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3分钟《豆芽引发的梦想》| 没关系,我们试试

泰国有部短片叫《豆芽引发的梦想》,引出了中国教育的缺陷。


小女孩JU来自泰国贫困家庭,和妈妈在菜市场卖菜时,发现菜市场中豆芽卖得最好,突发奇想,问妈妈:“我们可以卖吗?”。


泰国家庭励志公益短片:《豆芽引发的梦想》_腾讯视频

妈妈毫不犹豫的说:“我们试试”,虽然她们们根本不会种豆芽。

于是,她们在家的阳台上放上篮子,盛上土,撒上了绿豆芽,开始第一次尝试。

但是很可惜豆芽枯死了,JU和妈妈非常伤心。

虽然失败了,妈妈依然微笑的鼓励JU:“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

第二次,她们找来了教科书,妈妈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认识的字并不多,JU就念给妈妈听,然后再一起尝试。

但是,豆芽仍然枯死了,俩人一起陷入了沉思。

而却她们家庭拮据,没有多少存款了。

即使这样,她们仍然没有放弃,她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没有按时浇水,由于她们生活原因,俩人做不到按时浇水。

妈妈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妈妈还是很聪明的,从漏雨的天花板得到灵感。

她们开始搜集塑料瓶,储满水,悬挂在豆芽的上方,戳出小洞,以保证水源源不断的供给。

俩次失败,使JU心理开始打鼓,问妈妈我们能成功吗?妈妈回答说:“我们试试”。

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妈妈总是用“我们们试试”来鼓励JU和自己,最后,他们终于成功种出了了豆芽。

这次是妈妈问JU,还想不想种点别的,JU说:“我们试试。”

短片里,JU在独白中说:“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一剂神奇的养料,滋养着我的好奇心,让我的知识之树成长得无比繁茂。

因为有了妈妈的鼓励陪伴,JU进行了一次次的尝试,从不气馁,使得JU可以勇敢的尝试,从失败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并不是所有妈妈都和JU妈妈一样的智慧和耐心,而中国家庭往往在孩子拥有好奇心时,就已经被扼杀掉了。

还记得春节聚餐时,外甥把可乐倒进米饭混合吃,他妈妈毫不犹豫将饭倒进了垃圾桶,教训了一番。

外甥委屈的说:“为什么可以一边喝可乐一边吃饭,就不能就可乐和米饭混在一起吃,有什么取别呢。”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天真行为时,总是给他们挂上“调皮捣蛋”的标签。

我们总是不耐烦的说:

“别捣乱,一边去”

“你怎么老是做这蠢的事”

“有功夫,赶紧写作业去”

总是以我们的经验对付小孩,却不给他们好奇心,实践想法的机会,总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在大多数人的童年里,“我们试试”恐怕是一个奢侈的梦,许多中国父母奉行的是“打击式教育”。

孩子会把父母的打击的话当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形成固定心态,性格变得敏感,内向,不善交际,陷入自我怀疑,无法正确认识自我,这是在毁孩子。

反而,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陪孩子一起尝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3分钟《豆芽引发的梦想》| 没关系,我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