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美不胜收

image

提起王国维,大多数人只会想到一本书和一段话。一本书即《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最负盛名的著作;一段话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巧的是,这句话也是出自于这本《人间词话》。

image

《人间词话》被誉为“晚清以来,中国最负盛名的美学经典”,一本品评诗词的文学批评之作被奉为圭臬,自然有它不可抵挡的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让很多人重新把诗词拉回到自己的视野内,看着节目时不时会想这道题我也会,这首诗以前我也背过,随即开始慨叹岁月流逝,痛惜自己早都把诗词还给了老师。很多人关于诗词的认识大抵如此,见过、背过、我知道,偶尔来一句“这句诗写的真好”,若要问好在哪,只能摇头一笑。这种感觉就像是去博物馆,看到那些著名的文物时只会说“卧槽,这玩意真牛X”,“卧槽,这东西值老钱了”。

进了博物馆,我们喜欢租讲解器、蹭导游讲解,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对文物不够了解,想了解关于这些文物的更多内容,而《人间词话》就是诗词的“讲解器”,能够让我们对诗词有更详细地了解,能够让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人间词话》开篇即讲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对于所有诗词的评判都以此为标准。关于“境界”,王国维先生又将此分为“造境”与“写境”,所谓“造境”即作者通过想象、联想等虚构出的意境,此为理想主义;“写境”即作者对现实世界、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再现,此为写实主义。

“境界”还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带着作者主观色彩的句子,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即只能看到作者描写的景象而无法窥探作者的主观色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关于“境界”,王国维先生还写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关于“境界”的解释虽然只有八九讲,几百字,但能够迅速让人了解到诗词的一种评判标准,让人能够试着去理解一些诗词,还有可能对人的写作有所启发。

“境界”说之后是王国维先生对一些诗词、作者的点评,可以说是为普通人鉴赏诗词打开了一扇窗。细细品读之后,不但会对诗词有更深入的认识,更会对人生、理想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当然,即便初始不懂书中之义,亦可让自己了解到更多的诗词,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多读几遍,收获自然更多。

大师之作,非常人能点评,更难以语言描绘书中之奥妙,只能任由每个人去品读,去感悟。正如傅雷所说:“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希望这把金钥匙可以打开更多人的灵性之门。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词话》,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