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读杂想

文|烽火长歌

00

算作充实么?应该算吧。

早上五点起床,从朋友家回来已经六点一刻,儿子还在酣睡,老婆出门在外,我坐在沙发上感觉到有些迷失,遂将屋子打扫了一遍。

约莫十点一刻的时候,儿子早上的在线英语课已经上课完毕,作业也做完,我们骑上小电驴到通州图书馆。

儿子自顾看自己的书籍并等待小伙伴的到来,我也看看自己带过来以及从图书馆借出的书。

由于一直坐在三楼儿童图书区,所以周围的吵闹甚是让人烦恼,可见我还是心神不太安定,注意力不够集中,否则即便如此的环境中,也不应该妨碍阅读。

翻看了悬空寺的相关文献,看到半途便觉昏昏欲睡,想来还是昨夜在朋友家中没有休息好的缘故。

转换一下思路,打开买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开封的书籍《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翻看。

之所以一直没有开封是因为古典的上一本书《拆墙》让我有些失望,比对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中语句不够精炼,例子不够生动,道理不够深邃,总体来说,收获了了。

所以附带着对同期买来的《可能》便兴趣缺缺了。

不料今日开卷,却收获不少。

这么说吧,整体文章质量上来看,干货的密集程度来看,古典的《拆墙》《可能》对标李笑来的《时间》《财富》是分别要差了一个级别。

不过好在书籍的定价也相对的便宜一些,印证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

这本《可能》比《拆墙》整体质量上来说,提升了一个档次。

01

今天比较有实质性收获的知识点有以下几个:

1、兴趣的层次

2、兴趣的养成

3、心流提升的通道

4、成长的陷阱

什么东西都怕细分,一旦细分了,就容易从细化的对象中分析出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做出应对。

兴趣分为感官兴趣,即可以及时获得的快乐引起的兴趣。这个很容易理解,不想多说。

往上一个层次便是自觉兴趣,这个词其实概括得不太好,按我来说,应该对标感官,叫做思维兴趣。即在感官兴趣之上,对于这件事情的背景、文化、理论等相关知识了解之后,引发的更深一个层次的兴趣。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玩的很多游戏都是日文游戏,看的漫画都是日本漫画,由此我们对日文产生了兴趣,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兴趣,进而自学日文。这个层次的兴趣会于感官兴趣互相促进,如果维护恰当的话,就会形成正向反馈通道。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你觉得某些人有“高人一等”的技能,都是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的。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没有形成正向反馈通道,所谓的兴趣,便被扼杀在摇篮中了。(有没有感悟?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否可以借鉴?)

再往后便是志趣,与自身价值观相匹配的兴趣,只有这样的兴趣才可以一以贯之,终身不愈。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对于自身价值观的探寻。

说老实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深刻的反省,需要频繁的反省,需要一点小工具。到了这个层次,一般来说足以形成一个人为之奋斗终身的志向。

历史上的伟人们似乎很多都在极其年幼的时候便发掘了这个层次的兴趣。

也许他们对价值观尚没有完整正确的认识,但是可怕就可怕在,人家不需要达到这个阶段的痛苦挣扎过程,他们几乎都是顿悟到这个阶段的。这个真的是运气或者天赋了。

但是,我们也不必气馁,因为这些人啊,都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人,比如说牛顿,爱迪生,达芬奇,特斯拉、富兰克林等等。

在他们下一个层次,还有很多人,没有顿悟的资质,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的嘛,这个就不必一一举例了,比如说各大上市公司的创业老总,比如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就的艺术家们。

我们普通人,瞄准的就是这一个层次的对象进行努力。

明白了兴趣的层次,那么接下来就是养成兴趣了:

第一,获取足够多的感官刺激,引发兴趣。

第二,在感官刺激没有消退的时候,尽快地大量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感官兴趣,形成正反馈通道。

第三,将价值观绑定,形成志向。(不要设计得太难,不要设计得太难,不要设计得太难)

02

所谓心流的提升通道。

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书中都讲过,但是有时候啊,一张好的图表,可以让一个道理变得极其简单,一图胜过千言万语,这本书里面便有这样一张图。

是一个直角坐标系。

横坐标是技能熟练程度;竖坐标是技能的难度。

中间一条从原点四十五度的直射线,射线向左右平行扩展出来,形成一个平行的通道。

通道上方的区域叫做:焦虑。

通道下方的区域叫做:厌倦。

当我们要养成习惯,自我成长,培养兴趣的时候,最好只在那个平行通道的区间内进行努力。

并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说明了,这个成长通道的倾角应该是4度,即:以百分之四难度的提升来成长,可以形成最好的成长通道。

当然这个百分比因人而异,这也是有的人成长快,有的人成长慢的区别所在。

有的人可以用10%的难度提升率来成长,而有的人只能以1%的比率来提升,这个差异是巨大的。

但这个不能强行为之,因为对于有些人,从小的性格,生长环境,决定了他可以适应10%的成长率,而大多数人不行,若是强行照搬,搞不好就把自己弄抑郁了。

好吧,这个知识点的全部重点就在这一张图上。

03

成长的陷阱是什么?

其实还是开始于认知。

有些人说,我明明很努力了啊,头悬梁,锥刺股,为什么还是没有提升。

这样的人我见过,高中时候同宿舍的舍友,他学得比谁都时间长,看起来也没有磨洋工,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

我曾经跟他说,别这样死学了,没有效果啊!可是那时候的我连自己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论,更别提点醒他人了。

所以他一如既往的埋头苦读,然后一如既往的成绩垫底。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的认知出了问题,导致所有的努力都是白用工。

认知出了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一直都在重复做着没有挑战的任务,把一加一学习了一千万遍,有个鸟毛用。

可是,我们怎么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目前陷入了这个陷阱呢?

这里需要工具。

一个很简单的工具就可以让我们的思路清晰。

技能/重要程度/技能难度/花费时间

首先用这个表格自查。

成长需要的技能,在我们每日的时间里面,训练了哪几个?

这几个技能对于成长的重要程度打分1~10

这个技能目前对于自身来说难度几何打分1~10

我们在这个技能上花费了多少时间:XX小时

有了这个自查表格,就会发现: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一些对于成长没有帮助,难度低的技能上花费了最多的时间。

这样的基调下,成长个毛啊!

慢慢的,成长就停滞了,信心消磨掉了,又开始混吃等死的一天了。

这个就是成长的陷阱。

04

此外,还有一个小tip.

我比较认同书中对价值观的描述:价值观只关乎真假,没有对错。

其实这个理念扩展到人生观也无不可,但是世界观不在此列,因为世界观一定是有善恶对错之分的。

我自个儿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吧,也许有人不认可,没关系,我对自己的三观认识也在调整和怀疑中。

我认为,希特勒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是正得不能再正的典范了,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世界观的偏差上。

浪客剑心里面有一句话,恶人也有恶人的救世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恶人也是人,不妨碍他们有自己的偶像,那么这些偶像凭什么成为恶人的偶像?

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征服了其他的恶人。(假设恶人们的世界观都是一致的)

恶人救世主们他们有极其高效的方法论以及思维工具,找出符合自己世界观的价值认同,并不断激励自己,为之付出全部努力。

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观是极其励志的,所谓百折不饶绝不为过。

咳咳,当然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

对于善良的人来说,讨论价值观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你有没有诚实面对自己,找到自己真正认可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世界观匹配吗?)

第二,知道并认同:价值观不分对错,只分是否真实,不要评价他人的价值观。(事实上你的评价起不到任何鸟毛用)

好了,就梳理到这里吧,懒得再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小读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