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朗读 联系实际 体会诗意——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今天是我们参与彩虹花晨读高段课程第17节。是跟着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先锋小学张艳老师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图片发自App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自从我负责我们全镇互加计划网络公益课程快一年来,从全镇课程选择到具体每个学校没门课程的实施落实,走遍了全镇9所学校,随机查看学校的所选课程落实情况,由于彩虹花晨读时间早,因此一直督促、参与中心小学。今天是我们期中考试,我负责我们镇最偏远的中庄小学考点,按照以往,我在考试前安排学生先参与彩虹花晨读再考试,可是这次考试开始时间比彩虹花晨读时间还早。在第一堂考试结束后,问孩子们你们早上参与彩虹花晨读吗?其他年级孩子都说按时参加,只有五年级学生说很少参加,就决定中午让五年级学生早到校半小时指导他们学生。

中午我如约提早到达教室,没想到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也都在,并且都说他们也想参与。只要孩子们愿意我当然是最高兴的!他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我打开白板我们开始了学习。

一、认识字词、初步了解

这首诗里的生字词是我们这学期以来所学的古诗里最多的。有“辋”、“藜”、“黍”、“菑”、“啭”、“槿”、“斋”8个,按照张老师的节奏,孩子们跟不上,幸好是回放课,就按了暂停进行领读和示范写让孩子们一次彻底记住。

对于《积雨辋川庄作》和《秋归辋川庄作》孩子们又不能理解,我就采用通俗的比喻,如同你们当中有两个名字的孩子,和这个孩子是好朋友的同学就知道他两个名字分别是什么,不够熟悉的同学就只知道其中一个,不认识的人连一个都不知道。我又开玩笑的说:你们愿意当这首诗不认识的人、不熟悉的人还是好朋友你们自己看着办。孩子们都高兴的说我要和它做朋友。

还发现孩子们对“绝句”和“律诗”,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都不知道,对这些分别作了介绍,有的孩子们还边听边记录。

图片发自App
二、走进作者,激发热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擅长山水田园诗。我们知道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而王维就是“诗佛”。并且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所。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孩子们一听王维这么厉害,是少有的全才、是“诗佛”、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并且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都说再难学的诗也要认真学懂,就更加来了精神。

图片发自App
三、反复朗读,体会诗意

在张老师的仔细讲解结束后,孩子们盯着诗句可以写出它的意思,但是对诗意不能理解。而此时他们拿出了笔记本开始了诗配画。孩子们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啊,在网师讲解结束我们读几遍就画画。可以看到教室后面孩子们的诗配画已经装订了厚厚的一本。

我总认为:古诗的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诗配画只是学习的一个延伸。大声朗读的实质是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是找回自信的一个过程。大声朗读可以把孩子们的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还原作者当初创作时“美”的灵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诗文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也只有在反复朗读中背诵的古诗是才是刻在大脑中的记忆。如果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会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图片发自App

因此,让孩子们暂停诗配画,开始朗读。才发现孩子们单个读还稍好一些,可根本不会一起大声朗读,不会断句,是拉长了音调在唱读。指出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又不敢张嘴了。又鼓励他们要不怕错误,面对错误,才能学得更好,可是逃避错误,会越来越差。孩子们才勉强开口。这时一遍遍给他们领读,到孩子们基本读熟的时候,才让他们集体大声朗读,这时虽然读的还不理想,但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鼓励他们已经很棒了,如果以后多朗读,效果会更好,他们才放开了嗓子高声朗读起来。并告诉孩子们,以后上彩虹花晨读的时候一定要学着网师的朗读节奏来读,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拖长语调读。

经过孩子们反复的朗读,逐步体会了诗意。并将自己生活经历与这首诗紧密的联系起来,表述的很不错。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日雨后,空气潮湿,柴火不够干,炊烟袅袅升起还没有到达午后的小山头又满满撒下来,将整个村庄笼罩。由于连日雨,农民田地里的活更多了,身强力壮的都在地里忙碌,家里老人或体弱的妇女们随便做些饭就匆忙提到地里。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孩子们对诗人选取黄鹂、白鹭的解释让我很惊喜:天色已经向晚,而且整个村庄被湿气和炊烟所笼罩,站在山顶的诗人,对山下整个村庄和田地里忙碌的人们已经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广阔平坦的水田上掠空而飞的一行白鹭,好多鸟儿相继归巢,鸡、狗也都回窝,整个村长安静了下来,此时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黄鹂还在宛转的啼叫。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孩子们很是容易体会,因为久居山中,对山里的气候、环境也就特别熟悉,空气新鲜,鸟语花香,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野菜,是好多久居城市里的人梦寐以求的处所。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借用典故,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这首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整首诗学完,已经到了考试时间,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说,很喜欢古诗,学古诗特别有意思。以后要多学,多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复朗读 联系实际 体会诗意——学习《积雨辋川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