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医生”

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23+3=53    30+23=53    5+20=70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刘道晨:“刘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刘道晨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他,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他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十位上的数加了这个一位数。”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将个位上的3和有一位数的3加在一起,最后得26,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刘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刘医生。”刘道晨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他为“刘医生”,弄得刘道晨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李成强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李成强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李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纪桂鑫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纪医生和李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李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 “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