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文学回忆录》书评:70多年文学路上的衔沙蚂蚁,从未曾停歇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上面这段文字,很多人都会觉得熟悉吧,它节选自我们的语文课文《紫藤萝瀑布》,作者是中国当代女作家,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宗璞。这是一篇让人心神陶醉的文章,文字优美清丽,仿佛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宗璞在文中歌颂生命力,探寻生命的美好和真实。

正如这篇《紫藤萝瀑布》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今年92岁高龄的宗璞先生患有眼疾,却依然笔耕不辍,犹如一只衔沙的蚂蚁,一颗一粒,一点一滴,构筑起文学的七宝楼台,日复一日,从不曾停歇。

《宗璞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收录了宗璞在多年文学创作上的的反思以及她在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历史、生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体裁多样,包括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等,是一本可以多角度了解宗璞的书籍。

我只读过宗璞先生写的《三生石》和《总鳍鱼的故事》,前者是绝美的爱情小说,后者则是一本大气深邃的童话故事。

现在读《宗璞文学回忆录》,从她的随笔散文、杂谈和访谈中,可以感受到这个书香世家的女作家,对文学创作的豁达和风骨。

或许是《三生石》给我的印象太深刻,我总觉得宗璞的文风总是清淡中带着丝丝忧伤,自然述说,很有独特的韵味。

作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这些也影响了她的作品风格:书卷气很浓,古典文雅,书中的那些人物形象,大多也是知识分子形象。

宗璞经历了半世风波、饱尝人间疾苦和病痛,她作品中的人物命途多舛,但最后总能挺起胸膛,坦然接受命运的洗礼,从这些文学创作中,可以感受到宗璞对高尚、美好人生的追求。

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从近视眼到远视眼》。宗璞自小就近视眼,脸上从未脱过眼镜,70岁时又得了白内障,眼前更是一片迷茫。原以为这是人必然要经过的“老”的滋味,但她做了白内障手术。

术后透过眼罩的缝隙,她看到了病房地板上的花纹,看到老伴儿头顶不多的头发和女儿脸上的皱纹……因为眼睛可以再次看到,生活变得如此实在,暖热。

宗璞细细描述她做完手术的感受,文章中洋溢的欢喜让我险些落泪。前不久我的母亲也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因为糖尿病的影响,做白内障手术之前,母亲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降糖调理。

那一个多月,为了快点降糖,我们全家都希望她管住嘴、迈开腿,多起来做运动,于是她就总是怯怯地摸索着走路。手术做完第二天,医生来检查时,她惊喜地喊:“医生我看见你了!”我们也替她开心地笑。

看完宗璞先生写的这篇手术后眼睛重现光明的文章,我的耳边彷佛又响起了母亲的那声欢呼。

母亲当然不会像宗璞先生这样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地如此清晰,但我多么幸运,能从这篇文章里,切身体会到母亲的辛酸和手术前后的心境变化。这就是文学的神奇力量。

由此,也更加敬佩宗璞先生笔耕不辍的毅力。因为眼疾影响,她写作的过程非常艰难,先自己口授,请助手记录下来,再一遍遍读给她听,反复修改打磨,直到她满意为止。

宗璞先生曾这样安慰自己:“我不能读书,可是我可以写书。也许,我不读别人的书,更能写好自己的书。”高龄老人,被疾病和手术缠身的痛苦可想而知,可从她的文字里,你完全感受不到沮丧和哀怨,只有平淡的诉说永不停歇的创作。

这份豁达和乐观的精神,正如《宗璞文学回忆录》的封皮所说:以文学的名义,致敬人生!

《宗璞文学回忆录》书评:70多年文学路上的衔沙蚂蚁,从未曾停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宗璞文学回忆录》书评:70多年文学路上的衔沙蚂蚁,从未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