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
1952年,作者金惟纯出生在台湾,他呱呱落地就是空军士官的遗腹子,母亲18岁就成了寡妇,无亲无故,目不识丁,对嗷嗷待哺的儿子未来充满惧怕,冒着失去儿子的爱的风险,用棍棒严教叛逆不受教的自己。17岁时,金惟纯考入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此后算是渐渐摆脱了少年困顿的局面。他被李敖誉为“台湾新闻界大才子”,28岁担任《中国时报》的主笔;35岁,还创办了《商业周刊》,历经7年的经营危机,将公司扭亏为盈,创下商业杂志发行量超过八卦杂志这一全球媒体发行记录。金惟纯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得意了起来,他的事业顺遂,交游广阔,家中无事,生活悠闲,他能骑着自己养的大马驰骋大地,可以驾着滑翔机御风而行,还可以穿着潜水装和鱼群共舞。可是,他的内心却渐渐变得空虚了起来,他开始问自己:“生而为人,我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带着这个问题,金惟纯遍搜典籍,请教高人,折腾了好几年,最后终于浮现出一句话:“我是来学怎么活的!”在这句话变得不容忽视后,金惟纯放下了自己创办的事业,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十年间,他尝试了许多其他的职业,试图站在不同的角色上来理解生活,做义工、刷马桶、拖地板、开山种树、当服务员……这本书,就是他这十年一路走来的“心灵日记”。
如果人生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你觉得是什么呢?是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还是富足的生活,或者无上的权力?在本书作者金惟纯先生看来,这些答案都不是,他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
这本书是樊登读书会听到的,谈到人生只有一件事,很好奇,听着听着,一时间被他吸引是发现这位老先生好通透,把很多问题都讲得很本质。所以立马买了这本书看。
人生只有一件事,你觉得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者多重角色,是父亲母亲、是职员、是儿女,是公民,,每天的事情常是一地鸡毛,怎么会被作者说成一件事呢?看完这本书啊,才明白所谓大道至简,人生真的总结起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修炼。
许多经典上所说的过去、现在、未来皆在一念之间,一念之转,能让过去的记忆不同,现在的感受不同,未来的命运不同。作者的文章到处都有孔孟思想、王阳明、稻盛和夫的影子。以及他母亲教给他的一言一行。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作者的这本书让我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反思和觉醒。文章总共10章,前四章主要阐述了看见真实的自己,转动心念,从而做到自我的突破。第5章开始,作者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从方方面面做好人生这一件事,“活好”。 每一章里都有10个左右小故事。每一章里都有10个左右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是针对自己在过去多年创业生活学习中走的弯路和犯的错的反思总结。来引导大家往正确的方向思考。跟大家分享书中提到的个别有意思的案例。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 二字,在关系中,五菱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一是:我想不想和你在一起,二是: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样,纳米你们彼此的关系旧应该没有别的啥事了。比如:你家孩子,是发自内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这样的孩子,应该是不哦那个教的,反之,他如果不像和你在一起,更不想和你一样,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作者分享这观点让我不禁想起曾经的乒乓球大满贯王楠,退役后一儿一女都学习乒乓球,现在全家以乒乓球为乐,两个孩子的性格特别健康乐观。妈妈就是榜样,就是那个他们想在一起,想成为的人。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圣者,诸如孔老夫子、释迦摩尼、耶稣、经过了两千多年,还有数亿计的人想和他们在一起,成为他们一样的人。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
有人说他终于想明白了某事、决定了要改变某事等等,作者总是忍不住冒出一句:我早就跟你说过了。然后双方就没有下文了。一开始总觉得自己没错,真的早就跟他们说过,而且还不止一次苦口婆心。为何得到的效果总是不好呢?经过反思这句话背后的心思,不外乎抢功劳,比高下,乘胜追击、证明自己是对的,深圳趁机发泄积怨。这句话在别人耳朵里变成:我怎么那么差,到现在才明白。当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没有和别人站在一起,没把别人的感受放心上。直到后面某一天发现,自己下决心的每一次改变,很逗时候都是别人:早就和自己这门说过。作者后面努力戒掉这句话,过程很辛苦,有时候话到嘴边,硬生生吞回去。把这句话改成:太好了,我为你高兴。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想到,诸如此类。结果很令人满意。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禁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这句话对孩子和员工也都少用。
逆境的三句“咒语“
作者说到,大部分遇到人生逆境,都会四处找药方,他自己也不例外,后面回头看,自己人生的重大突破多数发生在从逆境走出后,逆境越大,突破越大。总结过去的经验,带自己走出逆境有三种心:惭愧心、慈悲心、感恩心。惭愧心让人反求诸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缩小,带来突破的动力,慈悲心让人体悟到自己和别人正在一同受苦,帮助人放下对道理和利害的执着。有句话说到: 跌倒了,不要随便爬起来,要先看看地上有什么宝贝,捡起来再起身。人从逆境中能捡到的宝贝,莫过于三心,若能三心齐用,必能离苦得乐。这三颗心,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这三句话不需要聪明才智,只要愿意老实。
面对脾气:
过去的自己自认为脾气不错,很少和人恶言相向或冲突,每当有人发脾气,作者就会觉得很尴尬,不知如何处理,如果脾气是朝自己,他的对策会是息事宁人,然后迅速逃离现场,想办法把这件事忘掉。最后很显然,这种做法解决不了问题,说好听点是独善其身,实则十足的鸵鸟心态。后来作者试着面对这门功课,结果大出意料,竟然在爱发脾气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优点。原来这些人尽管爱发脾气,却真心待人,而且对人从不放弃。在他们身上作者看到了自己,虽然号称脾气好,自认为豁达,潇洒,但潜藏在背后的确实傲慢和冷漠,对人的基本态度是和则聚,不合则散。最怕拉扯纠缠不清。相反某些爱发脾气的人,对人对事锲而不舍,远非自己所能及。看清了这点,对脾气坏的人不在避而远之。对方偶尔发脾气,也不再那么让自己难受。去感同身受,这么做了以后,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让自己看到了自己从小面对脾气不好的母亲,她用他的方式爱自己,自己却接收不到,总是逃得远远的,经过数十年,母亲过世很久,自己通过自己的改变接收到了母亲的爱,圆满了母子关系,解除了自己的禁锢。
学听话:
作者降到了自己的不听话:如果把不听话分为5级,自己一定是第五级,也就是好为人师级别。症状如下:1、别人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2、如果是熟人在说话,三分钟就会请他说重点,五分钟就会问他结论是?3、如果说过是长辈或贵人,只好耐住性子假装听,但肚子里意见一大堆,还得控制表情以免被发现,4、偶尔会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目的是为自己接下来发表高见找题目,5、如果场合自己主控,别人说话时自己精彩打断,插嘴或接话。——总而言之,我只听自己想听的。而且随着自己的阅历的丰富,见多识广后,能值得自己一听的人和话越来越少。等于把听话这件事日渐与我无关,其他结果是多数了除了请教我,不会再把他们心里的事情告诉我,少数人则日复一日在自己耳边重复同样的事情,这症状很严重,更严重的是,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直到开始学:“听话“后,才知道自己过去的人生有多糟,不禁看不见别人在做的事,感受不到别人的心境,更不可能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基本等于没有:和人在一起, 只活在自己的成见之中,完全没有活在当下。简单说,不听话,和缺乏同理心,目中无人,是可以画上等号的。怎么改:只有一句口诀:用心听。当别人在说话时,不插嘴,不妄断,不心不在焉。扎扎实实听进去。修炼的方法也很简单,不断地提醒,不断学习,不断做到,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把自己活好。没有人能给你幸福——除了你自已!
把自己活好,就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当你越来越好,优秀吸引优秀,活好了其他事情都单纯,活不好就越活越复杂。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修炼的方法,学会感同身受,学闭嘴,学赞美,学信任,学记名字等等。
修炼,不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大的目标去挑战,先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只有从头开始:学怎么活:学如何听话、如何说话、如何赞美、如何助人、如何信任、学如何坐小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事业和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必须从头学起,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改善问题,从而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就算是活到一定年纪了,你也不一定完全明白自己,但是不用担心,谁不是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呢?每天了解一点点,用不了多。
有人问作者:活好了没,作者回答:还在学,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