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书丨当我看村上春树谈跑步时,我看到什么?

2017年底,最后一个打卡活动是参与WYN的续命计划。一个月里,每周抽出至少四天时间,第一周跑3公里,每周增加难度,到第四周是6公里。

从12564名挑战者,到第一周第五天剩5026名,再到第四周最后一天的1951名,每天傍晚六点看着系统里跳出的提醒「截止目前,剩余人数为:xxxx」,成为参加这个活动的乐趣之一,因为好奇哪天的数据突然会骤降,而这上万个人最后会剩下多少。

不知道那位私信说「三分钟热度的我,知道自己坚持不下去,但这次想挑战下自己」的朋友,是否完成了全程?

有时发运动数据截图,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能坚持,而有时会想这些跑步的人是为了什么而跑呢。

自称跑步小说家的村上春树说: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

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觉、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

29岁开始写作的他,33岁开始坚持跑步,拥有清晰的自我感,能独立在他人之外,有喜欢并坚持在做的事情,小到喜欢的音乐,大到选择一份职业,一种生活,这是看过他写的小说,再来看他写自己如何写作和跑步中找平衡点,对他这个人形象的最大感受。

向来喜欢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也是听过很久,却还没有阅读过,而在拙见的跨年广州分会场的活动,有个环节是带本在2017年曾经给过温暖的书去作交换,当晚,听完分享,迟下楼,剩下的书不多,在桌子上还留着这本书,没被人挑走,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它带回。

不仅仅因为是喜欢的作家,更重要的是,在思考新年行动计划的时候,跑步是目标之一。

于是,一本自己喜欢的作家写的关于跑步的书,作为自己这一年阅读与跑步之旅的开篇,再合适不过了。

借萨摩赛特•毛姆的话,「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书里写道,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

拙见小助手在群里曾经发过:无论是罗振宇的每早的60秒语音,还是拙见每晚的晚安签,坚持到现在,每天发这一个动作已经远比要什么内容重要得多

是呀,有些事情看来没有什么,甚至不值得一提,但是并不是因为有意义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而有意义。有足够的积累,才有更多的自由,也才能得到生命的厚待。

而支撑这份坚持的,村上春树在书里说,是喜欢。

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下来。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应该是被所做的事情吸引住,而不是被强迫着去做,如果是好玩的,自然会持续坚持下去,甚至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坚持」这件事。

经常在脸书上看港台的诗歌,并随手保存喜欢的图片,从11月18日周六开始,突发奇想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周末读诗#+一张诗歌图片,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八张图片,评论里有点赞的,有讨论,有询问出处的,也有好友坚持「周末偷诗」。

分享是件美好的事情,只是我一个人喜欢,那是一个人的快乐,分享出去了,哪怕只要一个人喜欢,快乐都会翻倍,这是一种能量的流动。

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苦哈哈地坚持,而是分享我喜欢的无用却美好的事物给同样喜欢人而已,到现在,也会想是不是可以更好玩的花样来分享周末读诗呢。

当然,要是某一天这件事不好玩了,怎么办,那就适时地结束。事事都认真过头,反而会陷入焦虑中动惮不得。

这样看来,喜欢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词语,都说年轻的时候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很多人,都会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该为什么坚持呢。

哪个是我喜欢的,哪个是我的强项?我听过的答案是,最舒服,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人的那个就是你的魅力,如果你会别扭的话,表示可能不是你的优先强项。

同样,在村上春树的书里,也有类似的阐述: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

可以花点时间做兴趣测试,如果试过了,发现自己不喜欢,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因为起码清晰知道到底喜不喜欢,而不是模棱两可的生活态度。

对我而言,拍照是喜欢的,因为在他人的照片里,我在做这件事,嘴角是上扬的,上回谈到的香港绿脚丫的模式也是喜欢的,因为听到眼睛会发光。

那跑步是我喜欢的吗,还只是想随大流呢,现在还不能下断言,所以,就为自己在安排行动计划,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这个过程很是期待,因为又可以认识自己多一点点了。

电影《返老还童》有一句经典台词:一件事无论太晚,或是像我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而冯内古特有这样一句话:耐心点,你的未来将会来到你面前,像只小狗一样躺在你脚边,无论你是什么样,它都会理解你,爱你

看完《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后,再将这两句话搭配着一起来看,便组成了我2018年的行动指南,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周一书丨当我看村上春树谈跑步时,我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