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不理解,都将慢慢来懂得

打小就听我爷爷说过,曾祖父那个年代,是村里的地主之一,原先在村里的田产跟房产不少,所以爷爷小时候乃至到我几个伯父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都很好,只是经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所有田产跟房产都被分配了出去,也算是家道中落。

父亲这一辈人,兄弟姐妹一共八个人,父亲在家里排最小,跟我大伯差不多差了二十岁左右,因为老家靠海,在社会动荡结束后,父亲跟几个伯父一起就在海边捕鱼谋生,每天基本都是早出晚归,吃穿用度也都在船上。因为家里离出海口的地方较远,而那时候家庭条件又不好,所以父亲每天都要提着饭篮子走上五六公里的泥路,去给几个伯父送饭。

1985年,25岁的父亲和20岁的母亲刚刚结婚,在那个年代,25岁已经算是晚婚了,毕竟那个时候,村里25岁的人孩子都好几个,而在此之前,因为出身的问题,我的几个伯父也是如此。

结婚后的父亲和母亲当时并没有自己的房子,就是问着村里的人有没有闲置的房子,租借临时居住而已。因此在我出生之前,父亲跟母亲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村东头或者村西头都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种情况直到我三个姐姐出生之后才稍微得到改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两间小房子。

小时候母亲一直是一个勤劳踏实的形象,而父亲一直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慵懒无所事事的样子,两人经常也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争吵,而闹得最严重的,有时也是寻死觅活的样子,而身为小孩的我们只能手足无措的在旁边哭泣。好在那时候的人都比较淳朴,邻里邻居都相互帮衬着拉架才没闹出事。

因此,在一直看不惯我父亲的懒散与无所事事之后,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总是会跟他顶嘴与争执。但是父亲一直都是嘴上骂骂咧咧的,真的要下手打他又不舍得。就算真到了气头上,打了两下,过后也会拿着药油过来帮我们擦拭,给我们讲道理。

父亲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什么东西看过一遍,自己摸索一下就能大致知道是什么原理,那个年代,父亲修过收音机,修过手表,修过家电,也修过摩托车跟电脑。而在那时候村里的人家家里,有一部收音机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家里还有电视的人,但是电器总是会故障的,所以就需要人修理。父亲呢,凭借着初高中的物理知识,买了几本电子原理的书回家看,配合书上的线路图,很快就摸索出了修理电器的技能,因此在那时,基本上周围十几个村的人,都知道我父亲这个人的名号。

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时代,靠的就是邻里邻居,亲朋戚友的口口相传,就这样,父亲的名声也在周围的向村里传开来,同时在之后的日子里,也把周围十几个乡村都走了个遍;一开始家里只有一台老式的凤凰单车,因此只要有人循着路到家里来找我父亲修理电器,父亲就会拎上工具包,跨上单车上门维修,后来稍微赚了点钱之后,父亲就琢磨着买了一辆摩托车,这样就再远一点也不会太辛苦。

而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基本每一个村里都有那么几个人是认识父亲的,所以后来,只要父亲一出门,我也会闹着一起去,因为那个时候我知道,只要跟着父亲,多半会有零食吃。

当时,其实父亲也不是没有琢磨过其他方式赚钱养家,也想过既然修理家电的人这么少,不如就开个培训班吧,说干就干,所以就试着在附近的学校开设电器维修班,村里开广播,但最终都因为人数实在太少,也就只能放弃。而再到后来,父亲就出外打工,一直到我记事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

回家之后,父亲开了一家修理店,周围几个村的人知道了父亲回家的消息,立马把家里有问题的电器都拿了过来给父亲修理,所以那个时候,家里可能别的东西不多,但是却屯着好多电视,洗衣机,风扇之类的东西,而其中有些人呢觉得维修太贵了,而且东西也旧了,就直接不要了,父亲修好之后就留在自家用。而家里的电器要是坏了,也不需要买零件,直接拆了一个换过来就好了。

虽然父亲没有赚到什么钱,家里那时候的条件也很紧张,但是整个童年有父亲的陪伴,真的很幸福,我能记起的事,是躺在父亲身上睡觉、带着我去各个乡村的地方游玩,路上给我讲各种故事、带我学习游泳、生病了陪伴在身边焦急的样子,这样的童年,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回忆。

家人的陪伴是一生的记忆,背井离乡的日子对于家的思念只有更深,到现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父亲的角色,更加深刻明白对于那些年父亲陪伴的日子是多么重要。也更清楚了那些年,父亲那些难言的忧虑是怎样的滋味。我的现如今,虽然时代不同,却也在体会着曾经父亲的不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经的不理解,都将慢慢来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