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34年的肯德基,凭什么取胜?

1983年,百事公司收购了肯德基。1986年,百事创始人兼前总裁简道尔率领百事全体董事到访中国。

简道尔在这次访问中结识了邓公。一次共进午餐时,邓公向简道尔发问道:“你到中国来到底想干嘛?”

简道尔的口气很大:“我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以后不再喝茶,改喝百事可乐。”

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门店在北京开业运营。

中国第一家肯德基

这家门店在1400平方米的店面里设有500个座位,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肯德基门店。

一经开业,开在北京的这中国首家肯德基就人满为患,并在十个月内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到今天,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4年时间,在这几十年里,肯德基出现了不少的负面新闻,诸如肯德基玩具伤人、苏丹红事件、肯德基广告事件、肯德基滤油事件、天绿香事件等等。

但是,肯德基挺过了所有风口浪尖,并在今天完全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餐饮生活。

在餐饮业竞逐日渐激烈的今天,肯德基凭借什么保持着它稳固的地位?

改革开放:肯德基的契机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历程。

“市场化”成为那个时期的热词。

那个时候的人们刚刚从以票换餐的餐饮业概念中回过神来。

人们大都已经受够了门市部、供销处里公职人员的爱答不理的傲慢态度,肯德基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进入中国市场。

肯德基的成功并非得益于它为中国人带来了如炸鸡、汉堡这样有新鲜感的食物。

可以说,在肯德基出现在中国大众视野当中之前,中国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服务这码事,排着队用饭票换餐食,根本没有服务一说。

肯德基不止是美式快餐文化的代表,肯德基还把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带给了中国,顾客在肯德基的餐厅里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不需要面对供销社里的那张臭脸。

花钱买服务,在肯德基走入中国后慢慢成为了中国人的基本消费观念之一。

从肯德基里找到的地位认同

肯德基在进入中国的开始,就做好了精致、整洁的风格取向,与苍蝇馆子划清界限。

早期的肯德基甚至连店员的挑选都有一定的规范,对店员的身高、相貌都作了一些要求,就是为了塑造肯德基的一种清丽感。

直到现在,肯德基仍然保持着店面的整洁干净,坐在肯德基店里,随便挑一张桌子,用手一摸都是没有什么油腻的。这一点甚至是现在的许多本土餐厅所不能做到的。

整洁干净,餐食不菲的价格也让早期的肯德基成为高端餐饮场所的代名词。

能去肯德基吃饭,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

甚至当时有一对新人选择在肯德基举办了他们的婚礼。

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年轻的父母为了带孩子吃一顿肯德基,可能会攒上几月的工资,就为了带孩子去吃一顿肯德基。(我本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就是这样,肯德基的生意依旧红火。

在这其中,肯德基有时能够充当一个高端的社交场所,有点类似从前的茶馆,但由于它是一个消费地位的象征,所以比茶馆更加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这个传统也在今天保留了下来,许多学生或是上班族把肯德基当作周末的休闲、工作场所。

有求必应

肯德基不会驱赶没有在餐厅里消费的顾客,肯德基坚信,只要你坐在餐厅里,就是他们的潜在顾客。

许多咖啡馆和奶茶店设置的“基础消费”在肯德基是不存在的。

冬天在街上逛着,有时感觉口渴难耐,我会找一些奶茶店要一杯热水。

大多数的奶茶店员工听明白我只要一杯水的时候,表现出的是有点懵圈的状态,然后就随口对我开个价格,有时2块,有时3块。

但是假如去到肯德基,我向服务员要一杯水,他们则会很痛快地递来一杯热水,表现得就好像这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那样自然。

肯德基并不把走进店铺的人的消费当作必然,不畏惧零碎的时间损失和星星点点的效益损失,这是肯德基很聪明的一点。

这种有求必应的态度加深的人们对肯德基服务态度良好的印象,也是肯德基几十年来的卖点之一。

多次危机之后,肯德基能够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经营下去,并不是一个偶然或奇迹,而是有它的内在原因。

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肯德基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物,也无法担任身份地位象征的这一任务了。

但是当走在街上,实在想不出去哪儿吃点儿的时候,最后我可能还是会走进肯德基吧。


点个赞再走也不迟,你说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入中国34年的肯德基,凭什么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