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一个是自然的乐园,一个是严肃的学堂;一个是鸟虫的天下,一个是文字的海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时期最为重要的地方。 

         百草园是那么地令人神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那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又酸又甜的覆盆子。竖起耳朵,倾听蟋蟀、油蛉和鸣蝉的合唱。挑挑蜈蚣,逗逗斑蝥,拔拔何首乌,捉捉鸟雀……处处充满生机,处处充满快乐。还有那关于赤练蛇和美女蛇的传说,虽然并非真实,但却给了作者许多对园子的遐想,也给园子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刺激。 就是这样一个园子,在作者眼里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乐有险,怎能不让人喜爱和留恋?它陪伴作者渡过漫长的一年四季,承载着他无数童年的美好回忆,怪不得作者说:“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但是,人总是要长大。到了要上学的年龄,作者不得不告别他的百草园。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这里“先生的家”便是三味书屋。

        先生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而同时,他也是一位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睛的老爷爷。作者对他十分恭敬,先生对作者也很厚爱。行礼时,先生也在一旁答礼;学生犯了错,他也不过瞪几眼。而有时,作者却会惹怒先生。当他问老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时,先生说了声“不知道!”,脸上还现出怒色来。这让我很快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政,他严格禁止宝玉读那些与做官考试无用的书。这分明是在限制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是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就是那么的荒谬,当孩子们渴慕在三味书屋后小小的园子中释放一点儿天性的时候,老先生就会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想必作者是多么怀念百草园中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是既紧张,又充满乐趣的。多样的课程带我们走进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劳逸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是我们的“百草园”。鲁迅先生如果能晚生百年,一定也会如此感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