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佛学学习思考笔记:

唯識(梵语:विज्ञप्तिमात्रता,罗马化:Vijñapti-mātratā,ゆいしき)

刹那(梵语:क्षण,罗马化:kṣaṇa,せつな)

“唯识”和“刹那”是佛教中很经典和有名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概念出于和源于的经书经典也不尽相同,所以似乎不常见到学术文章中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论述。

那么如果要解释和定义“唯识”和“刹那”两个词的含义的话,我倒是觉得,把这两个概念边做对比边定义,有新发现和新idea出来。

并且还能把佛学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改善和优化我们的日常思维模式。


看了百科和一些文章,我能理解个大概,这里试着去粗糙的定义一下:

首先“唯识”是讲,世间万物,所有的一切存在都是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意识和潜意识所构成的。

听起来好像有点类似于西方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我们都好像依稀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明确提出来要反对唯心主义,这和马克思的影响有关。

但是后来比如说习主席,又有多次提倡大家去都王阳明的心学类古典。之前我们经常会看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实践出真知,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类的标语,倡导大家要马不停蹄的,不断的去实践,去行动。而心学中,比较是偏向和强调认知的,即正确认知后再实践。

有可能这是国家的一种微调整和优化,调和,我们思想也要follow到党和国家的最新信息情报和步伐,不断的调整和进步。

总而言之,“唯识”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存在的一个概念,观点或者是方法。和我的内在有关。


然后是“刹那”,“刹那”的定义似乎比较简单明了,就是一个描述一念之间时空的最小单位。

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用的到的定义时间和空间的单位,比如说一厘米,一秒等等,还有比如说纳米科技和天文学等领域当中又多出了很多概念。这些都是从物理上丈量,用数学工具定义出来的。而“刹那”把重点放在念想,认知上。

总之,“刹那”是描述时空度量单位的概念。和我的外在有关。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一出生的时候,不仅仅是丈量时空的单位早就定好了,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科学技术也都比较成熟了,都是我们的先人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善优化以及创新,一点点积累成现在的样子。

自然形成的文化,约定俗称的规矩,有先见之明的人制定的制度,又或者是用精密仪器工具计算出来的科学结论,这些创造出来和谐有序的社会。但过度依赖先人所创造出来的结果,也必定使我们产生很多盲点。

举一个家庭里面文化和规矩传承的例子。比如说国家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基本上80后和上一辈的人在生活上吃的喝的用的,小时候玩的经历过的,几乎完全都不太一样。两代人的差距,举一个例子不知道合不合适,差距的程度甚至大于我们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

那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对话的方式,首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是要坐下来好好谈,达成92共识之类,维持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经贸合作。

两代人虽然说着同样的语言,在家庭里还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产生矛盾。我们的儒家文化里,尊师重辈的色彩也浓,比如说年轻人无条件服从长辈,长辈也会教导说他们那个时候的规矩等等。但其实考虑到文化上的一定程度的差别,其实大多的时候是要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谈原则问题,互相尊重以及达成92共识。谈不通的时候,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要比改变饮食习惯还难的,这时适度的等待,理解,谦让,进进退退灵活应对很重要吧。


“唯识”和“刹那”两个概念是一对,对应着内在的意识,和外在的时空。

生活在信息革命时代,海量信息情报不断袭来,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要如何才能保持一种平衡冷静的心态,大概就是要做到内外在兼顾吧。既能够做到客观的去看待事物,又能够保持主观上的自我,既参考到周围海量的信息,又不让自己主见受到动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