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评课稿

教师用心搭建支架,想达成目标。在这节课上采用让五个学生上台分别交流文中的五个手指,学生初步建立手指的有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学习中指部分内容,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比喻、想象的手法,感受到语言的幽默风趣。

但是在这节课,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性不强,为达成目标搭建的支架还得进一步构思。这篇课文重点要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从体会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入手,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字词细细品读。比如,在学习“中指”部分,抓住“曲线优美”,这个词一般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态,而这里用它来描写中指的“相貌堂堂”。学生读、谈感受、抓住重点词语,再理解。学生对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也了然于心了。再者,在体会中指的“养尊处优”,作者运用这个词本身就很有趣,由中指、食指、无名指的样子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将手指和人物联系起来,他们之间不仅形似、神也似,多有趣的联想!还有“它只是略微扶衬而已”,读到这里,把中指的那种“养尊处优”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想象中指的高贵、傲慢,想象它只能做什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指的特点,又能体会到语言的幽默风趣。

有了这些语言的建构和积累,学生在“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这个小练笔中,对于表达特点,究竟指什么?是全文的总分总结构方式?还是通篇的拟人手法?是段落中先写形态再写功能的组织方式?还是欲扬先抑、似褒实贬的表达手法?结合课文,“表达特点”所指可以理解为“风趣的语言”,而上述结构、组织方式和表达手法都是展示“风趣”的方法,可以有所侧重,也可兼而有之。学生在写作时也就有法可依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指》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