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榜,令人深思:



我想起了一句话:“很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有些人从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了。”


很无力的现实,却是最扎心的贫富差距。


今天的文章不聊干货,讲三个真实的故事,都是关于贫富差距的深度思考,希望你能认真看完。


01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


第一个故事。


下班回家的时候,路过楼下水果店,想买个西瓜。


老板正坐在柜台后面拿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看见我抬了抬头,我说老板来个西瓜,老板就朝着旁边正做作业的女儿说:


“去给挑个西瓜。”


女儿乖巧地放下笔,带我走到西瓜们的面前,眼睛在西瓜中逡巡一番,盯上一个,熟练地拍拍:“这个好!保甜。”


女孩走到收银机前,熟练地上称、打票,我付过钱,随口问老板:“闺女多大了呀?”


老板说:“初三。”


“学习好不好?”我问。


“好着呢,可惜明年得回老家上学。”



我拎着西瓜出门,手机响,学生给我发了微信:


“老师,你能不能把作业多留一点给我,我明天出发去亚马逊,有一段时间不能上课了。”


我打字回她:“去亚马逊访问吗?又要打商赛?深圳亚马逊还是美国的呀?”


小姑娘回了她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秘鲁的亚马逊。”


这才想起来,是与南美一个NGO联合的活动,孩子们去南美开展公益活动,主要作用是刷简历,为申请美国的Top10做准备。


近几年朋友圈流行些爆款格言,比如什么:“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正在被同龄人超越”。


其实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显现在努力不努力上,而是两个人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不必说结果,其中一个人的努力的内容,另一个人想象都想象不到。


豪车豪宅奢侈品,那只是贫富差距的结果。


而教育,则是贫富差距的分化器,是守卫贫富差距堡垒的护城河。里面填满了一具具奋力想要越过的“枯骨”。


以前总听我妈说:“别输在起跑线上。”


她不知道,纵使起跑迅猛,耐力持久。但有些人,与你根本没有在同一条跑道上奔跑。


就像那个水果店里,守在榴莲旁边写作业的小姑娘,她很认真地低头在写作业。


灯光那么炫目,身影那么单薄。


02

教育是拉近贫富差距

最可靠的捷径


这是好友慕林曾经给我讲的,一个这几年来对他触动最大的事情。


去年8月的时候,他把这个故事发到了知乎上,阅读过千万、点赞的人接近60000,这数字让他都吃了一惊。


文章下面的点赞数第二多的评论是:


没办法!出生就决定了将来的命运,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


所以每个人都是哭着从娘胎里来的。


这大概也是大部分人最多的想法,因为出生寒微、所以认怂认命。


但少有人反过来理解这个问题。


教育的差距,既是贫富差距真正的护城河,但同时也是拉近贫富差距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都能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因为教育的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78年的0.7%,升到了2015年的43.4%。


这意味着,我们远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多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七八月的时候,电视里滚动播出一些刚考入大学、需要资助的寒门学子名单。


他们大都来自于西部或者老少边穷地区,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考出了惊人的分数,最终拿到了TOP级名校的通知书。


我在看的时候就一直想,这些人现在看着虽然艰苦、寒碜甚至穷酸,但只要十多年的时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机会一步跨越进入到大城市里的中坚层。


就如同我身边很多优秀的同事或者同学一样。


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超越别的家庭几代人的积累,但在他们这一代却已然改变了命运,也就改变了家庭财富的原始格局。


朋友在知乎讲的那个故事的下面,点赞第二的评论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慢慢来嘛,一下跨几个阶层肯定不现实,这个卖水果的小姑娘,能在一线城市站住脚跟就算成功了,她的下一代再努力给她的孙子辈,创造去镀金的条件。


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放弃努力才是悲哀的。


03

家庭的未来取决于

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个故事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很多人没有读到的细节。


每天在水果摊前做作业的小姑娘并不悲哀,真正悲哀的是,她爸爸不愿意停掉游戏,而是让女儿停掉作业去应付顾客。


贫穷是既定条件,没有选择,但一个家庭怎样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选择的。


所以有了第二个故事。


我认识的同行前辈,一个早来京奋斗的外地人,已经努力了十多年,天天加班加点,很拼命。


现在年近四十,终于在北京站稳脚跟,有车有房,已经算是很成功的了。


而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教育,他费尽心力终于将自己的闺女送进了一所全北京非常有名的公立幼儿园。


几年前的六一儿童节,他请假半天去幼儿园,参加闺女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教室后排的心愿墙上拍了几张照片。


心愿墙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小纸片上,那是班上小朋友写的“六一心愿”。


他把这些照片发给我看,这些才5岁多的小朋友,用各色彩笔在小纸片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些字。


小朋友当然不会写那么多汉字,所以很多都是夹杂着拼音什么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全部用文字表示了。


“好想再去一次夏威夷啊”


“上次妈妈带我去迪斯尼,好好玩,想变成白雪公主”


“我想让爷爷奶奶夏天继续带我去法国度假”


……


内容记不太清,但差不多就是这些意思。


那个班一共二十来个小朋友,写的内容惊人一致,说到出国、大餐、度假。


这些在我小时候看来简直天方夜谭的东西,就像是去隔壁家借个酱油、下顿吃蛋炒饭一样随意自然。


我看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朋友公司里,还有个部门经理的小孩,在北京另外一所非常有名的小学上学。


有一年小学要开运动会了,看到他发到公司群里的照片,感觉跟亚运会开幕一样隆重、大气、国际化。


开幕式在奥体中心举行,仪仗队升旗,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宣布开幕,宋世雄老师解说;


焦刘洋、武大靖、仲满等十多个奥运冠军带孩子们比赛,国家跆拳道表演……


因为没有要到授权,所以不能直接发照片,但我估计总有北京的朋友,知道我说的是哪里。


有一次午饭时说起小孩儿的暑期活动,这位经理不无郁闷地说:


学校要组织孩子集体赴美国旅游半个月,还要求父母至少有一人陪同。这是当这些家长都不用上班挣钱啊。


但我知道,他没说出来另一句话是——那些孩子的家长里,就是有很多不用每天上班,也能挣很多钱。


0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很多人以为透过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财富带来的教育之外的一些差距,比如人生经历、眼界等。


然而并不是,我想说的是,我的前辈们在孩子身上,其实已经付出了能付出的全部。


他们奋斗了那么多年,拼尽全力让自己的下一代,和那些真正的“X二代”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然后才发现,这不过是更清楚地看到,巨大财富差距的另一个开始。


如果他们因此而觉得失落或者沮丧,是很正常的。


这大概也是很多奋斗到这个层次的人的想法,因为自己上升乏力,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和压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


但庆幸的是,他们并不这样想,而且心态很好。


他们所做的,其实只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在一穷二白的家庭中,也省吃俭用供他们上学一样。


因为他们来自于一个健康、包容,而且愿意为孩子付出、又不给孩子更多压力的家庭,所以,他们也知道怎样对待自己的下一代。


这种原生家庭良好的风气和氛围,远比一个家庭有更多的财富重要。



之前看到知乎里有人讨论,为什么《红楼梦》里贾家衰败得那么快。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后继无人,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基本除了混吃等死,关键时刻一个能顶事儿的都没有。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很多富裕家庭的风气,从第二代就已经开始变坏。


家庭的风气不正,再多的财富,都可能会被几代人就败得精光。


所以,那些当年在幼儿园心愿墙上写下出国旅游、吃大餐的小朋友们,如果只是平常地分享快乐,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他们中有部分是为了攀比或者炫耀,这样的风气就值得警惕了。


小孩子年幼无知,他们的做法其实反映的是所在家庭的风气。


孩子从小的炫耀里,必然藏着父母一辈的无知与傲慢。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和不善固然重要,但家庭教养日“积”月累带来的变化更为关键。


前辈的闺女在读完幼儿园后,顺利升入了一所知名小学,上次带来参加休闲活动,长得眉清目秀、大方懂事、成绩优异。


我想起,几年前他参加闺女幼儿园家长会时,拍的心愿墙照片。


上面有一张是他闺女写的纸条,写的是:


“我想我爸爸每天都能早点回jia,不要那么xinku。”


05

“寒门学子”努力学习工作

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


第三个故事,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


家在大山深处,打着赤脚上学,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进了一家大企业,今年三十大几,是个项目团队的负责人。


他一个人的收入差不多要养六个人:两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全职带娃的爱人,一贫如洗身体不好的农村父母。


即使这样,他居然还在工作的城市买了两套房,一辆好车。


压力虽然不小,但在目前的收入条件下,他不需要怎么拼尽全力就能解决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他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也没有特别优秀的学历,只是工作比较努力。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人生经历都在激励着我。


只要想一想,十多年前他上大学的时候还需要办贷款、回家坐火车从来都是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再看看他现在过着的富足的生活。


这样的差距和对比就足以让人相信,一个家庭贫困的理工科“寒门学子”,只要进了一家好企业,努力学习工作,一样可以在大城市里活得有尊严。


虽然他也经常吐槽公司压力大、加班多,但要他离开是做不到的。


06

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

富贵无知也不光荣


现代社会里,财富的差距无处不在。


但我们的视角却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然后陷入无穷无尽的自怨自艾中,难以自拔。


为什么我爸妈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让我在同学面前怎么抬头?


为什么他们连一台苹果都给我买不起?


为什么我家里没有大房子?


为什么……


贫富的差距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贫穷或者富裕,以及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差距。


贫穷和出身并不可耻,富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


人最不能决定的,是生存的大环境,是一个大的社会趋势。出生在战乱年代,怎么做都是命如草芥,怎么选都不过是为了苟活于世。


我们首先必须认清的是,现在的我们几乎已经赶上了历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今天所面临的坎坷和考验,也都是发展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


逆袭的道路,怎么可能敲锣打鼓、一帆风顺?


认清了这样的大趋势,就知道该如何同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



其次不能选择的,是原生家庭。


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什么样的氛围、父母对待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对自己而言,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


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成年之前的你无能为力。很多人甚至于成年之后都难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所以,成年后的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一次深入、客观、彻底的反思,从原生家庭的视角里跳出来,打开自己的心结,拆掉思维里那堵看不见的墙。

然后,如果可以,等长大后,尽量对自己下一代更包容一点。


07

写在最后


事实上,我们真正能够把握和选择的,只有自己的学习。


通识教育只能管到你的中学,连大学都很难管到。你需要在课本的教育之外,学习如何去拓宽自己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我思考了很久,总结为三点:


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法度。


格局大的人,看问题总是会站在更全面的视角,不会简单钻牛角尖;


分析问题会触及本质,不会浅陋的“因为所以”;


解决问题的时候深思熟虑谋定后动,而不是粗暴的“三七二十一”。


贯穿这一切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千万不要在还能改变的年龄,就选择了自我封闭。


思维方式不改变,人生的命运永远也得不到改变。这样的命运,当然也包括了财富的命运。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我相信,决定贫富差距的,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


所以归根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贫富差距?


百年看国家,十年看家庭,其余的大半辈子,都是看你自己。


请你相信,上天让你陷入困境,就是想要你用一生,去完成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点个“在看”,我们一起凭借自己的努力,扛过生活的打压,坚持咬着牙熬到最后,做主宰命运的胜利者。


—THE END—

☀本文转账勺见,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