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十四 讨伐董卓(11)

退朝后,黄琬又上书反对迁都。

二月初五,董卓以灾异为借口,上奏皇帝,免除黄琬、杨彪的职务,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也坚决劝谏,反对迁都。

董卓大怒说:“我刚入朝时,你们二人劝我任用有德之士,我听从了。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都是你们推荐,才被安排担任了州牧郡守一级的重要官职,但结果呢?这些人一到任,竟反戈一击,举兵来打我。我到底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竟敢背叛我?既然这样,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斩了伍琼、周毖。

杨彪、黄琬害怕,急忙到董卓那里道歉说:“小人只是留恋旧地,不是想要阻止国家大事啊。我们考虑不周,请你治罪。”


董卓杀了伍琼、周泌后,很快就后悔了,见杨彪二人赔不是,不但原谅了他们,还上表奏请任命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

京兆尹盖勋给董卓写信,说:“从前伊尹放逐太甲,三年之后迎太甲复位。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质,因为刘质淫乱就把他废了,另立宣帝。这都不是用经常的手段立功。说起来,还有些让人寒心。你是小丑,为什么终于这样干了?祝贺你啊,哀悼的人已经进入你的房子了,我劝你还是小心点。”

董卓看了来信,居然有些畏惧盖勋,不置可否。

这时,左将军皇甫嵩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

盖勋秘密联络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

董卓考虑到盖勋和皇甫嵩在三辅地区掌控兵权,实在是一大隐患,于是征召盖勋为议郎,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把他们调回京师,便于控制。

皇甫嵩的长史梁衍建议说:“董卓在京城抢掠,擅自废立皇帝。如今征召将军,大则有性命之忧,小则会受到羞辱。现在董卓在洛阳,天子西迁长安,将军你正好乘此机会,统率大军迎接皇帝,然后奉皇帝之命,召集各地勤王,讨伐叛逆董卓。如此,袁绍等人在东边进攻,将军在西边夹击,一定可以生擒董卓。”

皇甫嵩没有采纳建议,接受了董卓征召,动身去了洛阳。


盖勋自己兵弱,无法独立成事,也只好随皇甫嵩一道回到京师洛阳。

董卓权势熏天,迫于其淫威,自公卿以下百官,无不对其卑躬屈膝,只有盖勋与之抗礼,对他最多作个揖,意思一下。

百官见了,吓得脸色都变白了。

董卓问王允:“我想任用一位能干的司隶校尉,哪个可以胜任?”

王允说:“只有盖京兆盖勋。”

董卓说:“这个人明智有余,但是不可充任这种机要的职务。”

于是任命盖勋为越骑校尉。

后来,董卓觉得让盖勋这种人长期统率朝廷的警卫部队,不是妥当之计,就改任盖勋为颍川太守。

盖勋还未到郡上任,在半途中又被董卓征召回京师。


河南尹朱儁向董卓分析军事形势,进献征讨关东联军的策略。

董卓轻蔑地说:“我百战百胜,胸中自有主张。你不要胡说,否则你的鲜血将玷污我的宝刀。”

盖勋劝解说:“从前武丁那样圣明的君王,还请求别人多提建议呢,何况象你这样的人,难道还要封住别人的嘴吗?”

董卓说:“没你说的那么严重。我是开玩笑的。”

盖勋不依不饶,严肃地说:“开玩笑没有像你这样怒骂的。”

董卓听了,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竟破天荒地向朱儁表示了歉意。

盖勋刚正不屈,内心怨恨董卓,非常不得意,这年五月,因背疽病发去逝,时年五十一岁。

盖勋临死前立下遗嘱,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馈赠。

董卓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宽容,上书奏请东汉朝廷赐东园秘器车马束帛,作为丧礼用品,陪葬于安陵。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说三国:十四 讨伐董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