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笔架山记忆 报务员正传(续)

他们普遍的水平是,发报: 数码每分钟一百二十个左右,字码每分钟一百个出头;抄报:数码每分钟一百四十多个,字码每分钟一百一十个左右。技术尖子每项能高出十几个。而比赛级选手,发报能达到数码每分钟一百八以上,字码每分钟一百六以上。抄报数码在二百以上,字码超过一百八。这种人是天才,可遇而不可求。如同前几年热播的谍战剧《暗算》里的瞎子阿炳,智商情商几乎为零,但全凭耳力把敌特的电台一部部搜出来。这绝不是神话,人讲话的声音各不相同,报务员发电报的手法也各不相同,老报务员能轻易地从众多电波中找到“熟人”,甚至能从嘀哒声中辩别出电波那端是男是女。不过要做到发报象弯弓射大雕,箭箭中的,抄报如千军万马中取敌首级,手到擒来,即便是天才,也要有上万个小时的历练。

报务员还有严格的报务纪律,那是高压线,绝对不能触碰。就象不能少发一点一划,也绝不能多发一点一划。有个刘排长在某次发完报文后,习惯性地带出一句“请回答”,而那次通讯上级规定了对方只收不发,刘排长就这样领了个处分。听说后来有个八0年兵,与对方电台的报务员谈起了恋爱,被纠察台发现,处理结果好象是“永远开除报务籍”。

隔行如隔山,我只能是外行看热闹。让我羡慕不已的是他们有三件事干得非常漂亮。

一是他们的铅笔削得漂亮,削出斜面的坡度,笔芯的长度,比例搭配得很舒服。每人进教室后先削铅笔,一次削十几支,用秃一支就换,都用秃了再集中削。

二是他们的阿拉伯数字写得漂亮。我们许多人见到老会计记的帐本,都会赞叹数字写得又工整,又流利,又漂亮,但是和报务员相比就逊色多了。我后来凡是见到把阿拉伯数字写得这么漂亮的,不用问,就断定必是报务员出身,至今尚未失手过。

三是他们的英文字母写得漂亮。我这批小战友都是十四五岁入伍,有不少人初中还没毕业,因为报文中有英文字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把英文字母写得又顺畅又漂亮。不知英美有没有书法,如果有的话,随便拿几张过去,就可以给他们的学生当字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苦练终于得到回报。七八年“向阳红五号”到远洋考察,由我们部队负责通讯联络。这是我们部队建成以来第一次接受重大任务,结果一炮打响,圆满完成任务。报务连理所当然地得了集体三等功。许多人得了嘉奖,个别人还立了功。

说来容易做时难,技术不是问题,已经练到这个份上了,难在临场发挥。任务如此重大,北京海军总部的相关领导都来了,与营团领导一字儿站在身后,压力山大,有的训练了好几年的老兵紧张的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只好换人。七七年这批报务员别看岁数小,没有一个尿(sui)的,发报抄报手到擒来,据说有人还左顾右盼,差点让连长踢他一脚。

接下来就是运载火箭、核潜艇……,此后,38504就成了一线战勤部队,承担起全海军的远洋舰船和潜艇的通讯联络任务。

报务员光荣榜:  杨明、王杰、林力、宫开红、储海翔、曹京生……一个赛一个帅。王鸿、赵丽华、叶华丽、周亚萍、张霞、王桂芳……一个比一个靓。

前几天见到一个九0年入伍,也在我们连做过报务员的女孩,她说部队已经淘汰手键,报务员收发电报全部改用计算机操作。呜呼哀哉!联想到北京市只剩下电报大楼还保留着电报业务,不禁惆怅难禁。不为科技发展,只是对传统报务用情太深——以后再也听不到嘀哒嘀,哒嘀哒的声音了!我们入伍时,王诤将军的儿子王志民就是我连的技师,他现在已经从海军装备部退休,以后有机会和他谈起,他父亲赖以建功立业的电键,已成为古董,应该是相对唏嘘。

传统报务以后只能在无线电爱好者之间留存了,我在网络上听到林力、杨明和赵丽华发报,感到那么亲切,那么委婉动人,是纶音,是天籁。但愿你们不要中断,经常发一发,不拘长短,娱乐自己,慰籍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陵源——笔架山记忆 报务员正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