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三节——论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这段文章于第一节相呼应,第一节是说明四时节气的正常的自然生长方式是什么,人体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来调养自身,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若逆之就会生出疾病。而今天这段文字讲的就是: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这四小句话,是说明违逆四时正常的生长收藏。逆春气,五脏中肝与春气相呼应,肝与胆相为表里关系,在经络中有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逆春气,则少阳经不生,肝主升发,主疏泄的功能都会有所影响,肝脏就会产生抑郁,肝气不疏等相应的疾病。夏,五脏中心为夏,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经络中为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逆夏气则太阳经不长,心主神志等功能就会受影响,内洞,书上注释说:为空洞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心气虚,病由中生。同样是,秋,五脏肺为秋,五行属金,与大肠相为表里,经络中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若违逆秋气的自然生长规律,则金原本有收敛,肃降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太阴不收,肺气不降等相应疾病的产生。冬,五脏中肾为冬,五行属水,与膀胱相为表里关系,经络中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肾主封藏,若违逆之则封藏不固,则会出现遗尿等相关疾病。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这两句话是讲: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根据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可以分阴阳,四时也可以分阴阳。阴阳又是互不可分的,阴离不开阳,阳离不开阴。若把四时分阴阳则春夏为阳,阳气渐多,使体内接收更多的阳气,使阳气在人体内得到充分扩散,同样秋冬为阴,寒冷之气易侵袭人体,阳气易受侵犯,这就需要春夏之时所吸收的阳气来对抗,我们可以增添衣物来保护阳气不再受侵犯,反之,秋冬为阴,人体和万物会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阴气不足则会出现干燥居多,会产生内热,空气太过干燥,因此需要阴阳平衡,才能避免阳多阴少或阴多阳少。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书上注释说:从为行,逆为佩。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

这句也是在说顺从四时节气生长规律,顺从这其中的阴阳变化规律,为生,逆之为死。内格不知为何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句话是否在说发现有症状就及早治疗,不要等到症状严重才去就医,就如打仗一样,一看情况不对或者阵型不对抓紧时间调整而不是等到战场上发现已经来不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