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疆界系列之二民众的权限
权限,望文生义,即为权利、限制。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权限,其言行也必定要受到其拥有的权限约束限制。
权利、限制对于民众而言是个模糊的概念,民众对自己的权、限缺乏衡量标准,民众对自己权限的认知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改变。
民众的权限认知来自于对客观物质基础现状的观察、体验。物质是运动的,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演化中。依赖于物质而产生的认知存在,亦会随着主体物质的演化运动发生与之相符合的认知变化。
从人的精致利己特征来看,民众在努力付出之后,有获取应得回报需求。
民众对自己的权限认知主要来自于民众对自我认知的理解,民众会自我评价,会对社会生存环境进行审视,会给出一个符合自己认知的角色定位。这个角色定位无论是否与他的真实客观情况相符还是有极大的偏离,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随之而来的人生体验,会给他重新纠正的大把机会。
民众对自己的权限范围会因为其体验认知上的满意程度变化,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
当民众在自己现有的权限体验中获得满足时,民众会对获得更多权利、减少限制约束的需求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民众的需求只要得到了满足,民众就会即刻的期望获得更多的需求。因为民众一旦得到满足,民众在情感上就会有愉悦的体验。民众愉悦就会乐观,期望值就会高。
但是,当民众在自己现有的权限体验中感到惊慌失措、忐忑等无法胜任的负面情感认知时,民众对自己的权利需求也会一再地消减。
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麾其兵进。二世自杀。《史记》
一个人的权限来自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又取决于他人、民众对自己的认知所带来的约束。多数民众的认可,会无形中赋予你更多的权限;民众的舍弃或是反对,也会给你的权限施加很大的压力。
比如说你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会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但是你却选择了低调。也就是说,你把自己的权限进行了约束限制。
你的付出、你的成绩,会让那些知道真实情况的人为你打抱不平,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你应该获得更多的权利;当然,也会有人嫉妒你的成绩,会刻意地对你进行压制,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你获得的权利应该要再小一些。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个观点迎合了民众的本性。
由于利己主义是民众的本性,民众在缺少外在约束情况下会无限制的扩大其私有的权限,会无限制的占用公共资源。
比如说一个饭店,它的经营范围本来应该是饭店房屋之内,但是店主总是期望能够更大范围的发展业务,于是就会对门前的公共区域进行挤占。如果没有城市管理人员的及时制止、约束,你很快的就会把你周围的区域占为己有,如果你侵占公共面积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想当然的认为那些被侵占的利益就是你的。以至于你会由刚开始的忐忑,到随后来的心安理得,只要时间足够长最终你会理直气壮。
你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尽管民众必然会看在眼里,但是大部分的民众对你的这一行为带来的不方便是带有一定的容忍度的,民众会尽可能的克制。
公园里,美丽的花丛是民众的最爱。通常,幼儿的爱对于呆萌的小宠物来说是致命的伤害。对于成年人来说,民众的喜爱对于这美丽的花丛也同样会带来莫大伤害。民众会为了拍照,对鲜花进行践踏;民众会因为喜爱,对鲜花随意采摘。民众对于自己的破坏行为,并不会承担责任。尽管民众对他人的这种破坏行为会十分的反感,但是民众在很多时候对这一破坏行为并不制止。因为,民众不愿自找麻烦。
客观实际是,民众善意的忍让,并不能换来任何的回报,反而会为你的理直气壮添加了砝码。这也是为什么善良总被看作是无能的表现,而被人欺压。
马路边两侧的摊位,在没有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商户会争先恐后地向马路中心挤靠,原本就不宽阔的马路成为了摩肩接踵的羊肠小道。
民众会对无人看管的公共领域相互侵占,但是各个摊位间会因为有利益的博弈、约束,彼此间就会无法挤占。
由于逐利是民众的本性,民众在必要时候会恃强凌弱。民众对实力弱小人所拥有的物资财富,会有非分之想。民众会衡量自身的实力,当他自认为可以获得胜利时,他就会有预谋的开始攻击,直到最终全部侵占。
民众为了生存,可以通过必要劳动、发明、创造产生新的物资财富以供需求,但是劳动、发明、创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民众更倾向于直接的侵占。
这个世界很大,存在大量无人居住的广袤土地,但是民众对此并不感兴趣。民众不顾生死发动战争掠夺,或是冒着被抓捕风险也要偷盗财物这一赤裸的对现有资源的争夺行为,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占用公共资源是成本最小,获利最大的方式。必要的时候,你只需简单粗暴地通过双方的实力对比,即可将他人现成的物资财富占为己有。
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北部边境的劫掠,北欧海盗对欧洲大陆的侵袭,让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民众在对物资财富侵占过程中获得满足。
民众挤占公共资源的目的是获利,但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利润之一行为事实决定了其无法对侵占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民众的这种自发侵占、抢占公共资源这一行为,并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只会为社会增添负担,并会逐步形成一个十分混乱的秩序状态或是生存空间,其典型的特征就是脏、乱、差。
这个世界上,存在众多的这样的混乱、肮脏的生存环境、空间。所有那些你能够想象的最为不堪的生活场景,在这里却是每天都在上演。尽管如此,这样的生存环境却是藏污纳垢者的生存乐园。
时间在这里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尽管民众能够适应、习惯于最为不堪的生活,但是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这样糟糕的生存环境,以致于他们自己也难以忍受,最终民众会自发的组成不同的团体、组织以维护各自的利益。
民众因为利己主义,对公共资源有随时侵占的现实需求,但是民众最终发现,民众真正需要的却是高效、强力的约束力来维护各自的利益。
民众不会自我约束,除非事情糟糕到他无法控制的地步。民众为什么不能一直处于美好幸福的生活状态?当民众一直处于美好幸福的状态,民众就会乐观,就会有继续获利博取更大的利益,直至事物的发展达到你无法控制的境界,除非你适时停止你的无限需求。
领地的意识对于民众而言,与生俱来。
在动物的世界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领域,越是高等的动物,越是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
为了生存,它们需要占用一定范围的领地,以独自享用有限的物资资源。
每一个族群所建立起来的或是圈定的领地,并非独立于世。而是与其它的族群相互嵌套,不断地游离,这种领地意识更为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活动范围、生存空间。有些时候它们甚至于也会认为对方生存的位置才是好的,从而会强制性将对方驱逐,从而交换生存空间。
为了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一个族群要与其他族群交流才可以保证种群的正常生存。在动物的世界中,造物主将生存规则赋予了生命体的潜意识中。
非洲大草原上狮群首领会把快成年的雄狮毫不留情地赶走;黑猩猩群体中雌猩猩会在青春期时远离群体生活,群体中雄性猩猩会抢夺相邻群落中的雌性猩猩作为配偶。
尽管动物世界对生殖繁衍并没有理性的认知,但是它们遵循于自然安排,会把权利适当地让渡,以求共存于这个无限的世界中。
造物主赋予民众足够聪慧,民众仍然碍于自己的认知疆界,“人类在历史的前进道路上左冲右突,生命个体跌跌撞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