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读过柳永的人,不足以开口说爱过

在宋朝词坛,有这么一个特别的词人

他出身官宦,却只能当个白衣卿相

他的词被民间钟爱,却为主流所不齿

才华横溢,到头来却只是个草根明星

后世仰慕他的潇洒,正史却没有只言片语

他是第一专业词人,也是市井“皇帝”

对宋词的开拓和普及,无人能出其右

他一生落魄潦倒、眠花宿柳

却是最懂烟花女子的知心人

他是柳永,也是无数红颜倾慕的柳七郎

▲ 宋- 柳永

1009年仲春,北宋京都汴梁,一年一度的科举殿试发榜。柳永将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几遍,都没找到自己的名字,满怀欣喜的心瞬间咯噔一声,一脸黯然地转入了烟花柳巷。在之前,他曾踌躇满志地放言此次“定然魁甲登高第”,如今却羞愧得只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初试落地,对这“神童”打击太大,他甚至觉得皇帝老儿不识英才,才使自己成了遗贤。于是大笔一挥,愤然写下了影响他一生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宋- 柳永 撰 -《乐章集》(真迹)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首书生意气,竟让他上了科举黑名单,虽然他也只是发发牢骚,该科考还是得科考,谁叫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之家。

984年,他出生在福建崇安,父亲为其取名“三变”,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希望他走一条官途。而他自小聪颖无比,10岁作《劝学文》,13岁作的《题中峰寺》让他得了神童之名。

1002年,18岁的他决定进京赶考,可一路过彼时的苏杭天堂,骨子里浪漫多情的天性压过了心中的豪情壮志,湖光山色和繁华都市让这个年轻人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最后索性留在这里,听曲填词,一路玩赏,6年后才动身进京赶考。

▲ 马远 -《对月图》

柳永虽一直在玩,但也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诉诸笔端,比如他去拜会父亲的同僚、杭州的知州孙何写的见面礼《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一出便艳惊四座、传唱甚广,将杭州的“承平景象,形容曲尽”。柳永一时名声大噪,官僚士子、青楼名妓争相交结。后来金主完颜亮听了,羡慕江南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企图渡江占领南宋。

当时的柳永春风得意,度过了一段浪荡时光。父辈教诲他走一条卿相正途,只是骨子里的浪漫多情却在悄悄指引他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做一介白衣,将浮名换作浅斟低唱。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

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 宋 - 李崇 -《月夜观潮图》

1018年仲春,又是一年放榜时。皇城琼林苑内,宋真宗正在审阅殿试结果。

当“柳三变”三个字从眼前浮现时,昏昏欲睡的他浑身一激灵,怒目圆睁:“怎么还是他!”

一想起《鹤冲天》,真宗便气不打一处来,将卷子一摔:“且浅斟低唱填词去,要什么浮名!”这是柳永第三次落榜。每次进入预选名单,都被真宗以“属辞浮糜”为由给毙了。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柳永的思绪由愤恨转为释然,既然皇帝叫我去填词,那我就领旨好了!于是,这位大才子拿来自己的手板名帖,大大方方地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七个大字,往那烟花巷陌填词去了。

其实,柳永屡考屡败,不止因为《鹤冲天》,还有整个上流社会的嫉妒和衔恨。1008年,柳永初到汴梁,一座比杭州更大更繁华的都市,他戴着在苏杭获得的“光环”翩然而至,受到了万众的瞩目和青睐,其中的绝大多数,便是歌妓。

▲ 《东篱高士图》轴

宋朝歌妓和如今大不相同,她们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皆通,与士大夫和才子互相唱和,连皇帝也时常“微服私访”。尽管如此,歌妓地位依旧十分低微,如不知名的野花,默默承受众人踩踏。

士大夫们玩赏过后便忘情,根本不愿去了解她们的身世命运和内心的情感,自个儿开心了就清高优雅地填首小令;唯有浪漫多情的柳永,才懂得那些强颜欢笑背后的泪眼朦胧。

于是,他专门为这些歌妓填词,不仅如此,还抛弃了主流社会认可的小令,写慢词,创长调,将这些身世坎坷的烟花女子的内心世界一步步铺展开来。所以,柳永在秦楼楚馆间获得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是很深的爱情。

可柳永的至情至性,在士大夫们看来是可笑甚至是鄙夷的,你说你一个大好人才整日里“偎红倚翠”,还为歌妓作词,而且都是些俚俗语言,难登大雅之堂。

当然,成见里还带着十分的醋意。但对柳永来说,这些闲言碎语又算得了什么呢。

与其当个道貌岸然的文官粉饰太平,

还不如当个白衣卿相,道尽儿女情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 李崇 -《听阮图》

在柳永的眼中,歌妓也是平凡女子,只是命运弄人。没有女子生来就有歌妓的烙印,也没有女子自愿成为众人鄙夷之人,欣然接受权贵玩弄。她们也有相夫教子纯真的梦;她们抗争过,直至明白反抗的无力,才强颜欢笑掩饰内心的苦痛。

柳永与她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他梦想过,奋斗过,但每次都得到无情的打击,遭到整个正统社会的唾弃,四考四落。“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歌妓赏识他的歌词,肯定他的才华。

在别人看来,他是破罐子破摔,无可救药;可在柳永心中,这红袖添香的秦楼楚馆没有冷眼和嘲笑,能让他我行我素,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奉旨填词”,开始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只为儿女道情长。

▲ 邓芬 - 柳永词意

他真的懂这些女子: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她们身姿绰约,“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她们多才多艺,“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她们生活不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他与她相爱:“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千百年来,对舞女歌妓描写得如此全面而中肯的,唯柳永一人。青楼女子的心弦被他的一词一句触动着,原来世上尚有人如此了解她们,从此对他的崇拜无以复加。

所以歌妓中流传着:“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在市井的地位,帝王将相也不及。

不仅如此,一经柳永品题的歌妓,身价立马翻十倍,全天下的歌妓都叫他“柳郎”,纷纷引为座上宾或以金银给之。就连教坊乐工,每次谱得新曲,一定找他填词,经他之手必流传甚广。这样的柳永,颇像古代版的李宗盛。

1024年,40岁的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由水路南下填词,踏遍华夏烟花巷陌,词名也越来越响。那时寒蝉凄切,柳永与情人虫娘长亭晚坐,恋恋不舍,可兰舟催发,心中纵有千种风情,也只能执手相看泪眼。柳永写下了名传千古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孙诵昭-柳永词意

若非真爱过,怎能作出如此触动人心而又淋漓尽致的离别之语。从此,柳永往西北,游渭南,至成都,过湖南,抵鄂州,所过之处,青楼教坊都唱着他的歌,“凡井水处,皆歌柳词”。他也赢得了许多青楼女子的心,比如陈师师、赵香香、虫娘和谢玉英……

可是尽管声名在外,想起大哥及诸叔父都是进士,自己却半生都无功名,总是愧对家乡父老。幸好1034年,仁宗亲政,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赴京赶考,与二哥柳三接同登进士,柳永喜悦不已。

只是暮年及第,终究还是不得重用,“久困选调”,从睦州团练推官,到余杭县令,再到小小的屯田员外郎。柳永坐在衙门冰冷的太师椅上,心中念的,仍然是青楼的烟火气,还有那些真诚待他的女子。

他的真情终究得到了回报,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后无钱安葬,还是那些青楼女子通过众筹的方式安葬了他。而且每年清明,歌妓们都会集体到他坟上吊唁,一片缟素,哀声震地,称为“吊柳会”,吊唁这个活得特别真实,又对他人充满深情的人。人生有此知己,足矣。

▲ 孙诵昭-柳永词意图

柳永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总有实现自我的最好方式,与其在意别人的误解和嘲笑而博取世俗的功名,不如坚持做真实的自己,不争着去做光鲜的别人,而是去做最牛的自己。

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尽是义气姬。

世间诸多负心汉,难得一个诉情郎。

▲ 柳永词意图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曾读过柳永的人,不足以开口说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