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ja’s rule

Oja's rule

这俩天看了Oja的俩篇论文,被其中的证明弄得云里雾里,但愿我的理解没有出太大问题吧。
Oja's rule Wiki
Oja's rule 知乎

  • A Simplified Neuron Model as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zer
  • 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 of Eigenvectors and Eigenvalues of the Expectation of a Random Matrix

背景

貌似是关于神经网络,权重的无监督训练的。有趣的是,由这个出发点,可以得到一种关于stream PCA的算法,即Oja's rule。

Hebbian learning

在Hebb的假说中,对于权重的调整为:

where:

stream PCA表述为这样的算法:


where:
就是每一次迭代所得的正交矩阵,为随机矩阵,在stream PCA里面,一般, 是一个对角矩阵,每个对角元素表示对应列向量的学习率。怎么说呢,这个分解,就是的逆。
当只需要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时候:

这个式子到底啥含义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Oja给出的分析是(大概是这样):
关于的泰勒展式(只到一次项)是:

where:
这个地方我有个疑问,不知道是我对论文的理解不对还是如何,我觉得如果,那么前面就不必再乘上个了。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上面的推导用到了:的条件。
上面的式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写法:

这个式子只是对上面的加项减项处理,并不难推导。注意,请想象
保留右边前俩项:

连续情况下就可以得到形如下面的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内容我忘得差不多了,这个方程的解法大概是这样的:

where:
是矩阵的按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列的单位特征向量。
这时,上面的微分方程可以分解为(论文里纬度是)个子微分方程:

令: (),容易推得(是真的不是假的):

可以推得其解为: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到,只要,那么其他成分,随着时间的增长,会趋于0,所以最后会成为。
上面的算法的内涵就是其线性主部满足这个性质。上面微分方程还有另外一个性质:
则(通过求导,导数为0可以验证!)
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要保证第一次,后面的大小也可以同样保证。当然,这些条件是在连续情况下推导的,实际在离散的情况下,我们要求足够小。

主要的一些理论

论文里面一些主要的假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不怎么理解的地方是这个unit multiplicity,是特征值是唯一的吗(从证明中看似乎是这样的)?

引理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理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引理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8)就是上面的
的迭代算法:

定理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Oja开始讨论的迭代算法:

LEMMA 3(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是关于
的迭代算法。

引理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理 3(关于特征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
的迭代算法,即(3):

Oja's rule

Oja's rule 是对 Hebbian learning 的改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其实Oja's rule就是取了前面的线性主部。
相应的微分方程变为:

性质有所欠缺,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然可以保证一些良性。

引理 5(关于的选择)

(证明请回看论文)

定理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当推广到求解的时候有俩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9)的列不一定是相应的特征向量,但列所构成的子空间是一致的!

数值实验

我们先用均匀分布产生一个基础向量x,再在其上添加由标准正态分布所生成噪声,得到一串向量,来模拟数据。

dfv1: Hebbian方法得到的向量与特征向量的cos值
dfv2: Oja方法得到的向量与特征向量的cos值
dfx1: Hebbian方法得到的向量与x的cos值
dfx2: Oja方法得到的向量与x的cos值
dfAx: x与特征向量的cos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Oja's rule 大概80次就能到达0.90的水准,与x的差距也不大,有7次比特征向量还要好!而Hebbian learning 大概300次。当然,这可能与我对步长的调整有关系,但是说实话,我已经尽力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def Oja_rule_1(x_old, z, r):  #实际上好像不是Oja's  修正Hebbian learning
    
    x = x_old + r * np.dot(x_old, z.T.dot(z))
    x = x / np.sqrt(x @ x)
    
    return x

def Oja_rule_2(x_old, z, r):
    
    x = x_old + r * (x_old @ (z.T @ z) - x_old @ (z.T @ z) @ x_old * x_old)
    
    return x
def D2D(x, y): #计算cos值,Oja的论文用的是2范数
    
    return abs(x @ y)

def Main(d, n):
    
    x = np.array([np.random.rand() for i in range(d)])
    x = x / np.sqrt(x @ x)
    A = np.array([ x + [np.random.randn() for j in range(d)] for i in range(n)])
   #以上是生成数据
    A_vector = np.linalg.eig(A.T.dot(A))[1][:,0] #数据的主特征向量
    x_new_1 = np.array([np.random.rand() for i in range(d)])
    #print(x_new_1)
    x_new_1 = x_new_1 / np.sqrt(x_new_1 @ x_new_1)
    x_new_2 = x_new_1
    for i in range(n):
        z = A[i,:]
        r1 = np.log(i + 2) / (i + 1) # 按照论文的理解,是不需要加乘上log部分的,可是不加log部分的效果也忒差了
        r2 = 2 / max((3 * z @ z), i + 1)
        z.resize(1,len(z))
        x_new_1 = Oja_rule_1(x_new_1, z, r1)
        x_new_2 = Oja_rule_2(x_new_2, z, r2)
    
    x_new_2 = x_new_2 / np.sqrt(x_new_2 @ x_new_2)
    
    dfv1 = D2D(A_vector, x_new_1)
    dfv2 = D2D(A_vector, x_new_2)
    dfx1 = D2D(x, x_new_1)
    dfx2 = D2D(x, x_new_2)
    dfAx = D2D(A_vector, x)
    
    return dfv1, dfv2, dfx1, dfx2, dfAx

def Summary(times, d, n):
    
    print('{0:^20} {1:^20} {2:^20} {3:^20} {4:^20}'.format('dfv1', 'dfv2', 'dfx1', 'dfx2', 'dfAx'))
    print('{0:-<20} {0:-<20} {0:-<20} {0:-<20} {0:-<20}'.format(''))
    M = np.array([0.] * 5)
    Better = 0
    for time in range(times):
        
        result = Main(d, n)
        M += result
        if result[-2] > result[-1]:
            Better += 1
        print('{0[0]:^20.3f} {0[1]:^20.3f} {0[2]:^20.3f} {0[3]:^20.3f} {0[4]:^20.3f}'.format(result))
        
    print('{0:-<20} {0:-<20} {0:-<20} {0:-<20} {0:-<20}'.format(''))
    print('{0[0]:^20.3f} {0[1]:^20.3f} {0[2]:^20.3f} {0[3]:^20.3f} {0[4]:^20.3f}'.format(M / times))
    
    print('{0:-<20} {0:-<20} {0:-<20} {0:-<20} {0:-<20}'.format(''))
    print('{0:<10} {1:<10} {2:<10} {3:<10} {4:<10} {5:<10}'.format('Count:', times, 'n:', n, 'd:', d))
    print('{0:<10} {1:<20}'.format('Better:', Better))

Summary(30, 15, 300)
 
    

你可能感兴趣的:(Oja’s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