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五十音与汉语的关系

如果各位有接触日本文化,一定会发现,日语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汉字,并且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仔细一看,发现除了汉字,还有很多我们看不明白的符号混在里面,这是什么呢? 

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所组成,汉字就是由咱们中国繁体汉字演化而来,但是有些繁体字在日文中又有了些变化,总之还是非常相似。 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用来表音,汉字则是表意。 一些外来语多数是由片假名所构成的。有时我们会看到汉字上面会以平假名注音,类似拼音。我们一起来探讨日语假名的由来以及演变吧。



在介绍假名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日本的文化,引用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来,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成为“万叶假名”。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8世纪,留学生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在使用汉字记事的基础上,日本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日语的音和声,创造了“万叶假名”,并用之创造了和歌集《万叶集》。至此,日本结束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这是日本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文学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建筑与雕刻、绘画与音乐、书道与茶道等,也都各展“和风”,显示日本文化的独自特色。


远古的日本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到中国交流后就引用汉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无论是发音还是文字都离不开汉语。当时汉语使用并不普及,在日本懂汉语的人基本都是有地位的贵族或是官寮阶层,平民百姓是不可能会文字的。

片假名的书写

我们先来介绍片假名,因为片假名是由汉字偏旁演变的,所以笔划都是非常方方正正的。当时日本汉语使用未普及,主要还是用以当时一些正式场合或官文书信,以便交流和阅读记录之类。因为汉语的笔划太多,日语的发音有些比较长,一个单词可能需要几个汉字来代替,书写非常不方便,还消耗更多的纸和墨,特别在当时物资很紧缺的情况下,所以只能删减,以某几个笔划来代替。 

大部份的片假名都是由汉字的前一两个笔划组成,个别是选用了最后的笔划。在研究这片假名中,他们删减汉字后的片假名尽管是使用正体,但也能看出他们当时从中国学回来书写汉字的痕迹,例如有很多片假名都带撇丿。在我们写比较正式的楷书时,在写完一笔后会连带着准备写下一笔,这个过程在中国书法的术语就是“飞度”,这是书写时的节奏感和笔意,学过书法的同学们可能会更加理解我的意思。

平假名的书写

在中国学回来的书法肯定不只是用楷书而已,草书一定也是他们学习的重点,像王羲之这些大书法家的作品。草书的优点就是快,方便和灵动,所以除了正式的公文以外,草书便是他们经常使用的。看看我们自己的书写习惯就可以明白,正式场合使用正体,平时自己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也就是平假名的由来了。我猜测当时的贵族家属也是会楷书和草书这两种,只是因为不需要像公文般正式,便以草书为主。 所以平假名全是由草书的汉字所演变成的,线条也特别的圆润和灵动。以下是日本的书法家演示平假名是如何由草书转化的。

由此我们就更能简单的理解为片假名主要是以男人在正式场合使用为主,平假名以女性家属日常使用为主。 把片假名和平假名放在一起,其实是很像刚强的男人和温柔的女人,也可以说类似英语的大小写。片假名和平假名的名称很容易混肴,我们可以理解为片假名是一片一片竹简或正式的公文外加上用汉语代替的假日语,而平假名,则是平时日常生活中非正式使用的假日语。


假名的发音

在这之前我们讨论的是日语的写法,现在我们来讨论发音。现代汉语诸方言的语音,以及日语、韩语的汉字读音,都是源自中古标准音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学我们中国的古语言。

以粵語为例,中国历史上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使得发音在南方得以保留,粤语保留了中古汉语部分特点 - 所谓的“雅言”,有九个声调,再加上变调,韵母很接近“中古汉语”,并且还保留了很多文言文、古语的用法。

粤语的发音和日语、韩语都是非常相近的,有些单词三者发音基本一致,例如女仔(女孩)。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日语五十音时,更能体会到古语的发音,除了个别发音是不相似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粤语晚近代的大量的音系演变,和古语的距离还是有不小的。


当我们对日语五十音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对它的发音和书写便不再那么困难了,这也为我们以后学习日语打下了巩固的基础,为我们学习日语越走越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语五十音与汉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