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康复日记(一)

2021年6月24日 周四 天气晴

早起做了检查,确定了手术的大概时间就准备回家。

因为地铁口位于湖滨银泰,准备去坐车的时候途径看到了一个小杂货店,不知道出于什么吸引,我走向了商店内,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小东西,心情突然轻松了起来。

由于身体、工作、对未来的茫然等等产生的压力似乎在这里暂时小了许多。继而又想到上一次这样逛街似乎已经是好几年之前的事情了,于是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不再想要面临的工作事项。

午饭时间,途径一家书店,因为有些饿了就打算停下来歇歇脚,在书店找本书顺便解决午饭。说起来,在我的记忆里,书店对于我来说和图书馆差不多作用。刚工作的时候没钱,夏天出租屋的空调又不太给力,书店就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再后来妹妹也毕业了,偶尔我们也会去书店打发一下午的时间,那时候也愿意花钱在书店点壶茶了,所以每次选书都很重要,我们得把茶钱看回来。再后来谈恋爱,书店成了约会的地方,各看各的,饿了一起出去吃个饭,走路回去交换一些看到的有意思的东西。

跨进书店,选出两本想看的书,找一个靠近窗边的位置坐下来,虽然似乎很装,但似乎年轻的记忆又回来了,让人产生了两个夏天之间的时空可能出现了某种交换的错觉。把手机调到静音,这一下午,就算我在看书休息的间隙翻看下手机发现有N条未读,也不再那么焦虑。

可能 “康复”不是只是肉体技能的恢复,而是回到从容的状态,一个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场’,在这个“场”里,耗竭的情绪资源慢慢复苏。


下午在书店的读物和感悟

《谁动了我的奶酪1、2》

故事很简单,讲2只小老鼠和2个小矮人面对变化,获得勇气,走出困境的故事

里面印象深刻的几点:

1、  改变的勇气来自对未来“新奶酪”的愿景,这些勇气可以抵御对未知的恐惧;
2、走出迷宫其实走出的是心灵迷宫,是我执和旧观念;“现实”不过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实物而已,我们基于此形成想法,不是每个想法都是好想法,用什么来判断是否对你有积极意义的呢?--是否有助于你的改变。

以下是从书到生活的联系

人生是活一个心态吗?

无论生活如何,在此种的自己的感受才是生活之味,比如那些物质贫瘠,但内心不觉不满足的人?

那么我的内心满足来源于什么呢?

1、 钱?更多的钱?

相比以前,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好了很多,但似乎并没有让人更加开心,所以钱是保障因素,但应该不是决定因素;

2、 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目前工作中其实评价还可以,但也依然还有诸多不满。

所以是在烦恼?忧愁?焦虑什么呢?

此刻坐在国大5楼的我,面向不远处的马路和树阴,就好像回望过去的几年,我到底在寻找什么?得到了什么?我现在又想要什么?

17-20年间,虽然自身可能也有一定的发展诉求,但因为房贷、装修和“互联网金融”巨坑,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巨大的不安全感中,同时公司业务也是快速发展阶段,好处的确是有一些快速的成长,但同时是被带的节奏,因为不安全感,我需要在任何时候都证明我完全胜任工作,用现在熟悉的词来说是内卷,这个内卷来自己于自己卷自己,很多事情上其实用力过猛,用一个第三人对我的评价的话很好地概括了这个状态“这个人啊,怎么什么时候看到她都好像是要冲出去干架一样”。这种对于工作的过分关注,可能透支了一些我对生命的热情。诚然这也不是全都是双重压力的锅,再往深了挖一挖,可能是来自于“好孩子”扮演者的内在人格缺陷。如果我完全臣服于它,可能也会过的很知足,但人可能就是这么矛盾的,那个已经有些觉醒的自己不太开心,所以偶尔就会出来“作妖”,其结果就是短暂的“革命”以达到自我救赎的假象。不管其最终结果是怎么样的,过程一定是对生活中任意大事小情感到不满,这种情绪决堤以后想到的就是推倒重来。

那么现在的我要什么呢?

是重新听到内心的声音,找到那个平衡点。基于此产出了我的“康复”计划。

1、 切断压力源,结束现在的工作,给自己放个暑假;

2、 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复盘,尽可能将其转化为经验;

3、 重拾至少一个爱好;

4、 做好财务规划-这决定了我后面选择的空间。


在笔记本上写完这些以后,已经下午4点多了,窗外的太阳还是很大,大树覆盖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绝大部分的地方,偶有稀疏的地方让阳光钻过去,在马路上楼下树叶轮廓的阴影,很有夏天的味道。远处还有些很隐约的蝉鸣声。我久违的暑假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康复日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