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这是南京将要直辖的前奏么?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2021】174号批复,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涉及到江苏和和安徽两个省市的调整。
北京是国家的心脏,有着天然的政治资源;上海是金融大都市准备和纽约、伦敦一争高下;深圳有科技创新的活力,民营企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杭州在互联网世界走在前列……
那么作为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南京拥有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审视一下南京——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曾经发出灿烂的光华,可是建国后却因种种种原因而裹足不前,特别是在第一波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受益时南京始终籍籍无名,为什么?
江苏省的经济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省级单位排名一般都是三甲之列,但令人尴尬的是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的南京呢?经济规模?资本吸引力?人才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排名都不靠前,其实你看看南京现在的房价就知道南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南京在江苏省的地位从历史上可见一斑,国人一直有‘江浙地区’的称呼,江浙地区包括江苏的苏南地区、上海和浙江的西部,他们都属于风俗习惯和语言习俗都很相似的吴语文化圈,可是它并不包括南京。也就是说南京一直就是游走在‘吴语文化圈’边缘‘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城市,只不过由于国家行政区划硬生生地把苏州、无锡从吴语文化圈里剥离开来划分到江苏省,成了省城南京市的小弟,但人家苏州、无锡打心眼里就没把南京你这个‘大哥’放在心上。除了必要的行政方面法律条文之类的事务打理,老百姓的心里一直把南京这个老大哥当作‘外人’看待,实际经济上的联系还是跟整个吴语文化圈相亲相爱相吸相近。
地分南北人分东西,每个区域内经济融合人员交流密切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区域间的亚文化,类似江浙一带‘吴语文化圈’的这种亚文化体系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就看你是不是善于经营就是了。就像沿海发达地区的江浙广东一带,在古代那可是‘东夷南蛮’未开化之地,但现在呢?改开之后成了全国的先行示范区。所以地域本身之间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而完全是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精灵——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
南京要想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自己‘能力圈’的范围内做事。
虽然苏州、无锡更多地把自己和上海视为一体,但南京并不差的,就影响力和幅射力而言,南京应该叫‘徽京’才更为合适,因为南京对周边城市以及皖南城市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行政区域内的扬州和镇江自不必说,离南京一步之遥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滁州市在历史上就是南京的后花园,他们心中的南京是正宗正牌的‘老大哥’,他们是这位老大哥的粉丝迷弟。
比如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慈姥山(因为远远看去像一只巨大的猫所以当地人也俗称‘猫子山’) ,山上就有昭明太子读书处。昭明太子就是定都在南京的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的大儿子萧统,他曾在此读书多年,其母劝其返宫的轶事而得名‘慈姥山’,现有昭明太子读书堂相关石碑存世。
再比如世人傻傻分不清的‘乌衣巷’和‘乌衣镇’,你能分得清么?乌衣巷是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景区的古巷,而乌衣镇则是安徽省滁州市东南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相连距南京城仅28公里的古镇,这两处都叫‘乌衣’的地方并不只是重名,而原本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门阀政治时期王导家族和司马睿家族共同经营的两处府第豪宅,只不过后来由于行政区划隔离而渐渐疏远了而已。
这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的渊源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滁州和马鞍山所处的皖东南地区在元朝时期属于江东健康道(即南京,后成为统领东南各道的江南行御史台驻地,掌管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十道的监察事)
今天的江苏、安徽行政区域形成于蒙元征讨中原时期元军从北向南推进后有意将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不同的地区捏合在一起以便于统治,所以便将滁州和马鞍山地区从南京划开了(马鞍山当时属于当涂太平府)。
而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滁州距离南京非常近,其下辖来安县不远处就是南京的3号线地铁,南京10号线通到滁州高铁站,马鞍山离南京也是十几分钟的城际高铁即可到达。现在这两个城市都准备修建直通南京的轻轨,后面的学校、医院、5G互联,交通互通都会陆续到来…..
作为南京旁边的城市滁州和马鞍山其实早已经在经济上融入到南京都市圈了,远在城际铁路还没有开通之前的上个世纪,安徽的滁州市和马鞍山市就已经开通了十几分钟一班的直通南京班车,两个城市早就成了南京市事实上的‘卫星城’。
马鞍山和滁州两个城市里,一辈子都没去过合肥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但一辈子没去过南京的人几乎没有。因为这两个城市虽然是行政区域划分上属于安徽省,但其实在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生活模式和商业往来上更多的是向南京靠拢。土著腔味很浓的‘南京普通话’在马鞍山、滁州这些地方不用翻译就能听懂,这几个城市间会共有一些大同小异的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习俗,别小看这种生活方面的习性相通,这无形中就是一种‘自已人’的身份认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因为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而形成一个地域间的共通共融,这其实是经济融合的一种表现,若是能够从行政区划上也能统一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跨省隔立开来,这对于南京市影响力的扩大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南京与其花精力跟上海争夺对苏州、无锡的影响力还不如立足本土以南京为龙头首先把周边杨州、镇江、滁州、马鞍山等周边城市好好经营经营,然后再择机往外圈发展……
南京拥有六朝古都东南形胜的历史底蕴自不必说,还对历史上向来是富庶之地的江南地带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包括皖东南的滁州、马鞍山,甚至芜湖、宣城在内的整个皖南和皖北地区都会是南京经济虹吸的对象。
如此就可以回答文章一开始提出来的问题:作为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南京拥有什么呢?
南京地处江南地带的中心,拥有整个皖南地带大开大合纵深之地,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历史上江南地带很早就是富庶地区,这里气候适宜,适合人居,物产丰富,人口集中,而且自古重视教育,人口素质相对较高,只要稍微在政策上放宽一点,限制得少一些,那么这里的发展将会是呈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
据相关常住人口统计资料:南京市常住人口大约850万,杨州市常住人口大约457万,镇江市常住人口大约360万,滁州市常住大约455万,马鞍山市常住大约236万,五个城市常住人口加起来有2300多万,再加上外来人口,总人口会有3000多万,而且一旦发展起来了还会迅速虹吸周边象皖南皖北和苏北地区的人口和其它资源,放眼全中国,除了南京之外还有哪一个城市有如此宏大的经济战略纵深和人口资源优势?!
若说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那南京就是长三角的胸腹了,合肥则是长三角的尾巴。对任何一个机体而言,胸腹部都是体量最大的一块区域,就好比写文章都是‘凤头猪肚豹尾’,猪肚部分无疑会是体量最大部分之所在。若是国家真正地要想把长三角的活力打造出来,那么南京无疑将是重中之重,也是撬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战略支点!
所以从长远来看南京都市圈的体量超过上海都市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也必须超过上海,否则还叫什么长三角的‘胸腹’呢?你见过‘头’部比‘胸腹’部更大的有机体么?!
所以你说南京直辖还会是个问题么?!
肯定不会是问题,而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当然,南京要想升格为直辖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两点是:政策+人才!
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其实就是给了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政策,因为有了政策,人才在这些地区如鱼得水,就象深圳现在为什么创新那么多?活力那么大?就是因为深圳那边限制得比较少,民营企业活力比较大,因为企业家们只要认真地打拼,政府就不会随意干涉,他们可以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办事,只要国家没有明文限制的,政府就会‘难得糊涂’,在这样宽松的政商环境里,企业家们只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企业的经营上就行了,而用不着去讨好政府官员和担心受到某些方面的迫害等等……
人才有了,政策好了,经济就自然上去了,经济上去了,又会更能吸引到人才的加盟,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直至整个经济体会发展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好,最终导致了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模样。
那么现在正处于国家构建国内际经济双循环之机,国家要着力打造的三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其中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在国家第一波改革开放中得到很大的发展了,而京津冀城市群靠近北方,除了政治资源优势之外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最容易搞活并且最有吸引力的就是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活力的打造将会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的重心腹地,憋屈了几十年的南京现在终于有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但愿南京能抓住这次少有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样的机会窗口稍纵即逝,祝愿南京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下新时代南京的成就和辉煌,争取早一天成为南京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