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没人没钱没资源,事情该怎么办?

1990年,越南政府向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发出邀请,请求派专家帮助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杰里·斯特宁奉命前往,一番调研之后得出结论,无非是农村卫生条件差,生活贫困,缺乏洁净的饮用水,村民不重视补充营养之类老生常谈。

通常,解决办法也是秃子头上的風子——明摆着的:增加收入,消除贫困,净化饮用水,提高村民的健康认识。

按这个思路,问题就大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要见成效恐怕也是猴年马月了。当初代表政府送他们来的外交部长,临走时撂下一句话:“给你6个月时间,6个月内必须做出成绩来。”

当地官员和村民对斯特宁这个外来的和尚压根儿也不感冒,不轰你走就不错了,怎么着,你还想改造我们?

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站在斯特宁这边儿,怎么办?斯特宁就想,能不能不花钱把这事儿干成了?

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营养不良,有的甚至还很健康。

斯特宁对这些孩子做了筛选。那些有条件补充营养的,比如孩子舅舅在乡里机关上班的,父母做生意的,都被剔除掉,剩下那些家庭贫困却健康的孩子,他们的妈妈是做对了什么?

最后,专家总结出4点主要区别:

1.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健康孩子的妈妈每天给孩子喂食4次,营养不良的孩子通常和成年人一起吃两顿饭;

2.健康孩子的妈妈喂养的方式更积极,即使孩子生病也鼓励他们多吃东西。而当地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知道自己该吃多少,随他们自己取用。

3.健康孩子的妈妈会捉一些小虾、小蟹,掺在孩子的主食里。而当地人通常认为,虾蟹是大人吃的食物,小孩子吃了对身体不好。

4.健康孩子的妈妈会把一些甘薯叶掺在米饭里给孩子吃,甘薯叶里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而在当地人的观念里,这些叶子是用来喂猪的。

解决方案有了,怎么把这些教给村民?联合当地政府,搞一场“教你4招击败营养不良”的主题宣传活动?不,斯特宁可不想那样子招人烦。

他要想办法让村民自己发现这些事实,让他们感觉这是本地传统智慧的总结。这样,他们才更乐于接受改变。

斯特宁发起一个项目。他组织起50户儿童营养不良的家庭,每10户为一组。参加项目的妈妈们必须带上虾蟹和甘薯叶,定期在临时厨房里集合。做饭之前,必须先用肥皂清洗双手。这些妈妈感觉特别有意思,一起琢磨着怎么用虾蟹和甘薯叶做出可口的饭菜。

当参加项目的50个妈妈兴高采烈参加活动时,剩下的妈妈感受到强大的社会压力,于是纷纷报名参加烹饪小组。

经过6个月的努力,当地65%的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项目的影响不断扩大,最后越南的265个村庄220万民众从中受益。

就这样,斯特宁几乎没有动用什么资源和成本,就极大地改变了越南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法论|没人没钱没资源,事情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