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因“被叫家长”跳楼引发的思考:如何非暴力家校沟通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家校沟通。为什么我会想要做这样的一个主题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的孩子上一年级,我面临了一些家校沟通的状况需要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掉了一些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作为家长,如何无伤害,而且又能够有效地去做非暴力的家校沟通?我会从三个部分来跟大家做分享。

图片

进入第一部分分享之前,先和大家聊聊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新闻事件。

一个初中女生带手机到学校,被同学告发到老师那里,老师找她谈话,声称要找家长过来,结果这个孩子趁老师走出办公室的间隙,选择了跳楼这样一个极端的举动。

这个事情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是在于报道这个事件的新闻副标题说——学校反应: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做。

这句话给到我的触动是比较大的。在发生这样一个学生跳楼的事件之后,学校这样的一个回应,听起来多少有些推卸责任的感觉。

这就让我想到,生活中的确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一些冲突的时候,第一反应其实不太容易真的能够去做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第一反应往往是希望快点逃开这个冲突,或者把自己从这个冲突里面摘出来啊,明哲保身。

图片

这个事件也让我更进一步看到家校沟通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老师发现学生带手机要叫家长来这样一件看起来并不算很大的事情,却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恰恰就是因为家校沟通的不足,家校沟通的不顺畅或者说不及时。

在我看来,这个家长沟通不应该是在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再去做的,因为我相信这个老师说我要去找家长,他一定也是带着要去跟家长反馈一起来面对问题的出发点,但是问题是在这个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再去沟通,其实已经晚了。

所以家校沟通它其实应该是更前置的一个工作,在我自己跟孩子的学校互动过程中,也是有这样的体验的,这也是促成我今天会想到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主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家校沟通,它不只是关乎到我们某一个家庭的事情,它其实是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很多很多家庭,如何更有效地避免冲突和悲剧的发生,必须做的工作。

图片

首先一起看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

家校沟通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那我觉得很重要的是首先我们要去搞清楚家庭和学校到底有什么不同。

家庭和学校,是有一些不同的功能的,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学校的功能是什么,然后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家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探讨加强沟通的重要性是什么。

说到对学校的期待,其实我也是有过一些在现在看来,经过检验之后发现是超出现实可能的一些期待。

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我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都是给孩子选择了私立学校,那当然这是基于我的养育理念做的选择。

特别是在进入小学之后,其实我对学校的期待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期待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学校不只是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学业,更能够关注到孩子的心理,然后可以很细致地给到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温暖。

图片

但是后来我就会发现,其实我的这些期待是超出了现实层面能够达到的情况的。我逐渐发现了学校,以及老师在学校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其实是很难去做到以上我所期待的部分的。

学校最大的一个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只要它是体制内受教育局管理的学校,那它的首要第一任务一定是在传授知识,而且是在框架内就是九年义务教育框架内的那些知识。

我孩子就读的学校,虽然是私立双语学校,但是其实也是受教育局管辖的,事实上在目前厦门95%以上学校都是这样的情形,包括很多新开的学校,除非真正的国际学校和完全体制外的那些小众理念的学校。老师也向我传达,他们学校很重要的,也是严格按照应试教育的设置严格执行教学任务,甚至包括考试,也纳入了统考。所以这是一个要去接受的现实。

同样因为这样的一个教学功能,所以在学校里,孩子一定是在过一个集体的生活,他一定会面临各种校规班规,约束他们,在集体的氛围内遵守规则,所以学校不可避免地是一个有奖有罚的环境。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孩子在做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帮助孩子社会化,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

图片

再来看看,家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我觉得不需要我说太多,相信今天能够进入这个直播间的家长,你们一定本身在对于亲子沟通,对于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视的,我相信你们也会非常愿意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支持,所以其实这就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跟学校不一样的地方。

学校会关注孩子作为学生的这个角色,关注规则,关注结果,因为学校只是在一定期限内教育和形塑孩子的地方;

但是我们作为家长、作为妈妈、作为家的存在,要有长期主义的视角,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人本身(而非某个社会化的角色)发生了什么,关注过程,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孩子这样的环境——可以放松地休息,自在地表达,在他有困难的时候确信自己可以得到帮助和支持。

厘清学校和家庭不同的目标和功能基础之上,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去建立一个桥梁,在家和学校之间形成沟通的途径,然后去了解我的孩子正在学校经历什么,他的成长路径是怎么样的。

图片

家校沟通很重要,而且这个其实全社会都已经在顾及了,所以它的重要性勿庸置疑。那为什么我还要提出来说呢?

很多人会认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是能够去解决问题,但在我看来家校沟通其实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在这个问题发生之前发现问题可能产生,然后去预防问题的产生;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关键的也不是家校成为“联盟”,去对付孩子,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我作为一个家长,以及孩子的老师、孩子,三方共同的成长,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家校沟通的意义所在。

家校沟通看起来是两个主体,但其实应该有三个主体的,孩子也是一个主体。我也特别相信,其实不仅我们家长自己需要成长,老师也需要成长,而且他们也很有意愿去成长。

图片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那既然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用非暴力的方式促进家校沟通,接下来我就要和大家说说看,什么是暴力沟通。

也许大家看到暴力沟通这些字眼时,会觉得有点夸张。你可能会说,我的沟通都很客客气气的呀,那我也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对方好呀,怎么可能用暴力的方式来沟通呢?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今天这里我提到的暴力沟通,未必是你真的用了很严重的,甚至是侮辱性的一些言辞——那当然是一种暴力——今天我更想带大家看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呈现的另一种暴力沟通,也就是隐形的、不易觉察的暴力沟通。

图片

先看第一种,没有回应。

我记得我自己在孩子刚上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在家校沟通方面是非常主动积极的。包括一些比较细碎的细节,我也都会去跟老师做一些反馈,希望得到一些支持。

我猜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嘛,孩子在过渡,我作为家长也在过渡,所以说那个时候呢,往往是一有担心和焦虑,很快就向老师发送一个信息,那我就发现,大部分时候老师都是会比较快速回应的,因为我们会有很多沟通的途径,但是有那么一两次,我给老师发送信息,过了好久都没有回应。

那当时我当然也会有一种失落或者是担心,是不是我提的这些问题,老师不想回应?或者是她有什么想法吗?那后面呢,我再仔细地去看,就会发现,那些没有得到回应的信息,其实过后不久我自己再回头看,往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我自己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就不一定要发这些信息了,所以后面虽然老师没有回复这些问题,我也没有因此纠结。

当然,当你没有收到回应,很有可能你觉得被冷落了,心里会觉得不舒服,你可以坦诚地表达这个感受。同时,也可以复盘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非常大的必要得到回复,或者说你是不是提出了一个让老师觉得重要的、需要重视、好好回答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我经常在跟大家的互动中会做的事,就包括在今天直播之前,我都会好几次邀请大家,如果你对今天的主题有困惑,欢迎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邀请呢?因为如果你对直播主题有兴趣,又很希望能够从中有收获的话,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先真的去思考一下,你在这个主题里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要做什么样的处理,最想要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先去梳理的部分。

我自己去学习也是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去参加一个课程,我是带一个问题去的,而且我是可以提出一个很清晰的问题的时候,那我的收获就很大。我们去跟老师沟通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可能当我们非常着急地去跟老师问一个问题,问一个细节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有必要去探讨的,可能不是这个问题表面的部分,而是下面其他的更值得我们去讨论的部分。

图片

再来看第二种暴力沟通的方式,吐槽抱怨。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我遇到一些事情好烦躁好焦虑,不知道怎么办时,想到的第一个方式往往是找人来吐槽。那时候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内心真正难受的是什么,就好像内在有一堆的垃圾,都来不及梳理分类就往外倒。

如果你要做家校沟通,是用吐槽或抱怨的方式去做的话,真的很容易引发不良的效果。这样的沟通,很容易激起老师的情绪。

说来惭愧,我自己也掉过这样的坑。有一段时间,我儿子所在的班级,我猜想是因为他们也开始有一些指标的压力,就是教育局对他们的要求,所以他们也开始重视作业,作业量也增大了。然后呢,有一段时间我就会感觉到特别的难受,因为那个作业量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真的有很大挑战,常常要做到10点以后,我也因此陷入焦虑。

有一天晚上我忍不住了,我非常非常的生气,认为学校不应该布置这么多作业,应该改变一下这个现状。因为我跟家委的关系比较好,我就在微信里和她吐槽和抱怨,向她表达了我的一些观点,以及对这个学校的一些质疑和不满。

我们的家委是个热心肠的妈妈,她帮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过后找机会和年段长或者更高层的教务处老师从宏观层面谈谈有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问题。没想到,在另外一个时间点,因为偶然的机会,这个家委把这个想法跟我们的班主任提了一嘴,班主任对这件事情反应还蛮大的。因为在她看来,如果本班家长有一些困惑,直接跟上面的老师反馈,对她来说会是一个尴尬。

幸好家委及时跟我反馈了这个情况,我们也及时做了一个调整,直接去找班级老师沟通,这次家校沟通后来才有了一个相对好的结果——老师听取了家长的建议,最终减少了作业量。

这是这件事情的前半段,关于后半段,我具体如何与老师沟通,后面再跟大家分享。此刻,我想透过这次尴尬的经历,跟大家分享的是,不管你是跟谁沟通,跟家委反映也好,跟老师沟通也好,甚至跟校领导沟通也好,如果你本身对于这个事情没有经过一个沉淀,然后带着情绪去做沟通,往往效果不好。

所以我经常会说,我们要表达情绪,但不要情绪化地表达。我对这件事情做了一个复盘,就是当我对这个学校或者老师有一些看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就去说,可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通过一些观察然后再复盘总结,这样的话会让我们的情绪有机会沉淀,我们对事情也可以有更全局的认识;第二个就是,沟通之前,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懂你是为什么有这个情绪,然后你去吐槽情绪,真的只会变成是一种焦虑的传递。其实焦虑情绪是最容易传递的,这也是老师在意或者介意的一个点,对老师来说还是会有压力的。

之所以说吐槽抱怨是一种暴力沟通,原因在于,一方面这是对别人的暴力,没有搞清楚所有真相就开始去传播焦虑;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暴力,无意义无觉察的吐槽抱怨,往往隐含着对自己的忽视,我没有很清晰地了解我自己,我发生了什么,就开始向外攻击,也不是自我负责的做法。

图片

第三种暴力沟通方式,推卸责任。

比如,在作业多这件事上,家长可能会想,学校你为什么不能好好考虑一下我的看法?为什么你就不能遵守教育部门有关一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的规定?家长对学校不满,认为自己面临的困局是因为学校造成的。

而学校也责问家长,你为什么就不好好在家里多关注一下孩子呢?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多陪他,提高他的写作业效率呢?别人都能写完,为什么你家孩子就写不完呢?

当家校之间开始互相推卸责任时,彼此之间就真的陷入冲突了。

以上三种暴力沟通,你遇到过吗?是你被暴力了,还是你对其他人暴力了?

好的,说完什么是暴力沟通,我们就要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到非暴力家校沟通了。我和大家分享三个非暴力沟通原则。

图片

第一个原则,直接沟通。

这个原则其实也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那个例子给我带来的经验。当我对孩子学校的教学方式有困惑,甚至是有些质疑的时候,我当时的选择是,通过家委找“往上沟通”的渠道,但是却给本班老师带来了压力。

后来我和老师约了时间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我有困惑的点,其实老师是很愿意给到我非常具体的回复的,不管是关于教学方式也好,还是为什么要设置一系列奖惩制度也好。而通过沟通,也基本能解决我的困惑。

所以,我切身体验到,和老师直接沟通真的还蛮重要的,因为毕竟他是你所困扰事情的对象,他也有对这个问题的知情权。除非你跟他直接沟通完了,依然还是有困惑,无法得到满足,那也许可以再往上去做一些更多的了解和沟通。另外,直接沟通也会让老师感受到被尊重或者被重视,减少家校之间的对立。

图片

第二个原则,真诚沟通。

我相信家长们带着问题去和老师沟通,一定会有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尊重。毕竟,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还是非常权威的角色,我们也从小被教导要遵从这个权威。

但是为什么我不是把尊重列为原则,而是强调真诚呢?其实,真诚和尊重还是会有一些的不同,就是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尊重的态度,很有可能我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老师低的位置,认为自己和老师是不同的,甚至去讨好老师。

那真诚又是什么呢?真诚一定是包含尊重,但是又怀有一份我对于人际关系的相信,相信其实我作为孩子的妈妈,你作为孩子的老师,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角色,但是我们同样生而为人。那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个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所以我们是可以没有什么角色或者地位高低的顾虑,那这样的话也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去放下,对于权威的畏惧,以一种更加坦诚的状态去面对老师。

老师其实更在意的也是这个真诚的部分。在和老师的沟通中,我常常会坦诚地表达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包括我和学校不同的教育理念;也会就某件事情对孩子带来的影响,直接的表达,真诚地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哪些困扰;同时,我也会跟老师们表达,我真实看到的他们付出的部分,比如说他们对孩子的爱护。

所以真诚沟通其实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既能够去表达我的感受,我的需求的部分,我也不吝啬对老师的肯定。

在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后来我约了老师面对面沟通,当时其实我还是会有一点尴尬的,因为感觉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后来及时调整,就可能真的给老师带来困扰了,而且我确实也会有点担心,老师把对我的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在面对面跟老师聊的时候,我也非常真诚地跟他们表达,在班级里,我算是跟老师的互动比较多,沟通比较频繁的,这其实是因为我作为一名亲子讲师的角色的影响,我确实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请老师谅解。同时,当我听完老师给我的一些回复,一些很具体的描述以后,我也坦陈,有关教学方式和教学任务的设定,它确实不属于我的专业范畴,也感谢老师的回复拓宽了我的视角。

甚至在那次沟通里,因为我们聊的还比较长时间,我还会对老师袒露,其实在这个事件中我也会觉察到,对我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就是如何更好地给予身边人信任,包括给予学校和老师信任。

当我完全真实时,我留意到,老师也会回报给我真诚的部分,所以他也会表达对我的理解和欣赏的部分。他们也觉得,其实家长如果愿意来做这样的一个沟通,恰恰是因为家长真的是在用心的,这样的双向沟通,进一步建立了我对学校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图片

第三个原则,好奇。

在沟通里,我们往往容易掉进一个坑,就是对事情有预设或者是想当然的部分。比如,当孩子回家反馈老师说了一句严厉的话时,就会猜测那一定是老师自己情绪管理不好,修炼不够。

这其实就是对一个人的评判,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带着评判,其实非常影响沟通,所以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愿意带着好奇去核对,或者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了解事情更完整的真相。

我最近一次跟老师沟通,起因是我从孩子口中听到一件对我来说严重“踩线”的事——某孩子在班会上反馈,某老师曾对他说:“如果你你字写不好,就要把作业撕掉重写。”

这样一句话,在我听起来绝对属于不能容忍的暴力语言,所以当时我的情绪反应还蛮大的,因为我对孩子就读的学校有一个兜底的期待,就是它是一个有爱的学校,不会有这种暴力语言和暴力行为。

但是,吸取前一件事的经验和教训,这一次,我并没有第一时间马上就去找老师来说这件事情,只是带着好奇观察。首先观察这件事情对我家孩子到底有没有什么影响,我也跟孩子核对,他告诉我说,老师这样说,他还是会有点害怕这个老师,但还不至于影响听课;我同时问他,是否需要我马上去跟老师沟通这件事,孩子的回答是暂时不用。

所以,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我让自己沉淀了一周时间。在这周时间里,我又陆续听孩子反馈了有关这位老师更多相关的信息,比如这位老师请假了几天,因为在孩子们参加运动会的时候太投入为孩子们加油,跑步受伤了;又比如,隔了几天孩子说,老师变得温柔一些了。

所以,当一周过后,因为其他累积的事情,我选择用写邮件的方式,向老师询问这件事时,我已经可以用平和的态度来沟通了。

在我发了邮件以后,老师也是第一时间马上给到我回复。事实上,通过老师的回复,也澄清了一些误解的部分,比如老师在说那句话时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其实是因为某段时间班里几个孩子的书写明显退步,老师观察,不是能力而是态度的原因,因此她对这些孩子说:“如果孩子们你们都不认真写作业,在家里字也写不好,那你可能就需要撕掉重写了。”

当然,这是老师的解释。然而,我不会去追究这个解释的真实性,因为我愿意相信每个人的正直和善意,我更看重的是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增加了互相理解。所以这就是好奇原则,当我不对事情做一个结论下一个评判,那我就留有余地让老师来给我反馈,还原这个事情更全面的事实和真相。

事实上,也只有当家长给出这样一个空间,老师才有机会跟家长更深入的互动。这一次的沟通,最后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老师解释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我没有指责老师,但老师对自己做了反思,还给到我非常真诚的一个反馈。

她说,通过这件事情,她也意识到,语言真的是有力量的,语言是会带来影响的。她表示以后会注意语言的使用,同时非常真诚地告诉我,她会单独和我家孩子做个沟通,解除他对老师的误解,让孩子明白老师并不是要惩罚大家。

果然,第二天,我家孩子回家反馈,老师找他做了单独的沟通。我问他现在对老师感觉如何,他说,好像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我想看到的结果,我相信也是所有家长们你们在遇到一些困扰的时候,希望去达成的一个效果,就是最终,家长和学校,我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

在家校沟通中,如果你真的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达到一个好的效果,究竟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会给大家两个问句,建议大家在每一次做家校沟通之前,先使用这两个问句对内在做一个梳理。

图片

第一个问句,我或他感觉如何?

当你陷入情绪,对学校里发生的事很生气时,相信下面还有更多你没有识别出的感受,比如失望、困惑、挫败或者恐惧。开口沟通之前,先梳理一下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些感受一一列出来。

同时,你也可以代入老师的角色,问自己,如果你是老师,面对那个场景,做那个决定时,他可能有什么感受?也许,当老师脱口而出一句严厉的话时,那个当下也是无奈和委屈的,也有深深的挫败。

第二个问句,对我或他有什么影响?

问自己,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影响,也就说这个事情给我带来的确确实实的困扰是什么?比如,当我听到孩子跟我说,某老师好凶,他很害怕这位老师,我就发现这件事情会影响到我对学校的信任度,进而让我怀疑自己花钱让孩子就读这所学校的意义。这些影响下面也包含着一些我没有办法得到满足的需求,比如安全感、信任和稳定。

同样的,也可以设身处地,代入老师的角色,问自己,如果你是老师,当你那么说、那么做时,对自己的影响或者好处是什么呢?显然,权威的语言可以带来孩子的服从,便于老师管理,因此,老师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秩序、效率和成就感(获得尊重)。

如果在每次开口沟通前,我们都可以先问自己这两个问句,并且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和需求,以直接、真诚并带着好奇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么,家校之间就能最大化地实现良性互动。

图片

而所有以上我所呈现给大家的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最核心的部分,其实就是家长首先要非常清晰地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需求以及何种价值观,因为只有你自己足够清晰,你才能清晰地向学校和老师沟通——

基于我有这样的需求,那有没有可能在作业量上学校做一个调整?或者说学校能不能给我的孩子个性化的支持?以及基于我有某个价值观,那有没有可能我们在某个部分可能有一些探讨呢?

所以,很重要的是,家长要清晰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特别是价值观,因为其实对家长来说,选择哪个学校、对孩子作业持有何种态度,都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我的价值观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所以重点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我的理想状态,当然是希望学校也能够更靠近我的价值观,然而,我也意识到,要改变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机构,特别是教育是关乎整个社会层面非常根深蒂固的东西,我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但是,我依然会不断找机会坚持去跟老师分享,在某件事情上,我秉承的理念是什么,我看中的需求是什么。

我会跟老师分享,我秉承的是“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的无条件养育理念,因为我认为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保护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然而,我也理解作为老师在学校框架下一定会有需要去执行的硬性的奖惩的部分。但是,我依然会向老师提出我的思考和需求——有没有可能,在奖惩制度之外,也更多地给予孩子人文和情感的关怀呢?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即使现实很难做到,老师还是给到我诚意满满的回复——其实,他们在目前的框架下,也有在做心理层面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她表示,他们也会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

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直播,围绕如何无伤害又有效地进行非暴力家校沟通,我跟大家分享了三个部分——

首先梳理了家校的不同,其次跟大家梳理暴力沟通的三种方式,第三跟大家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原则和两个问句。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如果你对这个主题还有话要说,也欢迎在文章下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中女生因“被叫家长”跳楼引发的思考:如何非暴力家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