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学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摆正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位置,寻求与学生交往的更好的方式的过程。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在不同学习阶段通过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道德价值取向等,知道学生的个体、阶段差异,据此确定目标,整合资源,精选内容,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读懂学生发言:课堂发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教学中正在进行或已经发生出现的现象、命题、观点等发表的评论、意见、观点、建议等口述性言论。读懂学生的发言可以判断学生对问题或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把控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引导孩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那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中形成思维的交融、碰撞到达新的知识彼岸。在交流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而形成这种和谐对话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先用心倾听,读懂孩子稚嫩的表达,协助孩子进行对话交流。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1、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比较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或词不达意,或把自己的语文中的理解用到数学中去,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的表达,没有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丧失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的效果,过早地向学生提供完整的答案,为了寻求最佳答案,他们强夺学生的发言权,从而丧失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机。
3、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厚读教材,没能抓住知识的本质,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应对孩子的发言。
4、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的内容,无暇思考学生的发言,不能抓住学生的生成问题进行深度教学。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情况,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发言,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或是单个的词汇中领会到其赋予的特殊意义,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研究的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要把学生当做主体来看待,相信学生自己的潜能。他们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比这重要一千倍.”实践证明:现在的课堂教育更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读懂学生的发言。本研究着眼于课堂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产生共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让学生的价值得以实现,激发了学生需求,从而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进行积极地、合理的关注与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学行为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发言能让教师摒弃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做法,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反馈情况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同时,学生的天资可以得到启蒙和发掘,整体素质也可以得到统筹与提高。总之,读懂学生的课堂发言是育人实践和学生成才的最佳契合点。读懂学生课堂发言的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代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可视为我们研究学生课堂发言这一具体教学实践现象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他们没能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课堂发言作为研究的核心和关键,缺之对师生交互现象的统筹考量和实践的综合研判。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国內对学生课堂发言进行的相关研究尽管较晚。但学生积极的课堂发言迅速成为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教育实践的重点。如朱智贤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庞维国博士着重强调在学生课堂发言中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都论述鼓励学生发言、读懂学生发言的重要性,部分论述还提出培养学生发言的兴趣和方法。为本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而学习本身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由此,不仅导致相关理论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导致不同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特征因人而异,同时,也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因此,读懂学生发言的研究也充满了复杂性和时代特征,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
四、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1、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辨,能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
2、教师读懂学生的发言并进行及时的评价,形成师生和谐互动的智慧课堂。
3、提高教师研读教材和研读学生的能力。
4、提高教师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形成一支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智慧的处理问题的师资队伍。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教师读懂学生发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收集案例,区分学生的发言类型,并找出应对策略。
(3)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和学生将课堂中学生的发言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4)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交流
五、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要把学生当做主体来看待,相信学生自己的潜能。他们认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比这重要一千倍.”实践证明:现在的课堂教育更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读懂学生的发言。本研究着眼于课堂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产生共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让学生的价值得以实现,激发了学生需求,从而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进行积极地、合理的关注与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这种教学行为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发言能让教师摒弃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做法,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反馈情况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同时,学生的天资可以得到启蒙和发掘,整体素质也可以得到统筹与提高。总之,读懂学生的课堂发言是育人实践和学生成才的最佳契合点。读懂学生课堂发言的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对教师读懂学生发言分类别跟踪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究应对的策略。
2、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前,对学生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在实施阶段以访谈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及时的跟进以调节研究策略。
3、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研究各种课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找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学生的发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既要分析学生发言的深层原因,更要借助这种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
八、课题研究过程
(一)对教师倾听学生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现状 课题组成员制作了《教师读懂学生发言的问卷调查表》,此问卷采用网络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读懂学生发言的现状以及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时采用的解决办法。该问卷设计完毕,我们对学校7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72份,收回率百分之百。
经过研究我们认真梳理,了解了目前教师读懂学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备课方式存在着差异,有5.52%的教师看两遍教学设计就开始上课。对于教材、教学参考的研究不够深入。2、调查的72名教师有48.61%的教龄在十年以上,但在调查”上课教师关注什么”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有58.33%,1.39%的教师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可以看出这些相对来说教龄较长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真正的改变,3、通过调查还可以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发言都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在学生发现发言错误的时候,有18.06%的教师表现出了很焦躁。4、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生成性的发言如孩子出现了不同寻常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质疑性的发言70%以上的教师能找到处理此类问题的正确方法,但是有30%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成性的发言。
(二)教师读懂学生发言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1、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
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孩子收获知识和能力,更应该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并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那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深入备课,不但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读懂学生。钻研教材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再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备课。
2、课题组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的类型并总结了教师的应对策略
(三)教师读懂学生发言的研究
1、对发言有效而准确的孩子给予特别的鼓励
我们的课堂中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能很快地理解老师的问题并很默契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孩子往往是老师的“掌中宝”“心头肉”,有很强的带动性,可是在课堂中听到教师的表扬语言大都是:“你真棒”“你说的很好”“把掌声送给他”等指向性不是很强的表扬语言,这样的语言很多时候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其他孩子也不知道这位孩子“棒”在哪儿。因此,教师的表扬语言有指向性如“你对**概念理解的很透彻”“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你读题很认真而且还会做标记”等等,也可使用延时表扬和生生互动式表扬的方法。如”谁听懂了,再来学着他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发言好吗?好在哪里?” 相信这样独特的个性化的表扬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对其他孩子提供学习的参考。
2、让学生的错误发言也能闪光
教学中,学生的发言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问卷调查显示所有的教师都能持有包容的态度,但教师能否找准学生错误的类型和茫然的原因帮助孩子成长,是经验型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显著区别。为此,我们课题组总结了以下出错的类型和对应的措施:
(1)学生不能认真读题并理解题意。
例如: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读一本书,小明读完需要6天,小丽读完需要8天,小明与小丽看书的效率比是( : )
很多孩子都写成3:4,出错原因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读题,理解信息和问题,特别是问题问的是效率比,而不是时间比。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讨论问题出错的原因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画关键词、做标记读题等有效的方法。
(2)知识点没掌握。
很多时候学生发言的错误会折射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教师先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学生听课不专心还是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妥当,并及时调整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例如在一次校级公开课的《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单先引导学生理解红萝卜是黄萝卜的几倍,接着又通过三组分别变化了标准量和比较量的练习想让孩子通过探究、观察发现“只要比较量里面有3个标准量就是它的3倍”可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在表述每个例子时学生都遇到了相同的困难:建立不起来谁里面有几个谁的表述模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了这一出错的原因是自己在例题的教学中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说”,在说中感悟、理清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立即调整思路在借助练习中的第一小题弥补这一缺憾,后来的教学才相得益彰。好的课堂不是完美无缺的课堂,而是因缺憾而美丽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要积极备课,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解决、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达到知识的掌握从而灵活的解决问题。
(3)知识提取错误或者负迁移的影响导致发言错误。
数学知识的编排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螺旋上升式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也许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的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同一时期的知识之间也有很多交叉点。王永春教授曾经打过比方:我们学除法看到的是杨树,学分数看到的是柳树,学到比看到是松树,但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就要看到整片的森林,而不是单单的一棵树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孩子学会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解决形如这样的题经常出错25*2*8*25学生很容易把这道题写成25*(8+2)=25*10=250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结合律的混淆而引起知识提取错误,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结合律的特点(符号特点和数字特点)然后再做题区分,真正理清两个规律的用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总是引导学生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图,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解题中正确提取知识。
教师要引导养成自觉梳理知识的好习惯。
(4)把孩子的错误发言引向思维的纵深处
曾经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华老师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测量,一位孩子是这样测量的。
如果在你的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评价呢?估计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参与评价,那么个别优等生会说这种方法是错的,测不出角的大小。而华老师的处理方式让我们赞叹。他说:“我们先把掌声送给这位孩子,因为他敢于尝试。”接着华老师又说:“这位孩子他能非常好的想到了用零刻度线这一步,想的真好。”再一次把掌声送给这位孩子。华老师接着说:“你想的非常不简单,你发现了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的,量角就是用角对着角。”然后华老师再回到学生的错误中去,拿出孩子的量角器问:“这是角吗?你能在量角器找到角吗?下面请你画出90°的角”孩子很容易你去量角器来画出90°的角。接着画老师又引导学生,你能画出60°的角,120°的角吗?最后再抛开画的角,再拿着你的量角器,你还能看到什么呢?让孩子体会到量角器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角。为后面的量角做了很好的铺垫。
华老师评价和激励来源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在学生的发言的表层读懂学生的思维的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来化错容错。让出错的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找到自信,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达到成功的彼岸。 非常好的体现了华校长面对学生的错误让孩子“容——融——荣”。
课堂中学生出错时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巧妙的引导和处理。即使孩子出错了,最后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一定不能让孩子因出错而羞愧。一定要回头看,找到出错的价值和作用。我们要在课堂上学习并实践华校长的“包容(容许)——融合——光荣”容错教育。
3、依据学生的质疑性的发言给课堂把脉
学生课堂中的质疑让平静的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学生质疑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质疑教师讲解的内容;第二种情况是质疑学生的发言;第三种情况是质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认知冲突。教师要先鼓励孩子能积极动脑思考然后及时的判断这些生成的问题对这节课有无价值。如无价值存到问题银行课下学生自己解决或者小组内解决,如果对知识有引申作用教师要及时把握生成的问题将孩子的思维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的时候,当教师提出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这时有一位孩子提出:“老师,我们生活中的金龙鱼调和油1:1:1是不是比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一个同学说:“它是连比,我看过资料书的”有的说:“连比表示什么意思?也是三个数相除吗?”教师接着说:“这就要从比的本质来理解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听课状态异常的好,教学效果显著。质疑性发言是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把这些生成中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生长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的丰实闪亮。
4、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教学中,有很多孩子特别想展示自己,但由于年龄小,数学语言表达不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表述不清,作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要用爱心和宽松之心让发言的孩子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少地浪费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
在学过圆的周长教学后课本习题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在备课时看到它就觉得孩子们一定会受面积割补后大小不变的负迁移影响,很容易把阴影部分的周长求成半圆的周长,如果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理解稍微欠缺就会掉进这个陷阱里。于是在课下我布置学生先尝试完成并特别提醒学生先用笔把阴影部分的周长涂描一遍再来解决问题,虽说错误是预料中的却还是让我大跌眼镜。
想着孩子总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为了让孩子对此类题目有个清楚的做题方法,我先让孩子们说说周长的含义并在黑板上描出这个阴影部分的周长。然后引导孩子思考:这个图形周长我们可以分几部分思考呢?每一部分的长度该如何求呢?(先小组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我先提问我们班的保守派张玮予(这孩子认真、仔细,总是会循规蹈矩地完成任务)果然,张同学说:“我把它分为这样的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半圆的一半周长,第二部分是小圆的一半周长,第三部分也是小圆一半周长”
话音刚落,左家伟就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有更简便的方法,我把这个小半圆剪掉补在空白部分就可以求出周长了!”于是我把皮球踢给其他学生:“你们同意左同学的想法吗?”只听下面很多同学议论纷纷,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种方法好简便啊,看来需要小组合作交流了“大家小组交流理解一下周长的含义然后再来判断刚才两位同学的想法是否都很合理”但交流似乎意义不大,呼声还是倾向于左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终于找到知音了!熊美鑫自信地走向讲台:“左同学做的不对,根据周长的意义,我们求的是边线的长度而不是面积的大小,我是这样求的,我把下面这部分移到这儿,再把这儿移到这儿……”坏了,我可没听懂,她讲完了我试探着问:“你是想把右面的半圆的一半周长移过来凑成整圆周长吗?”她摇了摇头,我又问问其他孩子也没听懂,我再细看了她课前做的算式答案是相同的但思路还是看不明白。我怕移来移去又把孩子给移的晕头转向,赶紧收住“孩子们,我们回到张同学的做法……”接着引导孩子分部分求周长再相加的方法。 课后我又询问了熊美鑫的方法原来是父母的指导,可能孩子不太理解所以说的不清楚,我鼓励她回家再请教家长想法再来给我探讨,结果也不了了之。
在这次次试讲的时候,美鑫同学的方法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这时老师也只是让回到座位并课下让他请教家长,后来不了了之。这种做法明显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位同学自然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说明他一定是有自己的思考,只是这种思考无法表达出来,教师要慎重的对待这类同学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可以课下向这位同学请教,让他再讲一讲自己的思路。也可以让他请教家长,帮他捋清思路,然后再次给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我的想法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其他孩子也是一个示范,可以引起其他孩子思考,我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让学生的独特发言不再尴尬
(四)扎实开展听课、评课、研课活动
(五)认真上好每一节评研课
九、课题研究成果与影响
、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和学生,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有很大提升。一方面根据学生发言能很好地调控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思路;另一方面转变了教师对待学生发言的固有观念好,提高了教师利用学生的发言并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能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通过本学期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更多的懂得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对待学生出错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的害怕出错到主动去寻找错误,从寻找错误的原因到从自身分析错误的原因,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资源观。现在把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财富,可以从中分析自我设计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实效性,作业布置的难易性,从而主动改进自我教学。
5、学生的怕错思想也有很大的改进。
在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有了根本的认识,对“错误”的辩析能力有了提高,不再认为犯错是很丢人的事。以前感觉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这样就会避免犯错误时被嘲笑;或者做完题为了确保没有错误就千方百计和同桌对答案等等,而现在能够自觉地进行反思,勇于展示思考过程,形成了正确的错误观。
6、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孩子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想法的能力的跟踪、调查、反思、改进等多方努力,我们实验班成功举办了微视频讲题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全校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根据前期的教学课堂研究,目前,我们所上的科研课例有金祥丽的《百分数解决问题》、刘娟《旅游中的学问》,撰写的札记、案例有刘娟的《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别样的”比“》董志燕《对一节课的思考》等,论文刘娟《潜心学习 以研促教》丁桂霞《核心素养下教师该如何备课》,视频资料2份。
(一)教师,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老师总结了读懂学生发言的案例集
(五)积极撰写札记和小论文
(六)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有很大提升
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