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则刚』――读《纺车声声》

文/明子

春日,在温暖阳光的午后,想起年前楚儿倾情推荐的贾平凹散文精选集《自在独行》,在这闲情时段中拜读下,也不枉辜负这宅居时光。

不似其它花哨书刊的封面,这本书的封面白底黑字,给人简洁大方、淡定自若的视觉感受。只见一个孤独的身影,正沿着一条苍茫的大路渐行渐远……

贾平凹的独行世界,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且随我轻启扉页,来细细品读他的内心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吧!

简洁大方

全书共分5章,先从第一章:《孤独的走向未来》――生命的睿智(从容是真)赏起。

这章的前言这样说的: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或聚或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开篇渐次展开

《纺车声声》中,聆听久远记忆里的声音,听作者娓娓道来……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短短的一段文字,画面栩栩如生,立刻出现了一位身体瘦弱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朦胧月色里不停地摇着纺车,把又细又匀的线,一圈一圈缠绕成一个白白胖胖的线穗。你会不由自主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啊?

继续读下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校长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拉去荒岭接受“改造”,没有了父亲的工资,家里的柴米油盐,孩子衣食住行难以为继,唯一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为别人纺线来维持。

(网图)侵删

人祸已经重创这个苦难的家庭,偏又碰上天灾,生活开始捉襟见肘。

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堪重负的母亲,让贾平凹在很小时候就懂事了,他想放弃读书来帮母亲,减轻重担。

迫于生计,母亲只好让他辍学。但是明理的母亲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曾经,为了要回被没收的布,忍辱求全,最后,母亲凭着坚韧获胜,顺利拿回自己的东西,买回孩子们需要的书本。她的初心很简单,“有一个当校长的爸爸,孩子不能是文盲。”

父亲终于平反昭雪,政府补发了两千元钱的工资,按理她应该拿这笔巨款来改善生活,但她拿出一半让孩子父亲交党费,剩下的一半,其中一部分给了慈善机构,另一些给了在困苦时帮助过她的人。

通过贾平凹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她母亲平凡而伟大,虽弱不禁风,却无比强悍。

“嗡儿、嗡儿”的纺线声,贯穿全文,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想起奶奶纺线的嗡嗡声,那棉条在手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那鼓起的纺锤胖乎乎的,那声音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读贾平凹先生的书,总能从中品出一些质朴感人的生活底蕴。《纺车声声》的文字那般细腻、真切,那个瘦弱平凡的母亲,身上折射出刚强明理的光芒,不被苦难屈服的精神,令人钦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母则刚』――读《纺车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