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积累写作素材库

无论你的写作方向是什么,有一样东西肯定必不可少——素材库。面对同样的主题,有的人绞尽脑汁,胸中有万语,然而笔下无一字;而另一些人则能轻易地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区别就在于素材库的体量内容和索引方便程度不同。


提到收集素材,很多人会想到内容平台自带的收藏夹功能,收藏夹里的内容肯定是我们觉得「日后必有用途」,然而大多也是收藏后再没有被点开过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收藏内容时的情况大多分两种:


1、看到某个文章、问答、视频,觉得如获至宝,心里想着我一定得收藏一下,日后好好研读,为我所用;


2、看内容到中途,突然被外力切断,比如突如其来的电话、计划外的外出、某个紧急的消息需要回复等,总之我们没办法继续看下去,但是又觉得「下面的内容似乎很重要」,于是我们切了页面,却不忘在切之前点个收藏,心想「等有时间我一定要看完」。


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些我们当时觉得很重要的内容都趴在收藏夹里吃灰,等我们某天提笔写作需要素材时,只有一头问号: 「我好像是看过类似的一个观点/案例,但那篇是说啥的来着?是谁写的来着?是在哪里看到的来着?」


这两种常见的场景充分说明:简单地点「收藏」不等于有效收集素材。回顾一下我们点收藏时的初衷:是为了让这个素材日后为我所用,而不是看过就忘了,后者反而是在浪费时间。为了让看过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素材,我们需要掌握科学高效的素材收集方法,分以下4步骤:


1、 先将素材分为案例与观点


案例是对现实或者事件的陈述,也就是要基于直接的证据、现实经验或者观察,是可以被证实的;观点是对某一个话题的感受、看法、思考、信念,是对人或者事情的判断。比如「两会颁布延迟退休原则」这是一个案例;「延迟退休原则公布后,年轻人找工作会/不会更难了」这就是观点。


我们要做这个区分是基于三个原因:


首先,这会让我们在阅读他人作品时迅速抓住行文逻辑,观点往往是文章的骨架、传达作者的行文意图,而案例则是填充进去的血肉。


另外对于案例和观点素材我们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他人的观点,我们日后可以直接引用、复述、评价和驳斥。而一个精彩的案例往往会被我们作为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文章丰满。


最后,这样的锻炼也有助于我们自己的写作。随着有意识地区分案例和观点,当我们在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找相关论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使得我们自己的论证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2、 复制素材,然后重要的是也要写下自己的思考,主要是追问:WHY? HOW? WHAT?比如这篇文章看到这里你可以问自己:酷炫瑛百亿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why)?开头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方法(how)?她的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what)?我能学到什么(what)?有没有与我已有认知相左的观点(what)?我要不要尝试她提出的一些建议(why)?··


如果你愿意,可以抓住任何一个点无穷尽地追问下去,追问得越多,对这个素材的独到理解就越深刻。尤其是案例类的素材,比如一个新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往往会发现阅读时忽略的地方。


3、 建立索引


a) 如果是电脑、网盘保存资源,可以多建立几个不同命名的文件夹,方便日后有目的性的查找。比如我的百度网盘里学习资源的目录打开是这样的,查找时一目了然:



b) 如果是文章类,我一般是放在石墨文档或者印象笔记。注意为了复习方便,我会把所有资料塞在同一个文档中,但是按照分类原则,我分为案例与观点(设置为标题),观点又分为:人生感悟、人际关系、学习&成长、婚恋情感、赚钱实操、金句&诗歌(设置为标题1),这样在看的时候,会在屏幕左侧出现导航栏,与word操作类似,基本上可以非常快速的定位。


c) 在收集的时候,最好把原文链接放在素材结束,这样自己的素材大概会是这样的结构:某一段精华内容、自己的思考理解、原文链接。过个十天半个月再看,如果这个素材还是让你印象深刻,不妨再看一下原文,没准会有不同的发现,这时候有原文链接就方便得多。而且如果有一天你行文会引用到这段素材,原文链接也会节省你很多寻找出处、获得授权的时间。


关于如何收集和整理素材,知乎推出的写作课程有相关分享,感兴趣的知友可以通过下方的免费零基础直播课体验。知乎盐选专栏自身内容编辑将为大家在线分享写作心得:

4、 擅用工具


a) 手机备忘录、印象笔记、石墨文档、Xmind等都是很好的工具。我常常是这样操作的,手机阅读时发现的比较好的内容,会直接用石墨文档APP保存;如果网络不好,就先放在手机备忘录,过后再复制到石墨文档。而用电脑阅读时会直接在石墨文档记笔记。


b) 石墨文档还有个很好的功能,就是可以对内容添加评论。我一般会用于阅读电子书,把word版电子书导入石墨,然后边读边写评论。过后再看,通过自带的检索功能不仅可以快速定位到书中内容,还可以顺便看看自己当时的感悟,有没有新的想法。


c) Xmind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石墨文档也有自带的制作思维导图的功能,这两个同样是用来看书、听课。我推荐的做法是看完一本书,做出来导图,直接导出图片或者复制链接(石墨文档可以复制链接)粘贴在这本书电子版的末尾或者开头(前提是已经把电子版导入到了石墨文档)并加标题,这样这本书阅读完就留存了非常方便检索的主要内容导图和笔记,随便抽时间大概复习几遍,很容易就回顾起书中大致内容,吃透一本书非常容易。


d) 印象笔记也是好评很多的工具,最强大的点在于可以检索到图片上的内容。比如你看到很棒的一个内容,但是分享格式可能是截图,自己又懒得重新打字一遍,那么直接把图片塞到印象笔记就好,过后也能检索出来图片上的字。比如说我在自己的印象笔记中搜索「定向增发」,就可以检索到我曾经保存过的有这个词的一张图片:



e) 语音输入工具,比如讯飞语音输入法等。这个很适合当人在路上,但是突然脑海中灵光乍现,有东西想要表达时,暂时记录下来,可以一边走路就一边说。那些吉光片羽的零碎思考,如果不及时记下来,过后大多如梦境般被轻易遗忘。但是如果坚持记录,很多都能延申扩展成不错的内容。毕竟,要珍惜自己的思维呀~


我们来总结一下整理素材四步法:



在应用四步法时,还有一些实践建议:


a) 少即是多,世上好内容太多,不可能看得完。与其贪图数量,不如好好吃透自己接触的每一个内容;


b) 边积累边学习,我们阅读时肯定会遇到一些陌生的知识,可能是概念、原理等。如果不理解,那么就停下来去搜索那个东西,并且记录在这个素材旁边。尤其当这些概念和作者核心内容相关度很大时,不理解他们,可能就无法很好把握作者的思路;


c) 素材库要常常翻新。通过擅用石墨文档等工具,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看素材库。我很喜欢的方法是:在素材列表随机滑到一个地方,阅读看到的内容,再看看当时的笔记。并且常常穿插着阅读不同领域的素材,例如历史、财经、情感交叉阅读。这种方法会让我回忆起一些曾经看到的内容,并且常常有新的感受,是很大的惊喜!


素材库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掌握科学构建写作素材的四步法,每个人都可以快速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素材库、避免「看过就忘掉」的浪费,并且还能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快速找到有用的素材。


随着素材库的逐渐丰富,我们的写作灵感和创意也会源源不断。要相信,只要科学地建立素材库,以后任何信息都可以为你的创作服务。


同时,优秀的创作者,也应当善于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收获更多灵感、通过不断获得反馈打磨自己的创作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积累写作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