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读书生活

抹去历史尘埃,除了独裁者和刽子手角色外,希特勒是酷爱艺术的青年,勇敢无畏士兵,巨额版税畅销书作家。书将知识和激情给他,塑造了他执拗固执的思想观念,让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历史人物。

刻苦的书虫。他读起书来贪得无厌,声称自己年轻时候,没有机会获得应有的教育,为了弥补不足,他做了最大努力。每晚至少读一到两本书,有时候则更多。“当一个人付出的时候,他同时也在获取,”他曾说,“而我从书中获取我所之需。”

他从奥地利的小镇到维也纳,读完了维也纳图书馆1/3的书;参加德军去前线打仗时,战友都在讨论女人和美食,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当上德国总理后依然嗜书如命,彻夜读书,直到战争逆转,苏军兵临城下,还在地堡里读书。

希特勒的老管家玛格丽特·米托斯杜瑟列举了他晚上的生活习惯,包括与他的眼镜、图书、茶等物品相关的细节。希特勒在贝格霍夫的物业经理赫伯特·杜林回忆说,某天晚上爱娃·布劳恩打搅了希特勒的读书时光,他大发脾气,她红着脸,沿着走廊跑了出去。杜林也很小心翼翼。在每天彻底关闭贝格霍夫别墅之前,他都会在别墅外散步,直到希特勒书房灯熄灭。希特勒好几次读到黎明破晓,地平线上泛起亮光。

书籍收藏家。希特勒在56岁死去的时候留下了1.6万本私人藏书,藏书有大量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剧作家以及小说家的初版作品。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纳税申报记录证明其单笔最大开销就是用在图书上,1930年为1692马克,其后两年都与此相当。1934年,他在格拉德巴赫火灾保险公司为慕尼黑的公寓投保的时候,财产估价为30万马克,一半为艺术藏品,另一半为图书和其他贵重物品。

热爱艺术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1914年应征入伍,登记职业为“艺术家”。希特勒在德军第16团,作为通信兵,他担负的任务不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读书。1915年,这位身处前线的下士花了4马克买了有关城市建筑的《柏林》来打发时光。战争期间,香烟、烈酒和女人唾手可得,是他人缓解紧张神经的更直接方式,购书这一行为可以被视为超然脱俗之举,是面对现实美好世界被毁灭时候采取的逃避行为。

也许是因为战争迫使人们深刻思考人性,对于小说和杂志,他不屑一顾,所有精力都放在攻读历史和哲学上。他对汉斯·弗兰克说过,“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言,4年之战争等于30年大学之训练。我最恨莫过于闲聊文学。如果要关心人类的命运,人们只能读荷马的作品和宗教著作。在战争后期,我读的是叔本华的著作,且反反复复地专研。此后,即使上帝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不用宗教之道我也能自由行事。但是,左脸打右脸一说,对于前线而言,并不是良方。”

藏书中,希特勒将《堂吉诃德》《鲁滨孙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格列佛游记》等世界名著放在一起,他认为,每本书的创意都无以伦比”,说:“《鲁滨孙漂流记》让他认识到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堂吉诃德》则捕捉到了一个时代终结”。

希特勒认为莎士比亚的成就无论在那个方面都高于歌德和席勒。他说:“当莎士比亚将自己的目光投在新兴的大英帝国上,关注其气象万千的变化时候,这两位日耳曼诗人、剧作家却把自己的才华放在讲述中年危机和手足相残的故事上。”

他疑问,为何德国在启蒙运动中造就了《智者纳旦》这样的作品,讲述犹太学者致力于调节基督教徒、穆斯林以及犹太人之间的矛盾,而莎士比亚却能为世人贡献出《威尼斯商人》,还有创造出著名的夏洛克这一形象。

某天晚上,戈培尔听到希特勒比较席勒和歌德作品,随后,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他是个天才。”

注重信息收集分类。希特勒说,读书好像收集石子,把它们当做马赛克,用以填补既成的思维体系。他研究了图书目录索引,收集精选的章节作为有用的信息而存储起来。有时候,他也从结论看起,以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读全书。他建议读者先磨炼自己快速分辨信息的能力,那些对自己有帮助,那些只要泛泛了解即可。

“一旦他以这种方式获取知识,与自己的想象途经相互调和,他就能提出错误的知识,有效地补充新的知识,脑中的图景也会更加清晰。”希特勒写道,“如果阅读方法是正确的,那么他在突然面对人生难题、经历考验的时候,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判断标准,同时调动几十年以来收集的与问题相关的具体内容,把问题解决掉,如果不行,他会重新思考,直至问题被解决。”

希特勒运用这一技巧记住了数量惊人的信息,这些信息类别相去甚远:从坦克的制造、到戏剧作品创作。

约翰·托兰在《希特勒传》中多次提到,希特勒演讲和开会的时候,几乎从不看提纲,各种事件和数字从他的口中出来,滔滔不绝,其记忆之清晰令人吃惊,据称,他的这种天才只有凯撒、拿破仑和列宁可与之相比。

希特勒的一个秘书克里斯塔·施罗德观察到他会经常讨论“一个他读过很多遍的主题,为的是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施罗德说,希特勒脑子中的东西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这样他能够完整回忆起书中的章节。

他收藏有《大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这套书有20册,是用皮革封面包装的豪华版,实际上是一套与数据和信息相关的大型汇编式样的工具书,能够帮助读者高效检索信息,是自学者最好的学习资料,这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参考工具书之一。施罗德记得,希特勒喜欢讨论一条河的长度,或者一个城市的大小,然后他会从这套百科全书中进行查证。

在加尔德的《德国文论》里,可以看到希特勒如何运用选择性的阅读方法。当他扫视着书中每一处有用的信息时候,手中的铅笔正盘旋在旁边,接着冲向页面,在某个段落或者句子下面划线,然后再旁边划上双竖线突出重要性,有时会出现一些惊叹号,有时是一些问号,但是更多的是一连串密集或者零星的线条,表明因为这些可以作为他的思维体系的补充。

希特勒最后时光存在地堡中的书籍共有80本,包括《罗斯福战争前史》《帕西法尔》《诺查丹玛斯预言》等。1945年4月30日下午3:30-4:00之间,一声手枪响起,结束了他的阅读时光。认真梳理他读过的书的美国作家提摩西·赖贝克,在《希特勒的私人藏书》中说:“书籍有力量和潜力保存早已消逝的世界——不仅凭借书中的内容,也透过书籍本身的实际存在。”在他看来,希特勒通过阅读,追随书中描写的任务或者事件,导演了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特勒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