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员,你到底要去向何方?

        我们的新家在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小区,从搬到这里居住的第一天到现在有一年的时间,中间有四个多月因为生二宝回到原来的大房子居住。刚搬来没多久,我就发现每到入夜时分,总从窗外传来一位中老年大妈走调不靠谱的歌声,一唱就唱到十点多甚至十一点。后来在家待产时发现,每天下午2点多也能听见同样的歌声,由此我大致可以推测这位大妈唱歌的频率是这样的:一年至少300天,一天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大妈唱歌还有个特点,每次唱歌只唱一首,哪句唱得不好就停在哪里反复唱,反复练,直到自己满意才继续唱后面的。大妈这不是唱歌,人家分明是在刻意地练习唱歌!

        今天下班后,在柜台工作的同事A和我们部门领导说起她姐姐的同事想跳槽到我们行的话题,想了解一下相关信息,由此我们讨论了一些关于国际业务发展、银行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领导认为未来银行操作类岗位肯定不需要太多的工作人员,即使像信用证审单这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也会因为结算多样化和便利化而逐渐萎缩。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大信贷,也许在不同的时期会从不同的业务方向打开突破口,但信贷业务是银行在金融圈的核心竞争力。我行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资源,没有业务,只是人才青黄不接,缺少能干成事的人。未来会把辖内支行的信贷业务统一上收,统一管理。“如果你们有转岗的意愿,可以试一试对公客户经理,学习新东西总是一件好事。”

        同事A去年从一所“双一流”院校管理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工作了几个月后,一些监管政策出台加上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和AI的蓬勃发展,银行业颓势日现,她曾和我谈到发觉职业发展遇到困难,未来很多操作岗位人员冗余,必定要转岗做其他工作,但她并不看好银行的前景,也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部岗位,很是迷茫。她的办公区域和后台会计在一起,她说自从上周开会公布年底缩编的工作安排后,看到很多四五十岁的同事姐姐们都很焦虑,她们并不愿意去做被安排的营销工作。和很多年轻的同事一样,同事A来银行工作并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本科学的是数学教育,大学老师说她非常适合当老师,希望让她跟着自己读教育学的硕士,她说还想学学经济,后来顺利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她就在新东方兼职做考研数学的老师,自己做得很开心,也很受学生欢迎。到了毕业找工作时,她判断未来的私立教育会发展起来,想去私立学校当老师,但是这个想法被父母否决了,他们都觉得在银行工作稳定,适合女生,最终她还是顺从了父母的建议。我问她:“现在你还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吗?”“热爱!”“那么就不要犹豫了,既然自己有能力有兴趣,教育行业又有发展前途,就应该坚定地按照自己地想法选择自己的职业。你才工作一年,现在转行不算困难,转行要趁早。父母的经验是由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自身阅历决定的,条件变了,旧的结论就无法解决新条件下产生的问题了。”同事点点头说:“我需要好好想想了。”

        劝人易,劝己难。自己在银行操作岗也就是俗称“柜员”的岗位上工作了8年,辞职的念头从进入这个单位的头几个月就出现了,后来被家人以“不要冲动”、“哪里都一样”、“现在工作不好找”为由劝服,后来因为工作的际遇又反反复复萌生过很多自己也记不清的次数。8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有几个?8年,在一次次想逃离想冲破牢笼后被亲人同事和自己安抚中度过;8年,在不断给自己寻找下一个需要学习和探索的技能中度过;8年,在结婚并生养了两个可爱的小女儿中度过;8年,在持续自我培养自我成长中度过。二宝到来得实属意外,但恰逢其时。在休产假期间,我看了很多文字,反思很多过往,我想,是时候追求自己的事业了。心理咨询、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教育,这些和银行业相去甚远的领域不再作为业余爱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看书、听课、写作、刷知乎、做个人体验、做职业探索。本职工作我暂时不会放弃,如果有机会也愿意在银行业拓展自己的能力,但从3月6日决定考研的那一天起,为下一次华丽的转身,我时刻准备着,直到未可知的某一天。

        无论主业还是副业,拿出那位阿姨的刻意练习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持续打磨自己的技能一万小时,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尽管可能与兴趣无关。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都有不甘当螺丝钉的伟大理想,然而,当一个人的成长到达一定的水准,他会发现在他前面还有不计其数又优秀又努力的人。其实芸芸众生对于宇宙洪荒而言何尝不是一颗颗螺丝钉呢,我们要做螺丝钉,但要做一颗不可替代的螺丝钉,好柜员也会有好去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柜员,你到底要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