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人生——没有明确理想和目标的人怎么寻求发展(高中篇 序)

看清人生底色,破解发展难题。大家好!我是知谂。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普通人的职业进阶之路,欢迎留言转发分享,我们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90后在京央企人员,211硕士毕业,跨金融、管理科学专业,研究过电力市场与云计算行业,跨专业跨行业跨部门的“三跨”人士,没有绝对理想和直接目标的典型代表。然而人生每一步都还算是走在父母长辈认可满意甚至羡慕的路上,自认为有一些适用于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经验,愿与各位普通人共同探讨发展经验,在这个“镰刀”遍地的年代坚强生长。

【高亮】本文是扎实人生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从普通高中生的职业准备开始,谈一谈学生时代可以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做哪些准备。

本文适合家境平凡(出身三四线城市的工薪家庭)、没有特长(除了读书)、长相一般、没有超高志向的普通高中生阅读。


一、普通人的人生逻辑

高中生的主要工作是干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废话当然是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上个好大学。

上好大学目的是什么?找个好工作。

找个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赚足够多的钱,当足够大的官,找足够漂亮的帅气的对象,生几个聪明听话的小孩。

然后呢?培养小孩读书。

……

我知道在第二个问题时就有人会跳出来说,不对,读书还有别的用。诚然,读书的用处不仅是上大学、上大学的用处也不可能只有找工作,找工作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收获肯定也还有个人能力、眼界、格局方面的成长,不一而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多数普通人,他们在培养小孩或者自己发展时,头脑里最开始蹦出来的,还是这条路。

多么熟悉的开场白,仿佛下一秒我就要打破这个逻辑了。毕竟看了这么多人生规划的帖子,大多数说的都是,眼界要放宽,机会都很多,要快乐学习,国企(央企)没出路,当公务员没出息……打破常规似乎成了某种政治正确。

然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选择通过读书考大学进大型企业(各种所有制的都可以)或成为公务员,就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最有效也是最有可能改善家庭条件的机会。没错,我说的是改善条件,而非跨越阶层。不是说通过这条路就无法跨越阶层,而是阶层的跨越,在一个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和平年代,本来就是极其困难的。需要天赋、机遇、坚持、贵人等缺一不可。但努努力、踮踮脚,实现单车变摩托,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首先,定好坐标、摆正心态,接受自己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普通人行列这一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奋斗。

普通人,走读书进各类组织工作(含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组织)这条路,就是正确的人生逻辑。

二、普通人的规划战线

普通人的规划战线最好拉到某一人生节点的5-10年前。

穷人家的孩子,当然要早点为将来做打算。没有背景没有颜值没有艺术细菌也没有大志向的我们,要怎么才能尽量让自己的进阶之路走得顺一些呢?我推荐的是至少提前两个阶段考虑问题,即高中时考虑就业或读研的问题,大学时考虑职业早期规划或读博问题,硕士时考虑职业技能提升或博后问题,上班了考虑升职问题。

听上去有些操之过急。我的本意也不是让大家提前5-10年就把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路线全部定死,那太强人所难,事实上谁也想不到自己未来会在哪里,尤其上班之后更是。毕竟我自己也是半年前还在不赚钱的边缘部门干着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现在却在企业核心部门干着高层最重视的工作,而这表面上看仅仅是因为领导一句话,但背后却与自己多年相关能力的锻炼分不开。未雨绸缪,只是让大家对未来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想象,可以照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适,还是可以随时调整。很多人潜力很多兴趣又很广,但现实是每个人最终总要落到某一个具体工作上。尽早确认方向,一是可以节省未来的决策时间,集中全家精力去努力,二也是一旦发现现在的路不好走了,同一个方向不同跑道换起来相对容易。只要不是一开始就完全选了不合适不实际的方向,大多数人通过未雨绸缪,是可以提高个人成长速度的。

有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多不合适不喜欢,给钱多就行,给钱我什么都能干。

事实上,不合适的工作你很难干下去,合适的工作过了一定年龄你想干也很可能干不下去。大家肯定都看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什么六十岁了转行卖橘子,但看看就好不要当真。既然人家是名人,必然不是凡人,不在我等凡人的学习之列。对于凡人来说,年龄越大,转换跑道就越困难。且不说进入一个新领域一切归零,要和小自己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普通人一旦选了一个方向,大概率一辈子都只能在这个方向里混,如果这个方向本来就是不合适的,很有可能职业生涯会非常不顺心。而如果你高中随大流学了理或不走寻常路学了文,并没有想清楚未来到底要学哪些方向、做什么样的工作。光靠高考填志愿那会儿临阵磨枪,大概率你上大学后会觉得自己跳进了火坑。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大学换专业、考研考博跨专业、找工作不按专业找,听上去确实有退路,但你可以调查一下身边这些人的比例,调查一下身边这些人换完之后后悔的比例,很有可能你只能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一条道走到黑也是坑,换个跑道,还是个坑!

想象一下一个学理科的换去干党务(就是我),坑不坑?标准答案塑造的思维和参考答案塑造的思维,反映到行事方式上会完全相反,最基本的,党务人员的工作一定有“标准答案”吗?而你是不是习惯了每道题都有个唯一正确的解呢?

大家可能都看过或听过很多理科思维不够的人勉强学理科最后高考失利无书可读的;还有一些文理都不差但没摸清个人性格学了理科,最后兜兜转转换公司换部门跑去干行政、人力、党务工作的;也有明明学的是偏理科的商科专业如金融学,最后转专业跑去偏文科的商科专业学会计的,这些人哪怕通过努力换了跑道,换的过程和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经历痛苦的挣扎,目前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最要命的原因就在于,文科和理科的思维方式差异巨大,不同专业对于同一件事的思考逻辑可以推演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转换大方向很有可能要挑战自己多年来建立的“三观”,磨合时相当痛苦。

因此,即便普通人的人生多少都要走一些弯路,但能通过早期努力,少走一点就是一点。建议高中生(主要是家长)在还没有面临升学压力时,也就是最好是高一上学期末那个寒假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下职业相关的信息,哪怕只有模糊的概念,也比没概念强。

三、高中生开始规划的时机和要考虑的问题

高中生考虑未来发展这件事情,该从何时开始?从我及我周围人的发展复盘,高一,最晚到高一下学期末文理分科时就应该要有一个大差不差的方向了。

这个大差不差不是简单的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而是从两个维度考虑:

1)未来想搞科研还是干其他工作?

2)想学理科的要考虑学工科、医科、理科还是商科;想学文科的要考虑学政治、法律、传播、历史还是商科。

这个分类未必精准,但大多数人毕业后的方向在这些范围内。每一个方向下面还有很多细分的专业和领域,同一个专业领域的底层逻辑基本相似、思维方式大致相同,在大学或读研期间积累的人脉也基本会在同一个领域内就业。

那么,高中生到底该怎么确认未来方向?有哪些办法能帮助排除人生中的“雷”呢?我会在下一期文章中,重点就今天提出来的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欢迎转发分享留言,让我们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扎实人生——没有明确理想和目标的人怎么寻求发展(高中篇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