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妥协的人”
文丨一先生
2018年03月06日
亲爱的校长
您好!
我是你万千学子中的一名。可惜我不太会说话,但又忍不住要说话,因为我的所感所悟以及我的理智告诉我,有很多事只有说出去,才能解决问题。
尽管事情最后得不到一丝丝的改变,但这些话必定会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剂。
关于上课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承认一点,并不是所有讲师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都很高。
我开学第一堂课听的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我听了大概20分钟,我就选择停止听课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我写了两篇影评。
第二堂课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你知道吗,我一进课室,就有同学开玩笑跟我说:要我是授课老师,我的级别如果不是学院主任我真的不好意思来授课。
这堂课老师讲了大概10分钟,他就叫我们自己看看书,于是我知道,他是没话讲了,我再次选择停止听课,那堂课,我把早上高数课的习题做了。
我很喜欢蔡元培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意思是,与其墨守成规,我宁愿崇尚自然而为;与其追求一致,我宁愿发展自己的个性。
对于个性这个词,我现在理解为,你有你的目标去实现,在所有人都整齐划一的做着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时,你能当断则断地停止,然后去完成另一件事情。
我不明白大学为什么还有记录旷课、逃课这种规则。
社会告诉我们一切要看结果,它不接受失败者,尽管过程你有多么的勤奋,多么的努力,胜者就是王,败者就是寇。
它没有平时分,它只需要一个满意的结果。
那么在面对课程学习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在以下情况选择不去上课。
比如闭着眼睛都能及格的科目;
比如讲师的水平真的很水,水到一堂课下来只有前两排中个别同学在听;
比如通过自学就能达到学科要求的水平,不要忘记,除了面对面接受知识,虚拟世界里的课程也并不差。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走一个形式,非得走进课堂呢?
可能校长会说:整一堂课下来,除了课本知识,还会有其他收获。
但我想说的是,我发现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哪怕是旷课逃课,都不会影响的我期末成绩,并且我在其他事情上,能收获的东西不比课堂少。
当然,我还是会错过其他一些收益,但我知道我自己不后悔。
与其坚持在一堂毫无希望的课堂里浪费生命,我更愿意选择做一名“坏学生”。
关于早习与晚习
我并不认为强制学生进行早晚习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执行力。
我看到的就是,每一天的早晚习,爱玩手机的学生一如既往地玩手机,爱中途溜走的人还是能华丽地躲避检查逃出教学楼……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会因一个制度而改变。
然而制度的存在,还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从健康变为亚健康。
为了赶上早习,早饭还没咀嚼完全就被咽进肚里;为了赶上傍晚的晚习,晚饭总是不尽人意。
为了适应这所谓的制度,牛奶、面包、压缩饼干成了额外的生活开支。
可是这些钱,压根就不用花。
并且这个制度的存在,我看不了演唱会,谈不了商业合作,不能连续在某一件事上花足够的时间去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
制度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是被制度控制的人对此制度的看法。
当学院院长宣布取消早晚习时,群里、朋友圈里各种欢呼庆祝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知道,这个制度是失败的。
关于大学宿舍假期不开放的问题
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情。
我问过自己的辅导员为什么宿舍在寒暑假不能开放,辅导员直接丢了四个字给我:
“方便管理。”
是的,很多制度的设立就是以此为目的,然而这个目的就一定正确吗?
我有个师兄是学软件工程的,大二寒暑假实习的时候租的房子在郊区,而工作地点却是在学校附近,然而学校一经放假,为了方便管理,断水断电。
他想住却不能住。
我知道开放宿舍需要承担的一定的责任,然而,谁去承担学生因为硬件设施而停滞了前进步伐的责任呢?
选择大学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学生们,他们深刻明白着,在房价每平米上万的一线大都市,每学期一千多元的大学住宿费用是一大优惠。
但每当假期来临,心里就无比惆怅。看着外边昂贵的招租信息,实习地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乡,要么在城市的边缘租几平米的房子。
这个时候,学生们也并没有回家,那么又有谁去为他们的人身安全负责呢?
学校依据法律的责任划分,强制学生离校,这没有错,但这不是教育的初衷。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很早就对教育做出了诠释,他说教育的人,不是为了已经过去的,也不是为现在,而是专门为了未来的。
而恰好,高校大门犹如一堵通向未来的墙,大门一闭,学生们只能收拾包袱,不得不在归家与留下两者间做出选择。
最后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让人不解的制度,像门禁、早操、大一不得四六级考试……
这些制度设立的依据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被动的接受中一度以为它们就是合理的。
可是存在并不一定合理。
面对那些我认为会浪费我生命的课程时,我毅然地选择了翘课,这没什么可耻的,但这背后,一定要有一个选择,去做一件比这堂课更有价值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可笑的事情,它们存在着,甚至是一种常态,但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并不是它应有的状态。
我在发文前就收到很多嘲讽的语言,你能改变吗?
我承认,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我只想告诉大家,也告诉这个世界,我不喜欢妥协。
那些我们被迫接受的合理化,总会有一天,会被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去击碎,去改变。
校长,你会看到,这群人即将长大,即将做一些你们不敢做的事情。
校长,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并不可笑,只是他们在一大群被同化的个体里,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证明自己。
他们不会后悔。
校长,我再送您一句话,这话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以上,致敬。
“ 万事有我 ”
主编丨一先生
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但因为八百度散光加近视
一腔热血只能转化为笔尖的一撇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