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51

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静心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救人危急。继续为大家解读了凡四训。

上一堂课劝人为善开了个头,今天继续来看袁了凡如何讲劝人为善的。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什么叫劝人为善呢?袁了凡他说,生为人类,孰无良心?关于良心和良知,上一堂课跟大家做了个解释。

关于良心,我们又讲到了孟子的四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无此四心,非人也,无此四心,也无良知可致矣,

良知知善知恶,就是他有恻隐之心,有是非之心,有辞让之心,有羞恶之心,这是本体自带的。

所以说最终知善知恶是良知,掌管善和恶的终极审判是良知,这个呢我们在后面吧,可能主要是在解读传习录的时候,跟大家再详细解说吧,

我们只是把良心和孟子的四心跟大家说一下,孟子的比喻就是,你有这四心呢,就好比你有四体,

如果你具备这四心就具备四体,四体就是两个胳膊两个腿,你就可以走,就可以做事情

没有这四心呢,你就好像断了手脚,就不可能去做事情,不可能行走,

这是我们上一堂课跟大家讲到这个地方,那接着来看袁了凡是怎么说的,

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役役就是辛劳劳碌,大家都在辛勤的劳作,都在辛勤地奔走,

就是我们活在世间的每个人啊,都很忙碌,现在常说的一个字就是忙,世路役役。

最易没溺。你丫很容易就沉沦了,很容易就迷失了,就这个意思了,

那这个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因果通三世啊。无明也是一种没溺,

你上一世你造的业,你上一世的世路役役,你上一世的辛勤奔劳无明,你造的业导致你这一世自己继续承受,

那你这一世,因为你有上一世的业,你这一世继续世路役役,继续让自己在这个轮回当中去辛苦地奔走,这是我们很多人的这种症状啊,

因为这个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你为什么你会最易没溺?

最易没溺第一,你的业,就是佛法里讲的业障或者基督教讲的原罪,就是你上一世累生累世没有被处理掉的情绪,没有被平衡的情绪,没有被平衡的业力,

它导致你这一辈子呢你还是无明,还是辛苦奔走,还是不能自在。

那还有呢?就是你这一世的集体信念,

因为你的业力呢,导致你这一辈子会遭遇一些苦难,

比如仁波切说的,遇到佛是你的福报,遇到魔是你的业障,

我昨晚了在弟子班里讲了一段话,其中说到了一点,

就有的学员他告诉我,他说老师,现在灵修界骗子很多,我说,此话从何讲起呢?

他也是灵修的,在修行路上走了很久的人了,可能也花了好多钱,学了很多。

他就认识好多灵修的人,这些灵修的人好多在开课,他就说他现在对灵修就敬而远之,就是说他对灵修啊就不那么感冒了,为什么呢?他发现好多人自己一堆的问题,但是在讲课。

讲课的自己都活在烦恼当中,自己都活在困顿当中,自己都没有明白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在讲课,

就是说他跟这些人私下里比较熟,那他就比较了解他们,所以呢他就说灵修其实真没啥意思,就是骗一些灵性的小白,是这样的,

这就是世路役役,最易没溺,什么呢?因为你的业力比较大,你就碰到魔,你就和他共舞了。你的福报比较大,你就不会碰到这些人,

像我们自在大学的一些学员也分这两类啊,一类就是说,他曾经碰到魔的,

所以现在灵修界也是骗子横行啊,造假的到处都是,中国人最擅长造假呀,

就是这些灵修老师根本就不诚意呀,他自己都在自欺呀,他自己都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内心的垃圾,肮脏,见不得人的地方,但是呢会有人和他共舞,那这就是你之前你的业力,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呢,他就说,哎呀,我太幸运了,我怎么从来没遭遇过这些,直接来到自在大学了,相对来说,他比你的业力可能在这一块要小一些,不是说他福报一定比你大,所以这就是世路役役,最易没溺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集体信念,集体无意识,集体约定,就是大家都认为的,

比如赚钱很难,大家都认为的行动至上,大家都认为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家都认为先苦后甜,大家都认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大家都认为钱是很难赚的,

那这个呢你就最易没溺,为什么呢?因为你在这个集体信念当中,你父母给你的灌输,老师给你的灌输,同学给你的灌输,同事给你的灌输,新闻媒体给你的灌输,导致你对这个世界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这种集体信念,集体无意识,会把你拉低,我们以前在讲九层意识的时候,曾经说过集体意识,他的振动频率最低的,

集体意识它的振动频率最低呢,他就会把你拉低,所以你呢跟着集体意识去走,你就会把你的信念,把你的能量拉低,

拉低呢,就展现出来的就是最易没溺,所以活在这个红尘当中啊,你的业力,还有集体信念,都随时在影响着你的人生,所以在这个人生的旅途当中,你很容易就迷失了。

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因为世路役役,最易没溺,所以你与别人相处,当方便提撕,什么意思呢?当随缘度化就这个意思了,

方便就是随缘,提斯就是度化,就是你要随着这个缘分去度他,随缘救度众生啊,

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这个呢,首先你得自己开了迷惑呀,

就是讲,如果你想让别人觉悟,你必须自己先觉悟呀,自觉然后觉他呀,

但是现在很多人他是不自觉的,光想觉他,这个我们也讲过,刚才说的,灵修界有很多的骗子,就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呀,

因为如果你想开启别人的迷惑,你必须先开启自己的迷惑。

佛菩萨也是这么说的,自觉觉他,觉性圆满。

这就是佛呀,首先是自觉,然后觉它,这个时候就觉性圆满了,这个时候就是佛了。

心想生也是这样的,心想生也是先自觉呀。心想生在2016年时叫跨过彻底解脱点,现在叫海边悟道,就类似于王阳明龙场悟道是一样的,以后呢王阳明开始教授圣人之学了。

心想生也是有这个一个顿悟的过程和阶段,才开始传法的,否则也是不讲的,这是先自觉,再觉他。

这个自觉指的只是你明心见性呀,那个时候我已经做了1000多个小时的格物致知,我的情绪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我已经比较清静了,

比较清净这就是见性了,然后呢又顿悟了,就是明白了一心三藏,又明心啦,所以明心见性了,

当然我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说比很多人已经明心见性了,尤其是明白一心三藏,明心已经到顶点了,

那见性呢,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个时候才出来开始讲的,

而且不是我要讲,也可能我的天赋才华不是讲课,是干别的,那我也会干得很好,

但是呢,宇宙给我安排的我的最佳利益是讲课,那我就会讲的很好,

所以我讲课的时候是无师智自然智,就是讲课的时候神采飞扬,这不需要什么任何的准备,为什么?因为宇宙或者神他要通过我来做。

所以你如果想开启别人的迷惑,你必须自己先开启自己的迷惑,就是如果说你想影响别人,你先让自己觉醒明心见性,否则你都很可能是邪师,

邪师再说一下,只是不究竟,我并不是说其他的不究竟的不可以讲,

比如小乘佛法也能讲,比如呢一些跟真我链接呀,或者开天眼啊,或者通脉轮啊,或者神通啊也可以讲,但是问题是他不究竟,它并不能让你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解决不了的,

你这个长夜大梦,觉不了,你还是在梦里面,你可能会开个天眼,你可能会悬浮,你可能会特异功能或者神通,

但你并不能让别人明心见性,令他从此无有恐惧,

就是无有恐怖,不能让他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你做不到的,所以呢,你根本就无法令之一觉。

现在很多修行的,很多老师带着这个修行,就是学员越学越苦恼,

台上唱歌跳舞,台下愁眉苦脸,我不是说所有人,但是有一些人是越学越苦恼,他根本就没有令之一觉。

那没有令之一觉,是这个老师还没有一觉,

所以我希望自家大学的家人们也都是自觉觉他,你不要还没有自觉,你就先去觉他,你很可能就是人欲在作祟,贪嗔痴慢疑。

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不就是觉悟觉醒了嘛,远离颠倒梦想了嘛,这个境界要求就很高了,这就是具备无上正等正觉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当然袁了凡不是这个意思,他没达到这个高度,

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你看经常烦恼的人就觉得好像身上是发烧的一样,经常痛苦呀,经常紧张的人就觉得自己身上好像是发热了,

而当你烦恼没了,你就觉得特别的清爽,拔之清凉,清净心了嘛,你就清静了和平了,

那这个要求得多高啊,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怎么能做到啊?

今早偶然看朋友圈,很有名的一个机构,它里面一句话真的让我哭笑不得,什么呢?

他说,如果你要保持正念,就是保持正的念是让你保持清净心的根本,就这一句话全完蛋了,你知道吧?

这就是很典型的苦集灭道啊,小乘佛法呀,什么呢?正思维,正念,正语,正定,正言,

就这些东西,居然这么有权威的一个机构,他说保持正念是让你能够保持清净心的根本,哪里是这样啊?根本就不是呀,

而他讲的是王阳明是这么教的,王阳明是这么教的让你保持正念?

那你看,现在让你拔之清凉,让你远离烦恼的教导特别多,

但是真正那个圣人的点滴骨血就那么一点点,觉他就行了,善便知善,非便知非呀,

久陷烦恼,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师,他还久陷烦恼,他如何让你拔之清凉呢?

就是我刚才说的,学员他跟我讲,他认识的一些讲课的老师自己在讲课。

这些老师自己都在烦恼当中,他要让别人远离烦恼,怎么可能呢?

他自己不在烦恼当中,他要让你拔之清凉,他都无法让自己达到清凉,怎么能让你拔之清凉呢?

这就是为什么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我自己觉得,跟这些学员交流完之后,我突然有种感觉,灵修界也是骗子横行呀,

所以呢,家人们也是啊,如果你想拔别人的清凉,你先让自己远离烦恼,

让自己远离烦恼,就是格物致知,这是唯一的真圣门正法眼藏,

可不是说让自己保持正念,那可是一种小乘的修行,差的远了。

所以久陷烦恼,拔之清凉,这要求很高了,袁了凡他写这个东西已经要求很高的,当然它分究竟和不究竟的,这个地方不在说了,

就是说,如果你想拔之清凉,就格物致知,远离烦恼,

如果你想让别人远离烦恼,拔之清凉,就是恢复你的清净心,你自己先远离烦恼,恢复清净心,你才可以,否则的话你就是在害人

为惠最溥。这就是最广大的恩惠了,最广大的布施啦,就这个意思啦。

来看下一段。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韩愈云。韩愈是唐宋八大家,著名的文豪。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比如现在劝人,我跟你说几句话,我给你开导一下,过去就过去了,这个事情就过去,可能就一次

但百世劝人以书呢,比如劝人的书,了凡四训,百世劝人呀,因为它可以流传呀,然后呢金刚经,然后呢传习录,然后呢道德经,然后呢论语四书五经吧,然后呢佛经,包括圣经,这叫百世劝人以书,他可以流传的,

你再过1000年还会有人读心经,读金刚经,你再过1000年还会有人读传习录,还会有人读了凡四训,那这就是百世劝人以书了。

但一时劝人以口,比如说现在心想生的一时劝你呀,我是在一时劝你呀,为什么呢?我讲完就完了,

当然现在会有录音,就是现在会有各种各样的录音,那如果这个录音流传下来了,或者说后来我写书了,这个书还能流行,就是流通,那也可能变成百世劝人,就是能够让后代的人也能受益,

但如果说没有各种录音设备,也没有各种书籍的出版,那讲完也就讲完了,就是一时劝人以口,

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与人为善,这个袁了凡在前面讲的,他举了舜的例子,舜就是与人为善了,舜在雷泽打鱼,他看到老弱病残,都在激流浅滩去抓鱼,那鱼可能就不够那么的肥美,那些年轻力壮的都在深泽捕鱼,大家互相争抢,

舜就做了表率,当看到有人争抢,他就不管隐恶嘛,当看到有人互相谦让,他就是大肆的宣扬,就是扬善。

随着时间呢,大家都开始,就年轻力壮的都开始去激流浅滩,干嘛呢?去尊老爱幼了,这是讲的与人为善,当时袁了凡举了这么个例子,

那这个地方他说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就是说劝人为善和与人为善,它的区别是劝人为善有形迹,

为什么有形迹呢?你看,就是舜他与人为善好像没什么形迹,

好像没什么形迹,就是说他没有去教导说,你们应该尊老爱幼啊,你们这帮年轻人啊,应该把这个好的位置留给老弱病残,你们应该到急流浅滩,让这个老弱病残到这个深潭去打鱼,舜没有这么讲,没有劝,

只是舜看到相让,他就去宣扬,看到争抢,他就当没看见,但是呢逐渐的这个风气就改了,这叫与人为善,这个我们曾经解释过,这叫自觉觉他。

因为当时孟子讲这个的时候,他讲了这么一段话,就子路和禹,子路和禹是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闻过则喜,可以理解为格物致知,闻善则拜,可以理解为知行合一。

他说舜更高一层,什么呢?他能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什么意思?就是度他了。

其实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主要还是度自己呀,与人为善呢,就是度他了,自觉觉它,

这种觉他,是没有痕迹的,其实这种觉他,告诉大家,等一会我们在讲救人危急的时候会说,这种觉他还是度自己呀,外边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呀,我们会讲这个,

但劝人为善呢,你一听,就是劝导,就是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现在心想生等于也在劝人为善呢,因为我是在给你讲课呀,

我并没有说是跟你生活在一起,用舜这种方式去影响你,对你隐恶扬善,因为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回事,甚至说你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我只是在劝人为善,所以它是有形迹的,什么呢?他是以课程的方式,一天一堂课在劝人为善,

那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种人,他自己其实也很苦恼,但他给别人劝导,

比如说她的闺蜜很痛苦,其实他自己也很痛苦,但他劝导别人想开点,没事啦,会过去的,这叫劝人为善,

包括他看到有一些好人好事,他就说这个好事你做的很好啊,其实他自己还有很多贪嗔痴慢疑,但是呢他还是去宣扬了这个好事,这叫劝人为善,

这个区别大家区别清楚了吧,与人为善是什么呢?他自己在度众生,他自己在觉他,就是他不着痕迹啊,

但是劝人为善是用语言来劝的,劝人为善是用话语来劝的,

所以袁了凡说,与与人为善相比,它有形迹,但是呢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

对症下药,很简单吧,他看到你做的事情,比如你今天骂人了,他说你不应该骂呀,你今天打人了,他说不应该打呀,你今天恨别人了,他说不应该恨呀。你今天痛苦了,他说不应该痛苦呀,这叫对症下药了,所以说会有一些奇效,也会有一些作用啊,但是它不究竟啊,

不究竟,就是他说,别痛苦啦,别痛苦了,那是不对的,

但是他如果看到你痛苦,他自己格物致知,这个是对的。

如果他看到你痛苦,他格物致知,他和平之后,他最想做知行合一,他可以给你做劝导的,这是可以的,

所以说不可废也。当然不可废,可废就不跟你讲课了。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这个来自于孔子的,来看什么叫失言失人?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

袁了凡说的失言失人的出处,论语当中的。

子曰。子就是孔子。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没有知行合一呀,理解吗?

就是没有知行合一,就是内心想让我跟他说,但是我没有跟他说,内心想让我做,但是我没有做,这叫没有知行合一,就失人,

为什么失人呢?你没知行合一嘛,你没知行合一,你就是没有和本体合一,你就没有让本体通过你来体验,

当你想对某个人说某些话的时候,你内心有触动,就是本体想做,

包括心想生一样啊,比如说讲课,我想讲这个,但是如果内心说不能讲,那就是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我失人呢,

就是我根本就没有合一,我可能有一些人欲,比如说我藏着掖着,什么意思呢?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就这个人呢,我现在内心,我想跟他讲圣人之学,我想跟他说般若智慧,

但是呢我内心可能会想他听不懂啊,就是我头脑会想他听不懂啊,或者头脑会想他可能会拒绝我呀,嘲笑我呀,或者头脑会想我不能告诉他这个秘密,这个秘密让他知道了,他过那么好,我不想,我想我过的好,别人都别知道。

这就是失人呀,你连人都不配做。为什么?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就是你连良心都没有了。

所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就是如果你内在有触动想和别人分享圣人之学,

也包括你内心很喜欢一个人,你很想表达,你就是很想表达,就内心朝思暮想很喜欢,想对他表达,但你不对他表达,就失人。

就是你没有和真我合一,你没有活出你的本自具足,你没有活出你的自性,那你在这个地球上就活不出真我的风采,理解吧,是这个意思啊,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失人,不是说,你失去了这个人了,不是说,我可以跟他说,但没跟他说,结果失去了这个人,不是这个意思啊,

是什么?我自己丫不配做人,或者说我自己呀没有连接,就是我自己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没有辞让之心,

我自己呀,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什么意思呢?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公交车上让座,这个好理解吧。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你坐着,上来一个老年人,你内心很想让座,你站起来,比如说叔叔或者阿姨,到我这个位置吧,你很想做,可是你不说,

为什么不说呢?内心会想,别人怎么不让座呢?你内心会想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在作秀呢?一个公交车的人,会不会觉得好像我特立独行呢?大家都不让座,就我让座,是不是显的好像就是我自己,

很多人会随众啊,就觉得,那你怎么不让座呢?为什么我让座呢?很多人会随众,就他觉得我自己是不是标新立异了,这一公交车的人都不让座,就我让座,大家会想啊,就你懂礼貌啊,就你这书达理呀,就你尊老爱幼啊,就你爱怎么怎么样啊,

有的人他就不让座,所以呢他坐这一路啊,他内心纠结的不得了,他这一路啊,这个老年人呢站在那个地方,大家都不让座,他也不让座,但他的内心那个纠结呀,不舒服,恨不得赶快早点下公交车,

我们是不是有过这种经历呢?反正我有过,这就是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理解吗?

就是你是内心是想跟他讲,你说叔叔阿姨,你来坐我这个位置吧,可是呢你就是没讲,这就失人啦,

什么人呢?你非人也,你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是非之心,无辞让之心,你没有了这四体啊,你没有了这四端,这四端就是四体呀,

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与神合一,你就不是连接的状态,你就是断开的状态,因为你感觉不好,你没有知行合一,

所以说失人,指的是你自己非人也,而不是说我失去了这个人,

不是我跟这个老大爷说,你来坐我的位置吧,我没跟他说,结果我失去了这个老大爷,不是这个意思啊,

是你没有知行合一,大家理解吧,所以呢这个坐公交车这个例子,我相信大家能更好的理解。

就是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就是你没知行合一,就这么简单,

就是你没知行合一,你就非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你良知不光明,

你良知不光明,你就没有恻隐之心,没有是非之心,所以你该做的你没做,就这个意思

所以知行不合一的人一定是非人也,知行不合一的人一定是失人的,一定是失道的,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其实还是失言,就是你自己想让自己去跟他讲,可是呢你明明知道跟他讲是不可以的,但你还讲,这叫失言。什么呢?就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举个例子,夫妻双方,比如女士在学自在大学,男士没学。

这个女士就很想让她老公了解,可是一谈这个,她老公就来脾气,她老公呢就不爱听,可是她还要讲,

有没有这种情况?有啊,就是说你明明知道不可与之言,你明明知道你给他讲,他也不听,他已经把那个态度摆给你看了,那你还讲,你失言,你的心是好的,你理解吗?

这个其实也是知行不合一,就是你内在有想法,想去跟他讲,你的发心是好的,明白吗?但你不是随缘度众生,你是在攀缘,

你是在攀缘,明明你跟他讲,他不感兴趣,你还非要跟他讲,失言,你讲了也白讲了,你知道吗?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吧,现在自在大学有的家人他就分享,哎呀,我跟我老公或者跟我另一半去讲这个,他就是不认可,我也没办法,我什么时候能影响他呢?这就是一种状况,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就是说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很清楚的知道不该跟他讲,因为当你跟他讲这个时候,他已经对你嗤之以鼻了,他已经大笑之了,

但是呢,你呀开始有情绪了,你火往上撞,或者说你自己呢就开始去到了执着,非给你讲明白不行,你不听,不听也得给你说,我就不信,我天天给你唠叨,你还能不明白。

有没有这种想法的人?有啊,这叫失言,其实失言还是失人,这都是知行不合一,

孔子说的失言失人就是知行不合一明白吗?

就是你说,我内心就是想讲,你内心想讲,问题是,你这个时候内心的想讲已经是不清净了,你知道吗?

你已经出来了一种情绪,你想争一口气,你想证明给他看,或者你想说服他,你想让他相信,你想让他认可,你有了欲望,这就是失言,这还是知行不合一,

他并不是说,你内在是很清净的要去做这个事情,理解了吗?

所以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者,良知光明的人啊,

两只光明的人,他不失言,也不失人,为什么?因为他知行合一,他该讲就讲,不该讲的就不讲,他该做就做,不该做的就不做,

他在公交车上,他想让座,他真的想让座,那就让座了,他不会在乎别的,他一定会让座,

当她跟她老公去说这个比如自在大学或者圣人之学的时候,她老公嗤之以鼻,她老公说不要跟我讲这个,全骗人的,她就不讲了,

她就,好啊,哎,那你想吃点什么,或者说,我现在想下楼去散步了,她就不讲了,

她不是说,你给我坐这,我今天非得摁着你的头,给你讲明白不行,谁告诉你说圣人之学不对的,你听都没听过呀,你知不知道呀,那是王阳明,那是怎么怎么样啊,她就开始失言了,她就开始知行不合一啦,

就是他明明知道,就这个时候她也知道跟老公讲已经没用了,他要争一口气呀,他要辩这个理呀,他要觉得让你认识到我是有水平的,我不是说那么容易被心想生骗的,是你不了解,你了解的你就会跟我一样,失言失人,所以家人们理解吗,

所以说不知行合一你就是失言失人,知行合一你就不会失言失人,

所以孔子就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就知者,良知光明的人,他知行合一,他就会让自己一直活在道里面。

他说当反吾智。你自己要反思你的良知是否光明。就是说当你失言失人,你反思你的良知是否光明。良知不光明,你就格物致知。

就是你在公交车上,你本来内心很想让座,可是你没让座,内心一路纠结。

你是不是得反思反省,反思你的智,什么智?良知,反你的良知是否光明。

良知光明吗?不光明啊,格物致知,那就在这样了,

失言失人,就是知行不合一,当反吾智,就是格物致知。

当你跟你老公聊起来说圣人之学,他嗤之以鼻,他不认可的时候,你非按着他,跟他讲明白,你给我坐那,我今天非得给你摆持明白不行,我今天非得给你辩这个理不行,

你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情绪了,已经有了人欲了,这个时候你就失言失人了,这时候怎么办?当反吾智,你良知不光明啊,

什么意思呢?你动气啦,该格物致知啦。你看都很简单,

知行合一,你就不必格物致知,不知行合一,你就必须格物致知。

再来看下一段,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何谓救人危急?来看袁了凡怎么说的。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这个呢就是烦恼,

每个人都有患难颠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也就是佛法里讲的苦厄,

佛陀说渡一切苦厄,苦呢就是你的烦恼,厄呢就是你的困境,

你的各种厄运嘛,欠债呀,疾病啊,就是你的困境。苦呢就是你的求不得呀,怨憎会呀,就是你的这些所有的情绪,

所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很多的苦厄,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有很多的烦恼,

你会经常碰到,包括心想生也会有烦恼,钱包丢了是不是烦恼啊?格物致知呀,

前几天还因为一件事情格物致知了好几个小时,这不都是烦恼嘛,业力都是烦恼啊,业力都是你的苦厄,这个也好理解,患难颠沛人所时有,

偶一遇之,当如痌癏(tong guan)之在身,速为解救。这个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你看到别人有苦厄的时候,偶一遇之嘛,偶尔你知道别人有苦厄,偶尔你知道别人有困难,

当如痌癏之在身。痌癏就是毒疮,就是身上有毒疮啊,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吧,

速为解救。干嘛呢?你就看到他身上有疾病,你要马上帮他把疾病给它去掉,就这个意思啊,

从这个地方袁了凡说的是解救病人呀,就是说什么叫救人危急呢?就是救别人。

就是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遭遇很多的艰难困苦,那么当你碰到有人在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候,你就好比说是自己身上长了个毒疮,要赶快把它去掉,就是说你要救人危急啊,

什么意思呢?好像是自己身上有病一样,赶快去救,那他说怎么救呢?

或以一言伸其屈抑。什么呢?就是你仗义执言了。就是这个人被委屈了,被冤枉了,你就要仗义执言,这是一种救人危急,

或以多方济其颠连。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他欠债了,你能给他布施就给他布施,就是比如说借他钱,这是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借钱。

多方济其颠连,就是想方设法给他筹集善款,想方设法去给他筹措资金,让他能够好起来,

比如说我们一些人欠债,比如说心想生的朋友欠债吧,心想生呢就要想方设法,把他欠债这个窟窿帮他补上,袁了凡是这个意思啊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崔子,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是谁呀,就当是个古圣先贤吧,就崔子说。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就是你帮助别人的东西不在多少,关键是急人所难,关键是雪中送炭。

就是我们的一个古圣先贤叫崔子他说的,你帮助别人,比如说你捐钱的数量不在多少,关键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

盖仁人之言哉。所以袁了凡说这是我们古圣先贤的教导。

这个地方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跟大家讲明白了,这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袁了凡说,何谓救人危急呢?他说什么叫救人于危难?什么叫救人于水火?什么叫救人与急迫?

患难颠沛,人所时有。人活在世上啊,都会遭遇艰难困苦,比如有的人呢,我就说一种状况吧,我们不说疾病啦,我们不说情感了,我们就说财富吧。

比如说,有的人他经营事业会欠债,他会就是让自己可能陷入了债务危机,

比如说当时心想生负债了几十万,现在有的人也负债几十万,有的人可能负债更多几百万,有的人可能上千万负债呀,

那这个时候,就是说患难颠沛,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

当我一碰到,比如我有个朋友,他欠债了,欠了100万,让我知道了,那这个时候就像我身上长了毒疮一样,我要速于解救,

怎么解救呢?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

这个一言伸其屈抑,这个地方就用不着了,为什么呢?他负债100万,他并不是说需要为他伸张正义,我不用为他伸张正义,他是急需钱。

或以多方济其颠连。那这个时候,我要想方设法帮他筹措钱,让他把100万的债务给还上,这叫什么呢?这叫赴人之急。就是崔子曰,赴人之急。

这个地方告诉大家,很多人跑偏了,你知道吗?不是这么救的,

什么呢?就是说假如你生活中的朋友他负债100万,你知道了,你呢又学到了我们古圣先贤的教导吧,不用说那个其他的,就说袁了凡的教导,

袁了凡让你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让你干嘛呢?多方救急啊,

就说你朋友负债100万,你知道了,你自己呢好像这个100万的负债是你身上的毒疮,你要赶快把它去掉,你要想方设法帮朋友去筹措资金,把100万给他还上,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叫两肋插刀,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干嘛呢?只能自己想方设法去捐款,仗义呀,不是那种捐款呀,

就是比如说,你朋友欠债100万,你手里有50万,你给他50万,你说先拿去用吧,到时再还给我,你觉得你做了个很好的事情,你觉得你在救人危难,

这个地方呢,一个是错误的信念,一种是错误的灵修,两个都把你带偏。

那错误的信念我说一下。袁了凡说的这个东西啊,他是不究竟的,他是不对的,

所以为什么我说了凡四训这个课程不究竟,他有不究竟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好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不究竟的。

不是说别人欠了100万,如果我有50万,我就必须拿出我所有的钱,给到你,救你的危机。不是的,你要明白啊,

就是为什么现在要倒回来说?你要明白我们这个课程的理论篇,就是自在人生,

我们现在已经讲到了空生妙有,讲到了一心三藏,讲到了何其自性,讲到了空生妙有,

我们已经讲了至少有三堂课,第一堂课不算,圣人之学。

你看一心三藏告诉你只有一个觉,其他都不是真的,这个你理解了吧。

何其自性告诉你,本体是清净的,本体他能生万法,丰盛的丰盛丰盛的匮乏,清静就是丰盛的丰盛,不清净就是丰盛的匮乏。

空中妙有告诉你,一切都是一念。

那现在问题来了,当你的朋友负债100万,他是个什么?

当他负债100万,他是个什么?你要理解呀,当他负债100万,这是觉的一个梦,

首先你要知道,负债100万不是真的,觉是真的。

你体验到的你这个朋友负债100万,这是觉做的一个梦而已。你理解吗?

觉是真觉,有是幻有,100万幻有,这个你要明白啊,

这个你不明白,你这个救人危难,救人危急就会严重跑偏,明白吧。

当你明白这个,就是我是觉,这个朋友为什么会欠债100万?

站在我是觉的这个本体上面,就是这个朋友的不清净,就这么简单,

这个朋友他不清净,所以呢觉通过他来体验一个丰盛的匮乏,就这样的,

那怎么办呢?清静就没事了,清净就是丰盛的丰盛了,同时这都是一念的变现,

就是空生妙有告诉你的,都是一念的变现,

那这个时候,念就很重要了,这个时候就是念背后的频率就很重要了,你理解吗?

不是说你给他100万,而是问题是,这个时候你清静吗?这个时候你清静吗?这很重要啊,

因为它反映的是什么?这个地方要告诉大家,没有所谓的外在,一切都是觉,都在觉当中,

而你是觉,当你看到朋友负债100万,那清净吗?就这样啊,

就是没有所谓的一个外在,外在都是来反映你的一个镜子呀,

朋友负债100万,为什么会让你知道?因为朋友负债100万,当然这个游戏我们不用管别人,我们只管这个游戏当中你自己啊,

他是来反应你的镜子呀,你知道吗?

就是说他现在100万,如果你知道,你清净吗?如果你知道,你不清净,

这个不清净,包括你想把你手里的50万给他,但是呢你又很纠结,这都不清净啊,

但你要告诉自己救人危难啊,你告诉自己这个很重要啊,我要救人危难啊,我朋友可能就要卖房子了,我朋友可能人生就爬不起来啦,我要救人危难,

你头脑告诉自己救人危难,可是你的心是纠结的,你是不清净的,明白吗?

而这个觉,是清净的,你是觉,听明白了吗?你不是这个肉体,

不是你要借给他50万的这个肉体,你是觉本身,

你不清静,你给出去这50万就是不清净的,

那也就是丰盛的匮乏,这50万没了,明白吗?

那这个时候你明白你要做什么呢?朋友他欠了100万,他要找你借钱,或者你自己觉得我应该救人危急,这是德,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德,

但是你在给他这50万的时候,你内在呢,是纠结的,恐惧的,不安的,犹豫的,

这个时候,你先格物致知,理解了吗?

先格物致知呀,先让自己恢复清净,

你只要没恢复清净,就不要去借给他,

你说那我一天也没恢复,两天也没恢复,三天也没恢复,那就不要借给他。

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知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要知道有是幻有,空是真空。你要知道觉是真的,觉的内容不是。你要知道一切都是一个念的变现,明白了吗?

也就意味着,此刻你的念是不清净的,你的念导致你不清静,

这个时候,你要把这个不清净的念给它根除,这才是关键,明白吗?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地狱指是你的内在,这个地狱指的是觉当中的这种负面的频率,你知道吗?这个地狱就是不清净心,这个地狱就是你的心不清净啊,

你的心不清净,外在全是让你觉得不清净的境遇,就比如说朋友负债了,或者说怎么样

当你清净了,朋友还会不会继续负债?不知道。但是呢,他要么不需要表演负债这个剧情给你看了,要么呢他就算负债,你也不知道,你知道吗?

就是说,你都不知道这些消息,等到有一天他告诉你,哎呀,你知道吗,几年前我负债100万,我从里面走出来了,我当时怎么怎么样,你说,啊,你几年前还负过债啊?

你明白吗?他不会出现在你的生命当中,要么就是说他负债这个境遇他不需要表演了,它就结束了,它就好了,理解吗?

所以首先,你自己是否要清净,很重要啊,

清净之后,你在知行合一要不要借他?就这样的。

清净之后,如果你内心还是很渴望去借给他这50万就借,

但如果你内心清净之后,你不想借就不借,明白吗?

他不是不能借,问题是你借的时候,你内心是否有情绪?

内心有情绪,就是你地狱不空,

你地狱不空,你就不能成佛,

你不能成佛,外在就是一些负面的境遇,就是一些鬼来反映你,包括一些负债的朋友,明白吗?

这个就是金刚经里讲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你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我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我灭度谁呢?我这个朋友他欠债了,那如果我要把它给灭度掉,把这个欠债灭度掉,

我们会想着,是给他50万让他把这个债务给还清,

告诉大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灭度的是谁?你度的是自己呀,明白吗?

灭度的自己,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灭度的是你是否清净,就这么简单,

你是否清净?所以呢,不是说不能借,或者不能给,不能给他去筹集善款,

而是问题在于,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是否知行合一?

你知行合一就是良知让你去做,你这个时候已经是在觉他,就是你觉性圆满啊,

但如果你良知不清净,你心不清净,你自己还自己地狱不空啊,你知道吗?

你这个就不是自觉觉他,你自己都没自觉,你还想觉他,

你觉不到的,你就把自己干嘛呢?拖入了谷底,你就给自己呈现了丰盛的匮乏。明白了吗?

所以外在没有人需要你来度,你只需要度你自己,

外在所有人都来反映你的内在,外在所有的境遇都来反映你,反映你的状态啊,

所以就要看你自己的状态了,你遭遇的每一件事情,你的状态如何,

一样的,不是说你借钱是这样,比如说你孩子写作业,我们说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清净吗?

你不清净,先格物致知嘛,这个是你要度的境遇呀,

你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好好写作业,其实不是你去跟他说让他写作业,是什么?

让你的心不清净,那你心不清净,外在就是不清净的,

那这个时候,你要去格物致知让自己清静,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你这个孩子好像被你灭度了,为什么呢?你发现他变了,

可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因为你灭度的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觉,这一切都是你梦出来的。

你是觉呀,你是站在本体的角度,在本体的角度,哪一个不是你呢?

所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灭度的是自己呀,那孩子是这样,朋友欠债也是这样啊,

你看到朋友欠债,朋友找你借钱借50万,他急得不得了,这种境遇就跟你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让你纠结是一样的,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很纠结,但你好像觉得没有让你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的,

但朋友找你借钱,你可就面子上过不去了,我借还是不借,借了我可能不一定能收回来,不借吧,我救人危急啊,朋友确实不容易呀,他可能从此跌入谷底呀,或者说朋友没的做了,

你看其实这种苦恼,跟你孩子不写作业是一样的,哦,你孩子不写作业,你知道不要去改变他,不要去说教她,我要干嘛呢?我要格物致知,

那现在朋友找你借钱了,你不格物致知,你带着混乱,带着纠结,你开始去行动,

那就好比说,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不去格物致知,你带着混乱,带着纠结,去开始去对孩子行动是一样的。理解吗?

因为你要明白,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灭度的是你的心。灭度的是你的烦恼,灭度的是你的贪嗔痴慢疑,灭度的是你的人欲,

一旦你恢复了清净心,外在这些境遇就变了。就是我说的,要么孩子他好好写作业了,要么你这个朋友的债务他自行还上了,

要么这个事情都不会让你知道。什么呢?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你永远不知道。你朋友还欠过债,你永远不知道。理解吗?他就是这么个状况呀。

所以一切都是在度自己呀,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就是金刚经里讲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因为根本没有外在的众生,都是你自己啊,

外在他来反映的是你的业障,他来反映的是你的业力,它来反映的是你的烦恼,他来反映的是你的情绪,

所以现在心想生也是的,如果你找我借钱,我就问我自己,我和平吗?

如果不和平,我会告诉你,我说,对不起,现在我不和平,我不是说一定我不借你,而是此刻你找我借钱,我不和平,

那怎么办呢?我先格物致知去吧,等我格物致知和平之后再说,

不是说和平之后我一定借你,而是我和平之后再说,再说什么呢?我要知行合一。

就是说如果你找我借钱,我不和平,我格物致知,因为我这个地方我有信念啊,这个地方我有内在的业力需要我清除的,所以你才会来找我借钱,

你是来反映我内在的这种信念,内在的这种业力,

那么我格物致知干净了,我问我自己,我最想做什么?

如果最想借钱给你,我就会借给你,你明白吗?

但如果我不想,我和平了,我还是不想,我就不借给你,

但是我业障消除了,我已经把这个境遇度了,你跟我之间的这个缘,我已经把它化了,

那这个时候,你如果还需要继续表演负债,那你是要表演给别人看了,不是给我看了,

如果说我这个业力清除了,你不需要继续表演负债给我看,也不需要继续扮演负债给别人看,你就会逐渐的丰盛起来,

你可能会突然修行了,你突然,呀,原来修行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所以这个地方要跟大家说清楚,因为我们很多人呢,在遇到钱的时候啊,就会像袁了凡说的这样,

就是碰到别人有危难,自己不救吧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自己救吧又很纠结又很痛苦,

告诉你,没有外在需要你度,只是度自己,这个时候不是不救,而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在救,

这是跟大家说的,这个就是破你的信念,同时还要说的就是,不要把自己修成的灵性的那种麻木不仁,

灵性的麻木不仁,就是当他碰到这种境遇,他会学到一种概念,哦,这是他自己的业力导致的,就是他要经历的,我不管,

可问题是你朋友找你借钱,你不管,你清净吗?

你不清净,你也不管,你说的是他要遭遇的,有的人学灵性就是把自己学到了非常冷血,非常麻木不仁,

朋友找他借钱,他说,哎呀,你看你借给我50万吧,我现在已经欠了100万,我需要机器周转。

你说,老师说了,我们学灵性的不能借钱给对方,绝对不能借钱,不要跟我开口啊,从此免谈。问题是你这么说了之后,你内在和平吗?

你朋友他给你打电话或者找你借钱,你即使用这种话把他挡回去,问你,你内在舒服吗?你内在清净吗?

如果你朋友走了,或者电话你挂了,你内在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内在还是有一些不和平,那你不管,你不去格物致知,

你说反正老师说了,学灵性不借钱,反正老师说每个人都是自作孽,反正老师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每个人都是在共舞,那我一定不能借钱,老师说学灵性不借钱,

你光拿这种道理来游说自己,可是呢,你内在的不和平你不管,你内在的不舒服你不管,你内在的纠结你不管,

告诉你,你呀一点都不灵性,你是麻木不仁,你不会成佛成圣的,

因为你没有灭度,你没有度众生,为什么呢?众生就是你自己,

你没有把自己这个贪嗔痴慢疑去了,把自己这个人欲,这个情绪去掉,你丫无法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为佛在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什么?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干嘛?自己清空自己的地狱,明白吗?所以你灵修啊,也别把自己修成麻木不仁,

朋友找你借钱了,你只做两个事情,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朋友找你借钱了,格物致知之后在做在做决定借不借,

如果格物致知之后想借就借,明白吗?这是你最渴望做的,这叫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之后还是不想借就不借,理解吗?所以没有借和不借的绝对标准,他听良知的。

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了凡四训》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