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他们在云上修了一条“高速公路”

互联网诞生至今,网络世界到底被谁主导?

《达芬奇密码》给出的答案是,整个互联网由十四个手中掌握七把受严密保护的钥匙的人保护着。

所谓“钥匙”,是为保护网站和计算机分配IP地址的DNS进入权限,如果这个权限被一个人获得,他就能主导整个互联网。

现实中,这个掌握钥匙的组织就是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它的存在确实关系着互联网世界的稳定、开放与唯一性。

但这仅仅是小说或者电影的思维。现实世界中,为人们网上冲浪提供基础设施的,主要是网络运营商与设备厂商。

网络领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新鲜事物,无论是产品还是创业公司,都鲜有新鲜面孔。

直到十多年前云计算诞生,一些新厂商投身网络领域搞自研,这个领域才有了新景象。云网络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十年,他们在云上修了一条“高速公路”_第1张图片

在今年尤为明显。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国家按下“新基建”的快进键。

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环节,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键底座。云网络,作为云计算的标配,则是新基建的底座。

中国的云网络担得起吗?

缘起:网络高速来了“调度员”

故事还得从阿里云的成立说起。

2009年春节后,一群阿里云的年轻人在北京上地汇众大厦一间快要废弃的办公室里,写下了阿里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的第一行代码,开启了中国云计算的新篇章。

一年半后,阿里云发布了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云服务器ECS,逐步迈向公共云服务。

原CSDN与《程序员》杂志总编刘江曾在《阿里云观察——阿里云总裁王坚专访》一文中写道:ECS的上线,让许多得风气之先的中小开发公司兴奋不已。之前他们可以选择的后端,要么是国内IDC服务器托管,运维压力如山大;要么是国外的云服务,又不得不忍受网络的龟速。

阿里云的ECS让他们看到了国产云的希望。但在此之前,阿里云自己先要解决好网速问题。

2010年,阿里云用x86服务器搭载软件的方式,开发出第一款云网络产品——负载均衡SLB(Server Load Balancer),对网络流量(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进行均衡分发。

SLB就像网络高速的“调度员”,为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SLB可以分配和调度“车辆”(比特)从不同的路径和出口进行传输。当大量的数据流量来袭时,有了SLB,网络就不容易产生拥堵。

设想很美好,但早期的SLB性能并不稳定。早期,工程师们将精力主要放在了技术研发上,开发出软件,先让云平台运行起来;缺乏对外服务经验,出现了不少服务质量问题。

这导致看工单、接工单、处理工单,以及频繁出席赔情道歉会,成了SLB第一任产品经理李肆的工作日常。

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道歉会是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亲自主持下进行的,那是个周六,在西湖国际——阿里云在杭州最初的办公室里,知名开发者社区“博客园”等客户出席。

后来,王坚让阿里云的同事把“博客园”中记录阿里云产品问题的100多篇博客印成书,取名为《进步集》,要求阿里云的工程师们通读。

十年,他们在云上修了一条“高速公路”_第2张图片

内有《进步集》的鞭策,外部有“云计算究竟能不能把网络这件事做好”的质疑。顶着巨大的压力,SLB团队不断地提升其服务稳定性。

一封邮件引发的“修路”革命

但留给阿里云自我革新的时间不多了。

从2012年底开始,微软、亚马逊、IBM等国际巨头陆续登陆中国,云计算市场俨然已呈红海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服务,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