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ALS key
返回指定Key的所有Values名。
返回值:Value的列表。
HMSET key field value [field value …]
逐对依次设置参数中给出的Field/Value对。如果其中某个Field已经存在,则用新值覆盖原有值。如果Key不存在,则创建新Key,同时设定参数中的Field/Value。
其实就是同时设置多个键和值的操作。
HMGET key field [field …]
获取和参数中指定Fields关联的一组Values。如果请求的Field不存在,其值返回nil。如果Key不存在,该命令将其视为空Hash,因此返回一组nil。
是同时获取所有的键对应的值。
返回值:返回和请求Fields关联的一组Values,其返回顺序等同于Fields的请求顺序。
5. set类型常见操作
在Redis中,我们可以将Set类型看作为没有排序的字符串集合。Set可包含的最大元素数量是4294967295。
Set类型在功能上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在服务器端完成多个Sets之间的聚合计算操作,如unions、intersections和differences。由于这些操作均在服务端完成,因此效率极高,而且也节省了大量的网络IO开销。
常见操作
SADD key member [member …]
如果在插入的过程用,参数中有的成员在Set中已经存在,该成员将被忽略,而其它成员仍将会被正常插入。如果执行该命令之前,该Key并不存在,该命令将会创建一个新的Set,此后再将参数中的成员陆续插入。
返回值:本次操作实际插入的成员数量。
SCARD key
获取Set中成员的数量。
返回值:返回Set中成员的数量,如果该Key并不存在,返回0。
SISMEMBER key member
判断参数中指定成员是否已经存在于与Key相关联的Set集合中。
返回值:1表示已经存在,0表示不存在,或该Key本身并不存在。
SMEMBERS key
获取与该Key关联的Set中所有的成员。
返回值:返回Set中所有的成员。
SPOP key
随机的移除并返回Set中的某一成员。 由于Set中元素的布局不受外部控制,因此无法像List那样确定哪个元素位于Set的头部或者尾部。
返回值:返回移除的成员,如果该Key并不存在,则返回nil。
SRANDMEMBER key
和SPOP一样,随机的返回Set中的一个成员,不同的是该命令并不会删除返回的成员。
返回值:返回随机位置的成员,如果Key不存在则返回nil。
SREM key member [member …]
从与Key关联的Set中删除参数中指定的成员,不存在的参数成员将被忽略,如果该Key并不存在,将视为空Set处理。
返回值:从Set中实际移除的成员数量,如果没有则返回0。
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
将一个成员从一个set集合中移入到另一个set集合中。
原子性的将参数中的成员从source集合移入到destination集合中。如果该成员在source集合中并不存在,该命令将不会再执行任何操作并返回0,否则,该成员将从source集合移入到destination集合。如果此时该成员已经在destination集合中存在,那么该命令仅是将该成员从source集合中移出。
返回值:1表示正常移动,0表示source中并不包含参数成员。
SDIFF key [key …]
返回参数中第一个Key所关联的Set和其后所有Keys所关联的Sets中成员的差异。如果Key不存在,则视为空Set。其实就是取差集
返回值:差异结果成员的集合。返回的第一个key所有的set中的数据。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该命令和SDIFF命令在功能上完全相同,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别是SDIFF返回差异的结果成员,而该命令将差异成员存储在destination关联的Set中。如果destination键已经存在,该操作将覆盖它的成员。其实就是将取出的差集保存到一个集合中。
返回值:返回差异成员的数量。
SINTER key [key …]
该命令将返回参数中所有Keys关联的Sets中成员的交集。因此如果参数中任何一个Key关联的Set为空,或某一Key不存在,那么该命令的结果将为空集。其实就是取交集。
返回值:交集结果成员的集合。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该命令和SINTER命令在功能上完全相同,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别是SINTER返回交集的结果成员,而该命令将交集成员存储在destination关联的Set中。如果destination键已经存在,该操作将覆盖它的成员。其实就是将取的交集保存到集合中。
返回值:返回交集成员的数量。
SUNION key [key …]
该命令将返回参数中所有Keys关联的Sets中成员的并集。
返回值:并集结果成员的集合。
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
该命令和SUNION命令在功能上完全相同,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别是SUNION返回并集的结果成员,而该命令将并集成员存储在destination关联的Set中。如果destination键已经存在,该操作将覆盖它的成员。其实就是将获取的并集保存到另一个集合中。
返回值:返回并集成员的数量。
6. sortedSet类型常见操作
Sorted-Sets和Sets类型极为相似,它们都是字符串的集合,都不允许重复的成员出现在一个Set中。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是Sorted-Sets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有一个分数(score)与之关联,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然而需要额外指出的是,尽管Sorted-Sets中的成员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分数(score)却是可以重复的。
在Sorted-Set中添加、删除或更新一个成员都是非常快速的操作,由于Sorted-Sets中的成员在集合中的位置是有序的,因此,即便是访问位于集合中部的成员也仍然是非常高效的。事实上,Redis所具有的这一特征在很多其它类型的数据库中是很难实现的,换句话说,在该点上要想达到和Redis同样的高效,在其它数据库中进行建模是非常困难的。
常见操作
ZADD key score member [score] [member]
添加参数中指定的所有成员及其分数到指定key的Sorted-Set中,在该命令中我们可以指定多组score/member作为参数。如果在添加时参数中的某一成员已经存在,该命令将更新此成员的分数为新值,同时再将该成员基于新值重新排序。如果键不存在,该命令将为该键创建一个新的Sorted-Sets Value,并将score/member对插入其中。:
返回值:本次操作实际插入的成员数量。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该命令将为指定Key中的指定成员增加指定的分数。如果成员不存在,该命令将添加该成员并假设其初始分数为0,此后再将其分数加上increment。如果Key不存,该命令将创建该Key及其关联的Sorted-Sets,并包含参数指定的成员,其分数为increment参数。
返回值:以字符串形式表示的新分数。
ZCARD key
获取与该Key相关联的Sorted-Sets中包含的成员总数量。
返回值:返回Sorted-Sets中的成员数量,如果该Key不存在,返回0。
ZCOUNT key min max
该命令用于获取分数(score)在min和max之间的成员数量。缺省情况下,min和max表示的范围是闭区间范围,即min <= score <= max内的成员将被返回。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在min和max的前面添加"("字符来表示开区间,如(min max表示min < score <= max,而(min (max表示min < score < max。
返回值:分数指定范围内成员的数量。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该命令返回排名在参数start和stop指定范围内的成员,这里start和stop参数都是0-based,即0表示第一个成员,-1表示最后一个成员。如果start大于该Sorted-Set中的最大索引值,或start > stop,此时一个空集合将被返回。如果stop大于最大索引值,该命令将返回从start到集合的最后一个成员。如果命令中带有可选参数WITHSCORES选项,该命令在返回的结果中将包含每个成员的分数值,如value1,score1,value2,score2…。
返回值:返回索引在start和stop之间的成员列表。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该命令的功能和ZRANGE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顺序相反。
返回值:返回指定的成员列表。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offset count]
该命令将返回分数在min和max范围内的成员,即满足表达式min <= score <= max的成员,其中返回的成员是按照其分数从低到高的顺序返回,如果成员具有相同的分数,则按成员的字典顺序返回。可选参数LIMIT用于限制返回成员的数量范围。可选参数offset表示从符合条件的第offset个成员开始返回,同时返回count个成员。
返回值:返回分数在指定范围内的成员列表。
ZREVRANGEBYSCORE key max min [WITHSCORES] [LIMIT offset count]
该命令除了排序方式是基于从高到低的分数排序之外,其它功能和参数含义均与ZRANGEBYSCORE相同。
返回值:返回分数在指定范围内的成员列表。
ZRANK key member
该命令将返回参数中指定成员的位置值(按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其中0表示第一个成员,它是Sorted-Set中分数最低的成员。
返回值:如果该成员存在,则返回它的位置索引值。否则返回nil。
ZREVRANK key member
该命令的功能和ZRANK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顺序相反
返回值:如果该成员存在,则返回它的位置索引值。否则返回nil。
ZSCORE key member
获取指定成员的分数。
返回值:如果该成员存在,以字符串的形式返回其分数,否则返回nil。
ZREM key member [member …]
该命令将移除参数中指定的成员,其中不存在的成员将被忽略。如果与该Key关联的Value不是Sorted-Set,相应的错误信息将被返回。
返回值:实际被删除的成员数量。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删除索引位置位于start和stop之间的成员,start和stop都是0-based,即0表示分数最低的成员,-1表示最后一个成员,即分数最高的成员。
返回值:被删除的成员数量。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删除分数在min和max之间的所有成员,即满足表达式min <= score <= max的所有成员。对于min和max参数,可以采用开区间的方式表示,具体规则参照ZCOUNT。
返回值:被删除的成员数量。
7. 其它操作
7.1. Key通用操作
KEYS pattern
获取所有匹配pattern参数的Keys。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的正常操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对该命令的调用,因为对于大型数据库而言,该命令是非常耗时的,对Redis服务器的性能打击也是比较大的。pattern支持glob-style的通配符格式,如*表示任意一个或多个字符,?表示任意字符,[abc]表示方括号中任意一个字母。 匹配模式的键列表。
DEL key [key …]
从数据库删除中参数中指定的keys,如果指定键不存在,则直接忽略。还需要另行指出的是,如果指定的Key关联的数据类型不是String类型,而是List、Set、Hashes和Sorted Set等容器类型,该命令删除每个键的时间复杂度为O(M),其中M表示容器中元素的数量。而对于String类型的Key,其时间复杂度为O(1)。
返回值:实际被删除的Key数量。
EXISTS key
判断指定键是否存在。
返回值:1表示存在,0表示不存在。
MOVE key db
将当前数据库中指定的键Key移动到参数中指定的数据库中。如果该Key在目标数据库中已经存在,或者在当前数据库中并不存在,该命令将不做任何操作并返回0。
返回值:移动成功返回1,否则0。
在redis.conf文件中定义了redis的默认库的数据数量
默认选择了第一个数据库(select 0)
我们可以使用select 数值 来进行库的切换: select 10.(这是选择了第11个
数据库
)
RENAME key newkey
为指定的键重新命名,如果参数中的两个Keys的名字相同,或者是源Key不存在,该命令都会返回相关的错误信息。如果newKey已经存在,则直接覆盖。
RENAMENX key newkey
如果新值不存在,则将参数中的原值修改为新值。其它条件和RENAME一致。
返回值:1表示修改成功,否则0。
PERSIST key
如果Key存在过期时间,该命令会将其过期时间消除,使该Key不再有超时,而是可以持久化存储。
返回值:1表示Key的过期时间被移除,0表示该Key不存在或没有过期时间。
EXPIRE key seconds
该命令为参数中指定的Key设定超时的秒数,在超过该时间后,Key被自动的删除。如果该Key在超时之前被修改,与该键关联的超时将被移除。
返回值:1表示超时被设置,0则表示Key不存在,或不能被设置。
EXPIREAT key timestamp
该命令的逻辑功能和EXPIRE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该命令指定的超时时间是绝对时间,而不是相对时间。该时间参数是Unix timestamp格式的,即从1970年1月1日开始所流经的秒数。
返回值:1表示超时被设置,0则表示Key不存在,或不能被设置。
TTL key
获取该键所剩的超时描述。
返回值:返回所剩描述,如果该键不存在或没有超时设置,则返回-1。
RANDOMKEY
从当前打开的数据库中随机的返回一个Key。
返回值:返回的随机键,如果该数据库是空的则返回nil。
TYPE key
获取与参数中指定键关联值的类型,该命令将以字符串的格式返回。
返回值:返回的字符串为string、list、set、hash和zset,如果key不存在返回none。
7.2. 事务
Redis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保证:
事务是一个单独的隔离操作: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序列化、按顺序地执行。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请求所打断。
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一个事务从开始到执行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开始事务。MULTI
命令入队。
执行事务。EXEC
事务常用命令
MULTI
Redis Multi 命令用于标记一个事务块的开始。
事务块内的多条命令会按照先后顺序被放进一个队列当中,最后由 EXEC 命令原子性(atomic)地执行。
返回值:总是返回OK
EXEC
Redis Exec 命令用于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
返回值: 事务块内所有命令的返回值,按命令执行的先后顺序排列。 当操作被打断时,返回空值 nil 。
DISCARD
Redis Discard 命令用于取消事务,放弃执行事务块内的所有命令。
返回值: 总是返回 OK 。
WATCH
Redis Watch 命令用于监视一个(或多个) key ,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这个(或这些) key 被其他命令所改动,那么事务将被打断
UNWATCH
Redis Unwatch 命令用于取消 WATCH 命令对所有 key 的监视
四、 Redis java客户端jedis
1. Jedis介绍与快速入门
通过java来操作redis使用jedis
搭建jedis环境
编写代码
程序执行报错:
原因:
1. redis服务器是否开启
2. linux的防火墙是否关闭
3.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 bind 127.0.0.1 代表的是外部 不可以访问redis
通过以上操作,错误信息不一样了
原因:是我们没有设置密码
我们需要在redis.conf文件中设置密码
在命令行下连接redis
2. string类型常见操作
//string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2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 演示 set get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jedis.set(“username”, “tom”);
String value = jedis.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value);
}
//演示mset mget
@Test
public void test2(){
jedis.mset(“password”,“123”,“age”,“20”);
List values = jedis.mget(“username”,“password”,“age”);
System.out.println(values);
}
//演示 append setrange getrange
@Test
public void test3(){
//jedis.append(“username”," is boy");
//jedis.setrange(“username”, 7,“girl”);
System.out.println(jedis.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jedis.getrange(“username”, 7, -1));
}
}
3. list类型常见操作
//list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3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 演示lpush lrange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jedis.lpush(“names”, “tom”, “james”, “张三”, “李四”);
List names = jedis.lrange(“names”, 0, -1);
System.out.println(names);
}
// lset
@Test
public void test2() {
// jedis.lset(“names”, 1, “王五”);
// List names = jedis.lrange(“names”, 0, -1);
// System.out.println(names);
String value = jedis.lindex(“names”, 1);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linsert
@Test
public void test3() {
jedis.linsert(“names”, LIST_POSITION.BEFORE, “james”, “fox”);
List names = jedis.lrange(“names”, 0
【一线大厂Java面试题解析+后端开发学习笔记+最新架构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讲义】
浏览器打开:qq.cn.hn/FTf 开源分享
, -1);
System.out.println(names);
}
// lrem
@Test
public void test4(){
jedis.lrem(“names”, 1, “tom”);
List names = jedis.lrange(“names”, 0, -1);
System.out.println(names);
}
}
4. hash类型常见操作
//hash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4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 演示hset hget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jedis.hset(“user”, “username”, “tom”);
String value = jedis.hget(“user”, “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演示hmset hmget
@Test
public void test2() {
Map
hash.put(“password”, “123”);
hash.put(“sex”, “male”);
jedis.hmset(“user”, hash);
List values = jedis.hmget(“user”, “username”, “password”, “sex”);
System.out.println(values);
}
//演示 hgetall hkeys kvals
@Test
public void test3(){
Map
for(String key:map.keySet()){
System.out.println(key+" "+map.get(key));
}
Set keys = jedis.hkeys(“user”);
System.out.println(keys);
List values = jedis.hvals(“user”);
System.out.println(values);
}
// 演示hdel
@Test
public void test4(){
jedis.hdel(“user”, “username”,“password”);
Map
for(String key:map.keySet()){
System.out.println(key+" "+map.get(key));
}
}
}
5. set类型常见操作
//set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5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演示sadd smembers
@Test
public void test1(){
jedis.sadd(“language1”,“java”,“c++”,“ruby”,“python”);
Set smembers = jedis.smembers(“language1”);
System.out.println(smembers);
}
//演示srem
@Test
public void test2(){
jedis.srem(“language1”, “java”);
Set smembers = jedis.smembers(“language1”);
System.out.println(smembers);
}
//差集 sdiff
@Test
public void test3(){
jedis.sadd(“language1”,“java”,“c++”,“ruby”,“python”);
jedis.sadd(“language2”,“ios”,“c++”,“c#”,“android”);
Set sdiff = jedis.sdiff(“language1”,“language2”);
System.out.println(sdiff);
}
//交集
@Test
public void test4(){
jedis.sadd(“language1”,“java”,“c++”,“ruby”,“python”);
jedis.sadd(“language2”,“ios”,“c++”,“c#”,“android”);
Set sinter = jedis.sinter(“language1”,“language2”);
System.out.println(sinter);
}
//并集
@Test
public void test5(){
jedis.sadd(“language1”,“java”,“c++”,“ruby”,“python”);
jedis.sadd(“language2”,“ios”,“c++”,“c#”,“android”);
Set sunion = jedis.sunion(“language1”,“language2”);
System.out.println(sunion);
}
}
6. sortedSet类型常见操作
//sortedset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6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 演示zadd zrange zrangeByScore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Map
sm.put(“张三”, 70.0);
sm.put(“李四”, 80.0);
sm.put(“王五”, 90.0);
sm.put(“赵六”, 60.0);
jedis.zadd(“zkey”, sm);
Set set = jedis.zrange(“zkey”, 0, -1);
System.out.println(set);
// 根据分数获取
Set set1 = jedis.zrangeByScore(“zkey”, 70.0, 90.0);
System.out.println(set1);
}
// 获取分数元素 zrangeWithScores
@Test
public void test2() {
Map
sm.put(“张三”, 70.0);
sm.put(“李四”, 80.0);
sm.put(“王五”, 90.0);
sm.put(“赵六”, 60.0);
jedis.zadd(“zkey”, sm);
Set zws = jedis.zrangeWithScores(“zkey”, 0, -1);
for (Tuple t : zws) {
System.out.println(t.getScore() + " " + t.getElement());
}
}
// zrank,返回一个Long类型的值,代表序号,分数越小,越低(从0开始)
@Test
public void test3() {
Map
sm.put(“张三”, 70.0);
sm.put(“李四”, 80.0);
sm.put(“王五”, 90.0);
sm.put(“赵六”, 60.0);
jedis.zadd(“zkey”, sm);
Long num = jedis.zrank(“zkey”, “赵六”);
System.out.println(num);
}
// zscore
@Test
public void test4() {
Map
sm.put(“张三”, 70.0);
sm.put(“李四”, 80.0);
sm.put(“王五”, 90.0);
sm.put(“赵六”, 60.0);
jedis.zadd(“zkey”, sm);
Double zscore = jedis.zscore(“zkey”, “张三”);
System.out.println(zscore);
}
// zrem
@Test
public void test5() {
Map
sm.put(“张三”, 70.0);
sm.put(“李四”, 80.0);
sm.put(“王五”, 90.0);
sm.put(“赵六”, 60.0);
jedis.zadd(“zkey”, sm);
jedis.zrem(“zkey”, “李四”);
Set zws = jedis.zrangeWithScores(“zkey”, 0, -1);
for (Tuple t : zws) {
System.out.println(t.getScore() + " " + t.getElement());
}
}
}
7. key的常见操作
//key的通用操作
public class JedisDemo7 {
Jedis jedis;
@Before
public void createJedis() {
jedis = new Jedis(“192.168.19.128”);
// 设置密码
jedis.auth(“admin”);
}
// keys patten
@Test
public void test1(){
Set keys = jedis.keys("*");
System.out.println(keys);
}
// del key
@Test
public void test2(){
Long del = jedis.del(“user”);
System.out.println(del);
}
//关于key时间设置
@Test
public void test3(){
//jedis.expire(“username”, 200); //设置生命周期为200秒
jedis.persist(“username”);
Long ttl = jedis.ttl(“username”); //获取生命周期值
System.out.println(ttl);
}
}
五、 Redis数据持久化
Redis将内存存储和持久化存储相结合,即可提供数据访问的高效性,又可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1. Redis数据持久化机制介绍
1). RDB持久化:
该机制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2). 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
该机制将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操作,在Redis服务器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来重新构建数据库,以保证启动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完整的。
3). 同时应用AOF和RDB。
4). 无持久化:
可通过配置的方式禁用Redis服务器的持久化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将Redis视为一个功能加强版的memcached了
2. Redis数据持久化配置与测试
RDB快照方式:
缺省情况下,Redis会将数据集的快照dump到dump.rdb文件中。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修改Redis服务器dump快照的频率,在打开redis.conf文件之后,我们搜索save,可以看到下面的配置信息:
save 900 1
#在900秒(1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则dump内存快照。
save 300 10
#在300秒(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则dump内存快照。
save 60 10000
#在60秒(1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则dump内存快照。
注意:关于dump.rdb文件存储的位置,它是设置是在redis.conf文件中
dir ./
这段配置指的是服务器启动时的当前路径。
AOF日志文件方式:
AOF日志持久化机制的开启:
将appendonly no 改为
appendonly yes
AOF同步方式的配置:
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存在三种同步方式,它们分别是: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同步一次,该策略为AOF的缺省策略。
appendfsync no #从不同步。高效但是数据不会被持久化。
3. RDB与AOF对比总结
RDB存在哪些优势呢?
1). 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非常方便,因为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持久化文件
2). 性能最大化。对于Redis的服务进程而言,在开始持久化时,它唯一需要做的只是fork出子进程,之后再由子进程完成这些持久化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服务进程执行IO操作了。
3). 相比于AOF机制,如果数据集很大,RDB的启动效率会更高。
RDB又存在哪些劣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