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汉书》中,哪部更符合历史?

《史记》和《汉书》中更符合历史的,是《汉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史记》

《史记》记载了自上古时代到汉武帝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历经十余年,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年轻的时候,通过游历式的实地考察和采访,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在主持编写中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时,大量参考历史书籍,整理史料,开始编纂《太史公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史记》。

但是请注意: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之前,有两次历史性的焚书事件。


第一次是著名的始皇焚书坑儒,秦朝丞相李斯想始皇帝嬴政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严令民间上缴除《秦史》外的其他各国史书,以及私藏民间的《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等等,全部付之一炬。(史记:“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这一次焚书,秦始皇把民间所有的藏书烧了个干干净净,但是,皇宫里还是有备份的,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对历代诗书赶尽杀绝。真正的毁灭是第二次焚书。


第二次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这次的火是项羽放的。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要说明一点的是,著名的“火烧阿房宫”其实是误解,当时阿房宫根本就还没有建成。项羽真正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但是,在这一次的大火中,政府保存的被秦始皇搞绝版的书籍,彻底被项羽烧干净了。

上面说这么多的意思,是想说明,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历史书籍作参考的,那么从黄帝、蚩尤到秦末的这段历史的印证,司马迁依靠的大部分其实是年轻游历时的实地考察,而所谓的实地考察,除了部分的历史遗迹外,更多的是传说。

不是说《史记》不符合历史,大的历史事件肯定是没有人可以提出疑义的,因为几千年后的我们更没有办法去伪存真。但有些地方,司马迁采用故事性的描述,其实是虚拟的。


比如:高祖斩蛇起义,神话故事也记入了史书,就不用详解了。


再比如,争议很大的“周幽王数次烽火戏诸侯”,这个事件很多历史学家都有解释,最有力的说法是:即便是周朝真的有烽火台,周幽王也真的点了,按照战国时期烽火台的传递距离三十公里,从镐京传到诸侯国,诸侯再集结军队开拔到镐京,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合着褒姒和周幽王天天坐城楼上等诸侯来拜呢?根本不可能一溜烟来几十个诸侯,那么这件事的笑点在哪里呢?能惹得美人笑然后周幽王再点数次?根本不可能的。

再说《汉书》。


《汉书》是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家族编纂,又称《前汉书》。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值得一提的是,《汉书》并非班固一个人编写的,而是从班固的父亲班彪开始的,班固是在父亲去世后决心继续完成此书。班固曾因“私做国史”入狱,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解释清楚后被班固被释放继续编史。班固未完便卒,由其妹班昭接替,班昭死后其弟子马续最后完成了《汉书》的编纂。也就是说,《汉书》其实是集班固家族的力量编纂而成的。

再说《汉书》的真实性。《汉书》主要记载的是汉高祖至王莽时期的历史,年代非常的近,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也就是说班固家族的人是有条件接触政府对前汉的历史记录的,这部分史书也并没有遭受损害。

有人会说,朝廷会影响史书的真实性。其实,这一点在中国的史官身上体现的并不明显,在明朝之前的史官记录,皇帝都是不能看的,也不能改的。而中国的史官其实还是非常有职业操守的,他们或许会因为个人认知而带入自己的观点,或者对皇上不喜欢的事情少计点,但事情的记录还是不会改的。

那么答案来了:

相比《史记》记载的上古传说和神话故事,《汉书》对于历史的记载更具有真实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和《汉书》中,哪部更符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