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引发的教育焦虑

新学期开始了,各个教育机构开始卖力宣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大热。“如果没有好的胎教,孩子小学跟不上,那怎么上重点中学?怎么考好的大学?”“这个识字班3天能背诗,5天能学3000个字”“趁孩子小,多学点才艺,不然以后怎么跟人竞争”你有没有觉得这些很耳熟,是否认同这些观点呢?不知从何时起,“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让家长越陷越深,引发教育焦虑,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定义“起跑线”?首先,每个孩子起跑线定义是不一样的,什么算输,什么算赢,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每个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字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把孩子强行安置在一个不适合的起跑线上。其次,我们将人生定义为一场赛跑的话,那么人生不会肯定不会是百米竞赛,而是一场马拉松赛。郑渊洁曾说家长以生命长度来定义人生,如果预估孩子寿命只有10年,那这就是一场百米竞赛,那么需要在一开始卯足劲。一开始攒足了力,就成也功了一大半。如果家长预估孩子生命有几十年,那么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想要获胜就要靠实力。谁笑到最后谁就是好最后的赢家。

对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你的孩子要起跑的早,我的孩子也要起跑的早,这种循环往复的竞争和比拼无休无止,引发家长和孩子的教育焦虑。姐姐家的孩子刚刚上小学,姐姐一口气报了3个辅导班。小姑娘梳着羊角辫,背着双肩包,眼睛充满着好奇。孩子一放学被妈妈牵着上钢琴课,下课后挤着公交车去上美术课。晚上回家中还要完成作业。我问过姐姐“报这么多班,这样孩子不累吗?”“没办法,今天你报3个,明天他报4个,都是比着来的”其实我能理解80后90后为人父为人母的教育焦虑。在他们那个年代由于家庭原因,没有享受这些,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享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80后90后进入社会后,在社会现实下,他们更明白生活艰辛。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希望孩子现在快乐,我们也希望他们将来快乐,我们更希望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但是过犹不及,陷入焦虑的泥淖。

要解决教育焦虑,需要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齐心协力才有望缓解。但是,今天我们从家长的角度来谈一谈。

量力而行

想象一下,现在面临这样的场景:家里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你给孩子报了4、5个昂贵的兴趣班。也许你的内心是愿意的,但你不得不面对生活的重负,家庭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来。恰好此时,孩子上了培训班之后没有什么变化,反而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你心里会有落差吗?你会将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吗?因此,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否则会增加父母的教养压力,这种压力容易转嫁儿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时,他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这是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他愿意做感觉到快乐的事情。在兴趣的引导西安,他能克服困难,敢于尝试与探索,完成任务之后体验到愉悦。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过分担心孩子受伤,一旦孩子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就任由其发展,是不恰当的。你要给予他鼓励与支持,只有孩子将困难克服,才能提升挫折商,带来成熟与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引发的教育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