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对2017年出版的《Why We Sleep》一书的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睡眠长期不足7小时,会带来的后果
作为对于睡眠研究超过20年的顶尖专家,作者提醒,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保证8小时的睡眠是维持身心良性运转的必备"良药"。若是长期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包括患糖尿病、老年失智症、抑郁症的几率会上升。而精神不振,也会带来周遭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对周围人缺乏耐心容易动怒,疲劳驾驶造成事故等。
从睡眠的角度来看,网络上热议的996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人的精力的剥削与掌控,是人类对资本主义需要十分警惕的地方。
影响睡眠的两大生理机制
目前的睡眠研究认为,有两大要素形成人类的睡眠机制:1."生物钟"之称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2.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腺苷(adenosine)。咖啡因的摄入会抑制腺苷的"睡眠指令官"的作用,且咖啡因的半衰期(身体代谢咖啡因一半浓度所需要的时间)为5-7小时。因此,有必要在睡前5-7小时(甚至更长些)留意咖啡因的摄入(咖啡、茶饮、巧克力、可乐、功能饮料、能量棒、止痛药等),否则可能影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
作者给出两题自测以判断睡眠质量。早上醒来后,到了上午十点十一点是否又犯困了?中午前不摄入咖啡因是否无法高效工作?如果回答是,说明睡眠质量有待改善,需要想办法做一些调整。
所谓“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要改善睡眠,首先要懂得"顺势而为",这里所谓的"势",指内在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即一整天中生命能量的起落变化。研究者发现睡眠过程中,有两种模式交替进行(为何如此仍无定论),即1.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即深度睡眠(脑电波极慢);2.快速眼动睡眠REM(脑电波极快)。在上半夜中,非快速眼动睡眠主导,而在后半夜中,则是快速眼动睡眠变为主导。
如果错过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上床睡觉,会造成"深度睡眠"(即非快去眼动睡眠NREM)被影响与剥夺,长期如此会导致记忆力的大幅衰退,以及内在机体无法得到充分放松而会刺激体内慢性炎症,从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所以别"错过",错过容易导致"过错”。
记忆力与深度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关系
学习过程中,信息会被暂时存放在大脑的海马回(hippocampus),但随着时间会一点点丢失。不过进入深层睡眠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海马回中的信息会被转移至大脑皮质(cortex),从而形成长期而稳定的记忆。
由于深度睡眠主要集中在上半夜,因此上半夜入睡对于记忆的加固与强化至关重要。另外,中午若是能够午睡30分钟,也会显著提升傍晚及晚上的精神状态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睡眠像是大脑在咀嚼消化信息变成稳固记忆的过程。当然,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要给自己和下一代食用什么样的信息,目的是什么,以及食用多少。要知道,再好的肠胃,也会因为食用过多垃圾食品而产生疾病。
“动作记忆”和深度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关系
八小时正常睡眠过程中,大脑仍在处理许多任务,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记忆"motor memory(作者避免使用"肌肉记忆",认为这个词不准确),常常是靠最后两小时(因此睡足8小时很关键)当中深度睡眠脑波加固与强化的。因此像不少钢琴家都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前一天打死都练不出的音乐章节,一觉醒来就能轻松拿下。类似的经验,也发生在运动、舞蹈、书法、绘画、驾驶、打游戏等当中。
东西方都有类似的谚语,所谓"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作者稍加修改,认为是"熟睡能生巧"(Practice, followed by a night of sleep, leads to perfect.)对于"学习"这件事,清醒时的努力确实关键,但同样关键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大脑有充分的信任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