以鉴赏这种理性的高端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对于情感和主题,应该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个性化解读。对于本文,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抛开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围绕绿的特点和绿被囚前后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81期【课堂观察】省能手示范课《囚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