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不等于真相,因为你的现实是被你删除、扭曲、模糊过后的现实。
① 删减
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和丹尼尔·西蒙斯进行过一场有趣的“注意错觉”实验:让志愿者看一段打篮球视频,要求他们数出三名穿白衣者传球次数。视频播完后,大部分志愿者都回答正确了传球次数。不过实验者这时告诉他们,刚才在视频里其实走过了一个大猩猩。一个穿着黑色毛茸茸外套的人走进了传球人中间,并面对镜头捶打胸膛,停留9秒后退出。实际上,一半的志愿者根本没看见大猩猩登场,因此当他们回看视频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点我可以作证,因为我也看过这个视频,确实也没发现。
背后的原理很简单,每个瞬间有无数的事件发生,我们只能关注到我们关注的事情,其他就不忽略过去了。当你感知到信息的时候,那已经是大量删减之后的信息了。据估计,我们通过自己的五大感官,每秒钟接收几百万比特信息,然而,我们有意识的大脑每秒钟只能处理126比特信息(基于《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教授的理论,他曾经估计,我们理解别人说话的速度是每秒钟40比特信息)。就像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可能就无法兼顾到身边的声音,乃至你指尖滑过书本或手机表面的感觉。
这也是所谓吸引力原则的原理。把自己想象成一块磁铁,跟你同频率的东西就会被你吸引而来。为什么呢?生活其实就像一面书柜,上面的书是你的无数可能性,如果你心里空空,走过这里,那这些书对你似若无物,但如果你在头脑里有某个目标或想法,那你就一定能在这上面找到资讯和能够帮助你的人,它就会出现!
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好处是删减信息有助于你辨别事物,比如设想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瞬间暴露在无数信息当中,各种声光响动,他要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坏、安危、对错?我们必须通过聚焦和概括去与世界互动,必须用一副放大镜才能看清无数信息中需要我们留意的。
它也有助于集中精力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情,例如,专注于特定的任务,并按时完成。
相反,删减可能意味着你可能错过了某些重要信息,也许是因为你的注意力放在了别处。例如,你可能急于写一份报告,其实只需浏览一封包含重要信息的电子邮件即可。
也会让我们固化视线。你所在的城市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你的答案,会不会只是你生活所在的街道的写照?比如,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不是只看得到你超过他人的优秀部分?
那如何超越删除呢?
“换道”去弥补缺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上下班时换一条路去感知这座城市,从小孩子、2米高的篮球运动员,乃至一个垃圾桶等不同以往的角度去看去感知。在你的优秀背后,可能又有什么过犹不及的短板?与你不同的意见,到底出于什么不同的观察?看一部小说和电影,是否能从主角、主线之外的人或事去看?第一次的判断,和当下的判断难道就是真的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要多看见一些事实,和其他盲人一起摸象,以便我们不会坚信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当你太过局限在某一角度时,你会生出自傲之心,认为自己肯定是对的。就像古希腊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因为凭借数学解决了许多问题,乃至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 扭曲
《庄子》说,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之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船还是直接撞了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但是当他仔细一瞧,发现是条空船,于是气也就消了。
扭曲,就是当你假设或解释信息的时候,给某件事贴上了失真的文字和标签。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过去有一些经历,就很容易过分简单武断去看待事物。“他总是…、一定是他的错、绝对是,没有其他可能......”,这些都是常见的歪曲言语。
扭曲的好处是帮助快速利用以往经验去快速反应,就像思考快与慢里的大脑1。
我们可以利用“摄像机”视角去纠正这个放大镜。因为目击证人可能撒谎,错觉可能欺骗我们,但客观的度量不会说谎。放下身份、立场、中立客观地看,乃至用仪器测量,例如摄像机、体重秤、没有PS过的照片。
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曲解,就可以避免妄下结论,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和选择。
③ 模糊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的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
——鲁思 贝本梅尔
这就是模糊。我们用少量信息代表具体的事物,例如用文字指代事物。在逻辑上就是归纳,用少量案例推而广之,归纳出一般原理。
好处是这种贴标签,让我们快速认识事物的区别。坏处是往往我们过分夸大了这些区别,形成了对应,甚至阻碍了认识事物。
它能帮助我们加强信心,例如“我今天的演讲很出色,上周也是,所以,我是一个很棒的演说家”),也能让我们丧失信心,“最后几次的演讲都不太如意,看来我天生不适合演讲这份职业。)
好人、坏人,好事、坏事,真的界限分明?勇敢和鲁莽,坚持和死板,到底有何等差别?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也在无时无刻改变,你有细心地观察过他们吗?
我们可以通过询问5w1h,亲临现场去观察细微的差异。比如,当一个人被称之为勇敢,我们不要着急鼓掌,当一个人被称之为鲁莽,我们不要着急鄙视。到底做出判断的人是怎么得出这些词语的?这个勇敢/鲁莽,是因为在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点(where)、他做了什么事(what),怎么做的(how),还跟谁有关(who),为什么有此等举动(why)?
也要随时欢迎新的事实,科学是可以证伪的。
往往这时候我们才能发现真相。
对名人的举动或者重大事件,网络上会有很多点赞、争吵、指责和评判,但有没有发现很多论断都是透过没法验证的报道这层迷雾去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你看待别人的方式,也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你模糊了别人,你也无法发现真实的自己。
我们可以扭曲现实,接近我们想要的真相,因为一切都可以被你主动删除、扭曲、模糊。
我们不可避免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