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

前几日,我的发小养殖群里突然炸了锅,几番混战下来,口水几乎打湿所有人的IPone xs max氪金屏幕。999+的群内信被我从头到尾仔细的扒灰分拣,才勉强拼凑出一个略完整的逻辑线——原来是我们以前班上的全民女神要闪婚了,女神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闪婚对象是个来上海外派出差的东北小伙儿。本来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线,最终在该女神若干个前男友们的推波助澜下,引发了这场一线城市流民和三线城市原住民之间爱情观念的基情骂仗。世上最大的差距,恐怕就是我还在一线城市养电子宠物,你在三线城市结婚备孕吧~

在大城市待久了,看着老家的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恐怕总免不了会想:自己恋爱也没少谈,身边的异性也从不间断,为什么感情的进度条总是一动不动的原地趴窝?

当下一线城市的爱情,就像电影《她》里面那样,多数时间彼此看不见摸不着,恋爱的所有证据都储存在云端。而在三线城市,恋爱则是轨道交通,从发车起,就定好了沿途站点和目的地,如无意外,使命必达。

和一线三线城市的朋友们分别聊了聊,发现在感情的每个阶段,恋爱这件事,在大城市和小城市总是有着不同的模样。

从认识开始,一线城市的男男女女们普遍靠网络,其次靠酒吧搭讪,当然~身边人也是目标,只要有想象力,随便去个音乐节拍张照就能带走过夜~三线城市,只要你年龄一到,全世界都会给你介绍对象,介绍人不是长辈就是同学。爹妈总会带你去串各种各样的门,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些门背后总有一款你适合你的~至于你喜欢不喜欢,不存在的,好用就行!

再到相互了解,第一次见面就决定了很多内容。一线城市,相互扫一眼鞋、包、手机就大概知道对方是什么类型,谈上三个月也不一定知道对方家住哪儿,只知道在创业,具体做什么,不懂,也不关心。三线城市,莫说他家住在哪个小区,工作在哪儿,就连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更甚的连对方家里上周新换的沙发颜色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想搜集对方的信息根本用不着什么六度人脉,因为保不齐你三表嫂的堂妹妹就嫁给了他(她)二姨夫的五外甥。一切与之相关的信息壁垒,早就在相亲见面之前就被三姑六婆们简单粗暴的轻松碾碎~

至于彼此的关系,绝不主动确认关系是一线城市男女的基本修养,吃了几次饭,看了几场电影,睡了几次,微信备注名后缀照样挂着公司名~大家缺的都是陪伴,但有时候也会想,我们这样算什么关系呢?三线城市的爱情显得简单直白许多,见面主动加微信就是代表我对你有意思,请吃饭就是代表想追求你,“我喜欢你”永远都会写在脸上,差的,仅仅只是一个告白。

一线城市的恋爱从来都是一对一,没有中间商,就算有共同好友,也会假装彼此不太熟。有时候交往的好好的,对方就突然失踪,回头空了彼此换个头像和ID,又可以开开心心的做回陌生人。反正也只进入了身体,从未进入到生活,做渣男渣女的成本是越来越低。而三线城市,聚餐时朋友总会特地留出你俩的空位,故意制造你俩的单独空间,甚至是追求过程中为你出谋划策的全是他(她)的兄弟和闺蜜~所有恋爱进度都同步给了共同朋友,恋爱全程有人保驾护航。

关于同居,一线城市的同居真的是省钱,房租水电均摊,买菜做饭也不怕一个人吃不完,住在一起对彼此都是生活方式的升级。三线城市的同居是不可能的,整个婚前都不可能,只约会不过夜成了双方家长约定俗成的概念,顶上天了跟父母在家吃完饭,爸妈说要出门散步乘凉,故意留上一两个小时的私人空间……

距离感嘛~同城异地恋在一线城市一抓一大把,彼此都活成了对方手机里的电子宠物,睡前打个电话就很好了,毕竟大家都挺忙的~关心也往往只能藏在外卖小哥送来的饭盒里。三线城市,路没那么长,一场大雨,往往走上两个街区就能把伞送到对方手中,还能在路上顺手带个烤红薯给你暖手。

其实,无论是一线还是三线,我们都期待遇到爱情,不同的只是遇见的方式和享受的过程。爱情就像一个糖罐,一场电影,一件小礼物,或者一次单纯的啪啪啪,都是在往糖罐里放糖的行为,我们期待平凡生活中那一点意外的“甜”,或七分,或五分,甜的够恰当就行,何必在乎其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