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教师的成长 》 系列

《一位普通教师的成长 》  系列之

                      一尘 

道历47171205(六)9:37~〈西历2020.12.5〉

  一、 “平民级文物”

(1977年9月进入中学学习,经过一年的铺垫学习,学年末考试时听同学说要进行选拔考试,分快慢班。接近开学前得知自己分进了快班初三2班,还没来得及高兴,附加条件来了:进入快班学习的两个班学生,需要自备桌椅。这可愁住了一位农家长子。怎么办?凳子,因为有榫卯,实在不会做,父亲请一位老乡木匠帮着做了一个,又大又憨,没有办法,只能将就着用。桌子嘛,虽然也不会做,大脑中浮想出七年级*也叫初二时用的双人桌,从中间“截断”,再将右侧的两条腿及堵头平移,不就“成”了“单人桌”?!好歹是林区,自家有板有方,还有舅舅回关里时,留下的一个刨子、一把木匠锯。说干就干,没有“图纸”、没有实物,完全凭着大脑中的“空想”:桌长大约是两肘趴下写字的距离,桌宽大约是放下书本写字的距离,桌高大约到自己腰胸之间,书堂儿应该能放下自己的书包。虽然真正的书桌也是隼卯结构,但是自己不会。好在书桌全是直角结构,关键部位,应该用榫卯的,一律可以用特大号钉子来替代解决。桌面谈不上平整,但可以刨光,摈?缝就更谈不上了。经过一两天的“创造”,看着自己的作品,除了书堂显得比较大,有点儿憨,心里还是比较惬意。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2013年8月因为发大水,老房(卧拉房:东北地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及以前,用泡子边的塔头草,割下、晒干,用黄泥加水,和成泥浆,再把塔头草放入泥浆,浸没,让泥浆浸入,然后再拧劲、拿出,在地基石上,用两条这样的草把,像编辫子一样,沿着地基石,一圈一圈地盘旋上升,直至房梁,而盖成的一种简易民居。20210117.日4:10~4:38补注)变成了危房。近两年偶尔进去办事儿,看到那张旧书桌,一只桌腿儿下边已经腐烂,整体还完好如初。忽然大脑中一念闪现:这也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啊,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产物特征——哈!不好意思说,这就是文物。但是,它,确实构成了一个平民百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物见证特征。实际上它就是“平民——劳动人民级别”的文物。)~11:16

二、“您好”

1981年9月14日15日师专入学报到。好在高中有两个同学一起考到了这所学校(镇中当年仅有的三名考上大专的学生),搭伴到学校。到了呼兰火车站已经是傍晚。据说学校离火车站还有10多里地。学校虽有接站车,但是当时不在。等到了学校已经21点多了。接站的学校领导,给我们拉到食堂做了面条晚餐。第二天按照系、寝室,找自己的名字,每张床上都有人名。还没完全安顿好,就听有同学传话,说班主任老师来了。不一会儿,一个精明干练的小个女老师进来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位老师与学生见面,张嘴就问:“您好”——这可是老师对学生呀!从来没见到过,也没听说过,这是亲身经历。而且以后老师也是一如既往,是一种习惯与常态。可惜老师(易丹辉)只当了我们一学期的班主任,还没有我班的课程,就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统计系的研究生回北京了。

后来大约是1994年,我攒钱安上了座机电话。也发现了中国人的一个关于接电话的奇特现象。

——几乎全部没有礼貌用语。因为自己是班主任,经常给学生立规矩。所以关于这件事儿,也借鉴了易丹辉老师、一个北京人的影响,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凡接电话,一律先问:“您好”,然后再说话。时间长了,也影响了爱人及身边的一些人。(~47190305(六)7:00~7:35补充)

三、高中及大学的“自我改造”与成长

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经过高中两年的自主跑步晨练,两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学英语课程学习,1981年9月被黑龙江省呼兰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录取。报到后,在报刊阅览室,因为人民日报的一篇关于为日记正名、平反的文章,而自主写了三年日记。因为刊物上一篇关于左右脑协同并用的文章开始锻炼、使用左侧肢体,锻炼左右脑协同并用,至今不辍。因为在呼兰县邮局报刊零售柜台,遇到刊物《父母必读》(宋庆龄提写刊名),其中一位家长的文章《用因果关系教育子女》,这题目在自己的心灵和脑海深处深深的扎根,直至后来自己成家,当班主任(七届23年),“因果关系教育子女、学生、自己”,至今,效果不同凡响。

在师专的操场上偶然遇到一张关于握笔姿势的废纸片,开始尝试改变握笔姿势,大约一个月左右。初始,用正确的握笔姿势,根本不会写字。一点一点、持之以恒。后来通过阅读又知道了什么叫做运笔,什么叫做运腕。~10:00(待续1.)

47180117(日)4:47~后来在书店(大约在大三),碰上了一本从笔画开始指导的正楷字帖。(庞中华的第一本字帖)买下一本。因为在自学英语时,有一句谚语叫做先学走后学跑(Learn to walk,before your run.)。所以我就从正楷开始练起(笔画只能偶尔练习,无暇顾及)练了大约一年,到毕业前,同学们互相写毕业纪念册时,我认真写出的楷书字迹,已经算是能拿得出手,不再觉得羞愧难堪了。到1988年8月,当了班主任。除了把大学时写日记的习惯转移到学生身上,变成“每周文题”,还主抓了全班学生的楷书训练(三届大杂烩的学生,质量极低〈平生所教学生中,质量最低的一届。同时,由于自己抓“每周文题”,自己当班主任没有经验,对学生讲得多,我的长项是哲理思维,所以,到现在为止,共当了七届二十三年班主任,就第一届学生的周记,内容最充实,哲理性也最强。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届班任,对学生讲得最少,也因为有了一届的管理经验,结果到初三,发现,学生的周记全班都是“水了拔插”——平淡如水,直到毕业,仍然没有改进。这才感觉到“班主任老师的嘴”,就是育人的利器——“讲”与“不讲”大不相同,“有哲理的讲”与“没有哲理的讲”更不相同。差异太大了。这也恰恰说明了,班主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7190305(六)6:52〉,字迹普遍难看)。~5:24(待续)

附录:关于练字。大二,邢德斌老师(白发老头),一句指导:“写字,要讲究中线和左右对称”,就这一句话,注意,就很管用,以后写字大有改观。——大三开学我才买到庞中华的全国第一本钢笔正楷字帖。

四、x的另一种圆体字写法。教了31年,10届初中数学改变了一部分苇河人(自己亲自教过的)关于X的写法?——一名长我10岁的数学教师老大哥,临退休前发感慨:x咱们都是这样写,怎么还有两个半拉括号,一整还碰不到一起去(的写法)。我一听心里暗乐,没有说明这是我在苇河发生的影响。整整教了10届31年,从1984年到2015年。自己亲自教过的学生就有上千人之多。这是一名老师在一个英文字母写法上的影响。〈47190305(六)7:35~7:48〉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普通教师的成长 》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