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些模模糊糊的意外。因为一些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因为感觉一直处于低谷期,便一直徘徊不前,哪怕随便一点发的状况,都能够刺激那颗脆弱的心。一小点模凌两可的生硬话语,都能一颗雷管,随时引爆那个濒临崩溃的情绪,都会点燃我那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都是看一个人的修养到什么程度。更多时候。看他内心处于状态不好面对他人有情绪状态,看他自己都已七零八落的时候,对陌生人的态度。其实内心早已泣不成声,表面任是微笑示人。这大概就是成年人连崩溃都要调整到无声的状态。不管有多少苦闷,难以排遣的忧愁,都将呈现在黑暗的夜里,一夜过后,终将迎来黎明耀眼的光芒。
最近因为一些突然的状况,总感觉处于情绪的低谷。但是我也太了解了的知道一切的由来。便也不会就这样任由消极情绪去喧宾夺主,占据上风去居于主导地位。
一整天都是低压压的厚厚暗暗的云层,终于幻化成雨滴,时快时慢,忽大忽小,这敲击的节奏,这更让我心烦意乱,注意力被打乱,思绪被带走。阅读进行不下去,被迫中断。想法初步雏形又好像要落地需要去直面很多很多阻碍因素。怎么办。早已习惯,自己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不面对他人。最不济的原则是,一件负面情绪只找一个对应的人,只能一次。一对一以后,及时打住。便无其它的人事物,不需要扩散负面情绪,消极态度,就是没有彻底消失,就留待时间慢慢来。绝不,反反复复大吐苦水。到此也够了。我想,我的方式出口太多太多。又找到一个还不错的方法。放下钢笔,放下书本,放下笔记本,放空脑袋,跟着小朋友一起做了一组难度挺大的keep。过程里的互动,相互打气,六岁的小朋友,边做边脱,发热到不得不脱,而让我哈哈大笑。我们彼此会泄气但都相互鼓励,就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一前一后,大手大脚,挥动拳头,舞动脚趾。也不曾放弃,憋得满脸通红也不甩手不干。直到最后的,恭喜你,完成训练,直到我俩的击掌。就算是回房间,整理自己的物品。翻出一堆旧照片。大概是5678年前的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的自己?一问一答,原来那个时候的我是这样的。原来现在的我是这样的。又顺手顺便整理了自己的很多小东西,把各种物品分类整理。这个是在任何时候都是轻松的方式。哇,原来我有这么多随自己的物品。日子没有一天天白过,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不需要的就扔掉吧。很久都用不着的,也不需要占空间了。音响里放着音乐。随着音符的流淌收拾整理,身体打着节拍,这个方式真的很好。不由得翻稻子机五年前的笔记。上面清楚的写的。为什么只有选择不会产生这么多的?情绪状态。就是因为我知道,很多年前我就知道。只是我做不到而已。这么些年,有时会忘了,有时根本没有在意,所以,还得需要时间去修炼,去养成。所以,顺便提醒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对 自我的认知。这是我的认知的偏差。会导致很多,偏离正常轨道的想法。会有想逃离一切,把自己孤立的想法。会莫名生出好多烦恼,会有所畏惧。
什么是孤独的源泉?是选择,是选择的孤独。因为我们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不管外界多少声音,不管在作出选择的过程里有多少影响内在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因素,到最后我们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选择。这就使得选择总是成为孤独的源泉,使我们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上无边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一样,时刻都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而我们只能在各种可能性中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并表现自己有选择所带来的价值。
什么是烦恼的源泉?还是选择,是选择的烦恼。由于我们在对自己作出选择的过程中,对未来是无法把握。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意外突发状况,这使我们在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苦闷之中。时刻被一种朦胧记得无法驱散的烦恼所包围,这烦恼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什么是畏惧的源泉?也是选择,对选择的畏惧。由于我们必须对自作出选择的过程中行为负有全部责任。就算在尚未确定的状态里,你依然做出的选择要负起完全的责任。这时的选择又总是成为畏惧的源泉,使人在作出自己的选择时。总是处于一种害怕,害怕被与之对立的世界,出于害怕被世界遗弃捉弄、伤害、恐惧之中。时刻都被一种没有具体对象的,不可避免的恐惧感所包围。
选择的孤独、烦恼、畏惧三位一体,附着于选择的过程中,浸透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害怕选择,害怕选择带来的负面影响。害怕选择对自己会产生关键性的局面。从而变得不敢选择,不敢去直面。但总是要自己独立面对选择,是激流勇进,而不是随波逐流。是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而不是随风飘摇、往后倒退,
是什么在影响我们做选择?
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即一个人的价值系统与其经验世界、认知结构一道组成复杂统一的反应倾向系统。包括了我们的经验世界、认识结构、价值系统三大部分。
人的经验世界。包括呈现在人的主观印象中的一切东西,具有丰富多彩的感性形象。也有富有浪漫色彩的抽象概念。它是一个不断丰富。收获发展的开放世界。我们基于过去已有的经验,对未来不确定的方向作出选择。当然会不知所措,我们只有站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不被过去的经验所局限,不被已有的旧的认知所阻碍,用借我的经验去看新的东西着眼于当下现实。试图用长远的目光放眼未来,才能确保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担忧。但也不可能百分百保证,正确的选择永远是对的。至少在选择的时候。看起来豁达一些,不至于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人 的认识结构是组织评价自己的经验是一种可变动的发展开放结构,认识起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是指人的意向,去下活动着的社会的人。主体是人。客体是指进入人的活动领域,并和人发生联系的外在事物。客体事物。所以我们的认识源于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我们总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对新事物进行辨别认识把握。把新事物加以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去,或者是修正调整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事物包括进去,以顺应外界环境,并与外界现实求得平衡。
认识共是人在与外在环境发生相互的作用基础上通过同化,调节和平衡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是人应付环境的基本手段。这个系统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需要,从有连续性的经验世界中,把他所有的注意力放到有效用的部分,并精心的加以挑选出来,组织成一种各部分相互之间最大限度的协调合理而又有效的高效的整体结构。每一个人所为的价值,都只是他自己从经验中所体验到的意义。一个人掌握价值的程度,则依赖于他对生活感受的深度。
所以我们需要需要理解、需要价值。特别是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一切理解都是选择有所选择的理解。理解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发掘经验和经验之间所存在的这样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能够顺利的从人的一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的经验。这种联系能够带给人利益效果,也就是能够用来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一项取得成功,避免与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相背离,造成过错引起灾难。
这样的理解引发出来的价值,能够帮助人进行适当的活动,满足自身意象的需要。这样的价值总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当中,每一个人所为的价值,都只是他自己从经验中所体验到的意义。
想想我们自身在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清晰地知道了选择的机制以后,是不是能对于“选择”这个词有所了解?
我已能温一壶雨声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