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4 | 穷人,有义务帮他吗?

上篇,安德烈向妈妈诉说了和英语老师的事情,还有失恋的事情,妈妈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接着来解读。

1

妈妈和弟弟菲利普去云南香格里拉旅行。妈妈想象中的香格里拉,是像地毯一样厚的野花铺满整个草原,长着长毛的牦牛甩着尾巴,悠闲地啃着野草,是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妈妈的朋友热情地开着吉普车,带他们去看草原。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妈妈心目中天一样大的草原,地一样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样长长久久的野花,青青怒草无边无际的山谷,竟然被圈在栅栏内,收费!拍个照也要收费!

妈妈很失望,开发就等于破坏吗?

安德烈想,这是不是因为贫穷?因为贫穷才不计后果地吸引游客,想办法赚钱?这世上,比这些问题重要的事情太多了,贫富不均本身不是更糟糕吗?

可是,当人们的心思都在为未来的自己考虑时,哪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他们被逼得利己又目光短浅。

安德烈之前和妈妈说过,这个世界好像没什么反叛的了,也没有什么不公不义的事情需要他们去“革命”,但是和爸爸去看了一部,关于阶级跟贫富差距的电影后,改变了想法。

这个电影提醒安德烈,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不公正的存在,怎么可能没有“反叛”的需要,只不过看你是否愿意看见,是否愿意站起来,是否愿意行动?

安德烈住在全德国平均收入最高的小镇,爸爸开着豪车,自己穿的衣服也不便宜。比起累了一天也不能温饱或是饿死的人们,爸爸开豪车是不是不道德?虽然他知道物质满足道一个程度就失去了意义,但是他仍旧享受物质。

他知道很多人在极不人道的工作环境里为耐克做苦工,但他不会因此就不穿耐克鞋;麦当劳为了生产牛肉,大面积破坏森林,但他不会因此就不吃麦丹劳;他知道非洲有很多营养不良的儿童,但他不会因此勉强自己每一次都当光盘族。

安德烈觉得自己很混蛋。

2

妈妈回忆起安德烈七岁时的一件事。那时候妈妈和安德烈菲利普在北京过夏天,那时有很多被放进小竹笼里卖的蝈蝈。

妈妈为兄弟俩各买了一个,到了一片草坪时,安德烈把蝈蝈放了,并央求弟弟也把蝈蝈放了。

安德烈说,蝈蝈喜欢自由,关起来,太可怜了。

妈妈肯定了安德烈的性格特质,对当时只有七岁的安德烈说,放走蝈蝈本身就已经是积极的道德了,怎么会是“混蛋”呢?

妈妈把道德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道德,一种是消极的道德。

积极的道德让妈妈不浪费资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有阳光的时候不用烘干机,有清风的时候不用冷气,用暖气的时候进出门关紧门,她曾也喜欢吃鱼翅,但是知道鱼翅怎么来了之后就不再吃。

妈妈说:道德取舍是个人的事,不一定由逻辑来管辖。像不良商人残忍地汲取黑熊的胆汁,妈妈会捐一笔钱,给黑熊保护基金会。消极的道德就往积极的道德迈进了一步。

3

有一年,妈妈去爬黄山,遇到一个少年挑夫,那少年挑夫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一小时后到山脚下,挑东西到山顶,黄昏的时候才能到达,即使快步往家赶,也是深夜才能到家。

这样劳累一天才能挣三十元。三十元可能不够安德烈买三个冰淇淋球。但因为少年挑夫过得艰辛,安德烈就不会不买冰淇淋吗?

还有一天,妈妈和菲利普去九龙吃饭,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在捡垃圾,老妇人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

香港是全世界贫富不均比较严重的地方,有很多豪宅豪车,更多的是苦苦挣扎的住在棺材房,鸽子屋里的人们。

妈妈没法给老妇人什么,这解决不了问题,妈妈又能做什么?妈妈只能写文章,希望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结构。

妈妈演讲,鼓励年轻人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改造社会的首要任务。妈妈在生活中不浪费,不奢侈,但也不加入扶贫机构,她的“道德承受”也有一定的限度。

妈妈再以欧陆国家的社会福利占比和美国的相比较。欧陆国家的社会福利占了GDP的45%,美国只有30%。妈妈认为这是他们对贫穷的价值认知有关。

60%的欧洲人认为贫穷是环境所迫,60%的美国人认为贫穷是个人懒惰所造成的。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原因,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制度。

在海啸时,对外援最多的国家是欧洲国家。这说明,这些国家的人,对于社会公义,对于“人饥己饥”的责任,对于道德,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认知。

这些国家的人允许政府把大量的钱援助到贫病交迫的人身上,他们不一定直接捐款或抚养孤儿,但是在选举投票的时候已经在进行一种消极的道德行为了。

十九岁的安德烈还很年轻,还没有找到具体着力点,但随着时间推移,阅历的丰富,终有一天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做不到什么。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像安德烈一样,无法做到不穿名牌鞋,不吃快餐,做光盘族,但是我们也可以像妈妈一样随手关灯,节约资源。下篇,安德烈到了香港,他又有什么感悟呢?我们第五篇接着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爱的安德烈 4 | 穷人,有义务帮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