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间的朋友

1

今天的分享,来自李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

为什么作者用5个小标题,专门从反面述这本书不是..,这种写法和直接写这本书是..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

书中原文说:“有些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容易“。

反常规。

我们看过的大部分书,都会在前言中给书“定义“,而此书却一反

常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在目录中,每一章节讨论的问题,如管理、思考、学习,但都不限于教授具体方法的“实操书”,却更像是「启迪心智」从「根本」论述的书。

这本书不是..的写法,解答了很多人的误解,也引发了读者的好奇:

忍不住继续读下去,这到底是本什么书呢?

自己是否尝试过一些时间管理技巧,效果怎么样?为什么?

尝过一些具体方法如:番茄工作法,每小时记录工作内容.....

但都没有坚持下来,比如番茄工作,主张用番茄钟去记录,但在工作中,

编程的时间很难量化,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而现实中被打断的情况很常见,用了几次后就不想用了。

成功从未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事情,觉得这句话对吗?分享几个身边或看到的例子。

确实是这样,以赚钱为例,其实能赚到钱的都是少数人。

比如参加过的:读书群、知乎好物群,群里赚到的人很少,有些人能

赚到些小钱,大部分赚不到钱,符合“二八定律”。

有这几个原因:

缺少执行力。很多人停留在“看的阶段,却不做”,看热闹,知行不一。

遇难则退,到几个问题,立刻就放弃了。

运气,这是不可抗因素,只能「尽人事,知天命」了。

基于比较的成功观,是伤人的、害人的,为什么?

是否有和别人比较过?对自己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在现实中,创业很多年,公司没有上市,没有赚很多钱,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失败的。


夫妻二人,结婚多年,最后离婚了,别人会认为这就是“失败“的。

苦读多年,没考上好的大学,那学业就是失败的。

我们都会这样比较,并认为这是“正常“的。

但正常并不代表正确。

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的「过程」,因此,只能用「结果」去评判。但对于我们自己,却不能用「结果」简单的下结论,而更应该专注「过程」。

关注过程,就是关注经历,关注成长。

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

一切成长都是虚妄,你在生活中,是否能接受一切现实?

当然无法做到心甘情愿的接受一切。

同事工资比我高,我心里不服。

朋友工作比我好,我心里嫉妒。

别人家老要更漂亮,我“起心私之“

遇到困难,会想「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

这也许就是人的劣根性所在,总想得到更好的,总想比别人强。

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的

忽视的地步,生活中哪些有用的道理,但大家都很容易忽视?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但大多人都做不到“学而时习”,总是在追求更新的东西。

对已学过的内容看不起,忽视,认为已经学过了,就不重视。

我上学时就这一点上吃了很大的亏。

以前读书,是否有过看到只言片语就进入抗拒状态的经历?为什么会样?

有过,我们通常又会接受自己认可的东西,而抗拒自己认知不同的内容。

所以我们才这么重视幼儿启蒙的教育,相信「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所以企业更喜欢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一张白纸,更容易塑造。 

2

你是否有过因为经历不够,对一些正确的道理听不进去的经历?


比如「忍辱负重」。

我为什么、凭什么「忍辱」?

不应该有一说一,直接顶回去吗?

现在看来,你所受的委屈、挫折,都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为什么说教总是令人厌烦?你被人说教过,或者说教过别人吗?

当人有了“自主”意识之后,就往往更相信“自己”,去挑战别人的权威。

青春期是一个坎,而成年之后,别人说的道理往往都听不进去来,

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对自己的父母,多次劝过、说过,发现都没有用。

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自己都改变不了,还想改变别人?

3

你觉得,人们只传递自己认同的东西,这句话对吗?


认同。

去医院看病,只会找自己认同的医生,并且会替他宣传,而对别的大夫

却不喜欢,甚至会贬低。

为什么这本书相当多的读者,买一本之后,再买若干本送给朋友、同学、同事?

因为大家都觉得有了收获,而书中的观点,又是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总结过的。

4

你有没有在某一刻,突然意识到时间的珍贵?为什么?你接下来是如何做的?

在身边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时。

在看到父母头上的白发时。

在身边的老人去世时。

会猛然意识到时间过得太快。

只能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老人、珍惜相处的时光。

5

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随之改变,

你觉得这句话对吗?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当然认同。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自己的心态,会影响事情的发展走向,甚至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日常的客服工作中,济人之急,客户感受到了我们的技术支持,

进而放心,于是彼此信任,工作更好开展。

你是否想达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的状态?为什么?

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是一种极其理性、甚至完美的状态。

但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

随着情绪做事情,往往说话得罪人、做事不周到。

而想要达到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就是

保持觉知。

当你生气时,观察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我在生气”。

当你开心时,观察着自己,“正在开心”。

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处于一种时刻觉知的状态。

就不容易再被情绪左右。

6

你是否有过「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没啥帮助」的感觉?

目前的状态,更愿意听别人的故事、经历、经验。

从实际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才让人信服。

而单单只讲道理的书,往往会给人上面的感觉。

你觉得,在成长的过程中,方法、工具更重要?还是自己更重要?

当然是「自己」更重要。

红军的“小米+步枪”,却胜过来国军的飞机汽车。

武器(工具)固然重要,却还要看握在谁的手里。

人,就是主观能动性。

只要人愿意去改变,那他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改变的意愿有多强烈,

往往决定了最后能否把事做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