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今天,是笑薇陪你读书的第8本书,共读主题是关于“时间管理”,这次我们共读的书籍是《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自出版来,被无数人追捧,绝版近15年,依然在豆瓣收获了8.5高分。
我们将用5天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开启第2天的共读吧。
《奇特的一生》被李笑来、秋叶大叔都推荐过,书中介绍的方法,影响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这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
作者格拉宁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曾获得俄罗斯“巨著奖”,在这本纪实散文书籍中,他记录了“时间管理的鼻主”柳比歇夫与时间的故事。
柳比歇夫的一生成就无数,在同样公平的时间里,他比同时代其他人,创作了更多的著作与作品,这都是源于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
他的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时间黑洞,多维度处理任务,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从而过出自己想要的一生。
第1天共读我们主要了解到了柳比歇夫是一个拥有多重领域身份的人,在有限的一生中,他创造了无数的成就。
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因为他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共读的内容是第六章到第八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时间统计法?以及时间统计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了解如何使用时间统计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柳比歇夫为什么会独创出这样一个时间管理方法呢?
一、一生奋斗的目标
在了解到时间统计法的概念以及记录形式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记录太过于繁琐了?每天记录这么多事情,还要精确到分钟,这本身就是一件花费相当多时间的事情。
柳比歇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都是源于他的一次觉醒。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要实现这一目标,过程繁琐又复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柳比歇夫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怀疑而放弃,因为他认定了这是他一辈子都不背离的人生目标。
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要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从时间中挖掘时间。
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利用“时间下脚料”,也就是我们说的“碎片时间”:乘车、排队、开会、坐火车......
比如:在散步的时候,来捕捉昆虫;在开无聊的会议室,演算习题;出差旅行坐火车的时候,看书,学习英语等等。
因此,他独创了可以不断挖掘时间的时间统计法,并坚持使用了56年。
最后这个人生目标有无实现,可以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
二、如何应用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为了从时间中去找时间,创造了时间统计法。这种时间管理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即将做这件事情花费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存档为时间使用日志。
对于不同的事情,他计划用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这个会根据这件事的重要性来合理安排。比如: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事情,花费的时间长一点,而对于写信件的时间少一点。
那么在记录时间这个过程中,柳比歇夫是怎么做的呢?
时间统计法分为3个步骤,即记录时间、统计总结、作出计划。
1、记录时间
这里的记录时间,即我们上节了解到的时间记录的形式:事件+时长。
柳比歇夫在记录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细节描述。
比如,作为一个自媒体写作人,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时间:阅读2小时,写作2小时30分,搜集素材30分,平台发布1小时。
柳比歇夫在记录时间的时候,记录的都是纯时间,比如,阅读2小时,就是真正的花了2小时的时间在阅读,而不是阅读1小时了,去刷了20分钟手机,继续阅读40分钟。
这个记录的2小时,应该是专注在阅读,不去想不想干的事情,不去听别人的说话。
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可以去坚持记录一下,自己日常在事件上所花费的时间,这样一天下来,你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2、统计总结
在记录了每一个事项的工作后,第二步就是做统计总结。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柳比歇夫统计的前提是怎么分类的?
柳比歇夫将自己日常的事件分为3大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含在内。
第三类则是需要创作力的任务。
以他1965年夏季的一天为例:
基础科研(图书索引15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分)。
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
安置捕捉器2个—20分。
分析—1小时55分。
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
《消息报》—20分。
《医学报》—15分。
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
给安德朗写信—15分。
共计8小时35分。这个时间就是他在这一天花在第一类工作上的时间总和。其他的事情他都会做统计,例如:游泳43次,娱乐65次等。
每天、每月,他都会对各项时间作出统计,包括给别人写信花了多少时间,阅读参考书花了多少时间。
而到了年底,他还会做年度总结报告,比如:有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
以柳比歇夫为例,在1938年,他一共看了9000页书,共用247小时,一共写了552页学术著作。
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你也会被柳比歇夫这种高效率的人生所惊呆。柳比歇夫的总结,能够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时间的历史,从而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
3、作出计划
在统计完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之后,就要进行总结对比,是比计划花费的多还是少,接下来的一年计划应该如何调整、安排?
在每次总结完之后,基于过去对实践应用的经验,柳比歇夫会立马作出年度计划或月度计划。
比如,在下个月要看一本书,过去一小时能看20-30页,那么在下个月就能计算出月度完这本书所需要的时间,提前做好安排。
他完成计划的精确程度,令人惊诧不已。1938年的年度总结中,柳比歇夫写道,第一类工作没有完成,差28%:“主要的原因是奥丽雅和瓦丽雅病了,结果同人们打交道多了。”
他能准确地统计所有事情的花费时间。比如,第一类工作570(564.5),路途往返140(142),交际130(129),私事10(8.5),一共是1095.
括号里的是实际使用的时间,括号前的是计划的时间,可以看出他计划与实际相差无几。足以可见,他对于自己一年内,不同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提前预测得非常准。
除此之外,柳比歇夫还会将自己的一生,制定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他就会把度过的时间和做的事情分析一遍。
比如:1964年至1968年,在跳甲属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我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论述大田跳甲属的专著,就满意了。虽然在形式上我哪一项都是连一半都没有完成,然而各项工作都有显著的进展......
正是过去那些对时间精准的记录与把控,柳比歇夫才能对未来的时间提前做好规划,不会浪费时间在不确定的事情上。
接下来,就简单做一个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奇特的一生》的第六章-第八章的内容,了解到柳比歇夫使用时间统计法,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生奋斗目标。
对于时间统计法的应用,他分为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统计总结,列出计划。
正是因为对一生中的目标管理,使得他更注重时间管理,从而更好的利用时间,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著作和学术成就。
学习完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思考一下: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需要多少时间?平均到每月、每周、每天需要花的时间是多少?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