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小组合作融合之感悟

昨晚有幸参加了爱米公司组织的"爱米首界信息化复习课研训分享会"有几点感悟。

图片发自App

(一)必须明确,信息化只是技术,小组合作只是学习方式其中一种。

(二)融合之基础: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的人。具体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到学科学科素养怎样体现。学科素养又必须依托学科课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等)。到课堂,我们必须要抬头望着终极目标,再在整体思维的统领下(整体始终大于部分之和),去设计教学(单元,课时)。所以理解我们教育教学(包括学科教学)之本质是融合之基础。

(二)融合之原则:适合,不堆切,不点缀,高效益,轻负担。

融合之方式:通过课党教学设计。以教研组为单位,研究推进。

几点理解:1.信息化平台只是一个裁体,联结课堂要素的工具,比如,资源与学生,资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很大部分是自然情感交流,也是目前人工智能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面)。数据与流程(课程实时数据的收集与反馈,让课堂流程不再一成不变,而是真正动态生成的课堂,真正体现针对性,个性化,高效)。数据与教师,数据与学生。

2.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技术。是技术就可能被掌握,但技术用在哪里,为什么要用在这里是必须要考虑的。(其实反过来考虑更合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总目标,分目标后,设计环节与流程,在设计过程中虑用什么技术,为什么用这个技术,这个技术能为我们课堂带来什么?,是技术为课服务,不是课堂去将就技术,不是为技术而设计一节课,不被技术邦架,当用则用不当用不强用)。信息素养也是必须关注的,信息化是大背景,要用好信息技术不能等着信息技术的老师培养信息技术素养,老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对终端工具的使用,简单软件的运用,信息的筛选与利用,提高自己后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培养。

3.小组合作,只是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能体现现代社会提倡对人才提出的需求,比如:合作,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其实很多人对小组合的看法只停留在表面。凉水井课堂要用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不局限一种模式,它很多小组合元素(组长的作用,评价,讨论的方法,对子,互相讲解…)在对学生培训掌握后的合理选择,组合,调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预习,讨论,展示,检测,对子过关,评价。只是这课堂的基本环节。对流程的细化,怎样利用小组元素,为达本环节目标而设计选择元素。例如:预习环节中用到哪些合作元素(设计时可按传统计预习然后再考虑合作元素,与信息技术与课堂关系一样,被小组合作模式所绑架)。小组合作与课堂,先理解教育教学本质,学科教学目标,再考虑合作元素辅助目标达成,而非整个模式硬搬进课堂。

4.信息技术,小组合作,课堂融合。不是大杂烩,是几种要素精选与组合,设计与优化。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从微观课堂层面去落实最终目标。

课改我们都在探索的路上,希望像穿上了"红舞鞋",探索永远都不停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化小组合作融合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