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漫谈2018.6.25

小时候对北京的印象,除了故宫颐和园天安门王府井等一系列全球闻名的景点之外再无其他。后来知道那里什么都有,作为祖国的心脏,汇集了一切你能想到的东西。之后又加上2008年奥运会、车辆单双号限行、PM2.5、违法群租房这些概念——这些不是一般城市能做到的。现在感觉,北京自身在跟随时代不断变化的同时,于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有所动摇。从顽固的北漂到“逃离北上广”,不知道想去北京的人和想离开北京的人相比哪个更多。“北京就是一座围城”。虽然这句话被用烂了,但它就是有道理。

图片发自App


周六那天在北京坐地铁,身边站着两位女子,30多岁,脚边各一个大包。一位对另一位说自己的儿子希望她能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回家陪他,哪怕就在家里住一晚上。“但是不行”,她摇摇头,没有叹气也能感受到深深的无奈。生活的艰辛除了用语言表达以外,外表也暴露无遗。面色蜡黄、皮肤缺少弹性与光泽、头发略显凌乱地简单扎起来,衣着也普普通通。这样的家庭,父母和孩子都是可怜人。想起在地理位置上离自己异常遥远的至亲,即便心贴的再近,也无法弥补情感上的缺失。父母通常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选择外出打工,可是“更好的生活”真的得到了吗?用父母的辛劳、孩子成长的缺失和对彼此深深的思念和盼望换来的钱的价值,真的不够。但父母们别无选择,孩子们也只能承受别无选择的选择。

对年轻人而言,北漂是会有极大概率发生的事。去北京追逐目标,实现价值,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漂”常常意味着吃泡面、住地下室、无休止的加班和人际关系发展受限。梦想还没落地,自己先漂起来了。太多人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工作后,迷迷糊糊地塞两口吃的,胡乱洗漱完之后倒在床上,睡前想到未完的繁重项目后还不忘咒骂一下老板。“老子要回家!不在这破地方干了!明天就辞职!”只感觉浑身热血沸腾,离开北京以后就可以过上向往的生活。但第二天仍是活(sang)力(qi)满(shi)满(zu)的一天,被打的鸡血、喝的鸡汤都是假的。他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但却无法粘贴。压力、疲惫、保守、抑制周而复始,是长久存在于环境里的巨大考验。没听说过有人因此自杀,但它们确实改变了很多人。

图片发自App


“逃离北上广”的口号虽然响亮,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改变总是需要勇气和牺牲的。有些人是习惯了大城市的作息和便利,有些人仍相信自己对梦想的坚守能够让前途逐渐光明。对于不停奋斗打拼的人来说,日子虽然叫生活,但说成“生存”更为恰当。凭借自己目前有限的物质资源和有弹性的精神力量在密密的人流中保持站立,实为不易。时而积极,时而丧气,但也要一直向前。毕竟,大家都想改变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改变。

所有的决定,去哪、做什么、该怎么做,都是自己内心的选择。没有人会强加于你,除了自己真正的想法,剩下的都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你的人生,请务必遵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你说你讨厌北京,但其实你还是喜欢,至少没讨厌到那个份上,否则你早就离开了不是吗。“有失必有得”,既然在那里,不决定离开,自己还年轻,就试着热爱它吧,比如给生活加点别样的料。其实热爱本身就是一种才干。我想有一天当七大姑八大姨的儿子女儿说要去北京工作,希望你能帮忙照顾一下的时候,恰巧你也刚刚被升职了,“没问题,哥带你飞!”这多好。

最后希望,留守儿童能早日和父母团聚,使得这一现象越来越少。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也可以像北京自身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珍惜当下。永远记得,围城外的人都在眼巴巴地往里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想漫谈201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