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8-有效决策的构成要素

有效决策的七个要素:

1、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

不必要的决策会浪费时间和资源,往往得不偿失。例如,下属有时候会把他本职工作内的决策或者工作方向上要决策,而作为管理者,我们一旦做了决策有可能就是阻碍了下属的成长,制约了下属的积极性。

2、对问题进行分类;

分析问题到底是普遍性问题还是孤立事件。如果是普遍性问题就通过规则、制度解决,如果是孤立事件,就需要就事论事。

问题的四个基本类型:

l 所在组织和行业内常见的一般事件;

l 所在组织内常见,但在整个行业内并不常见的一般事件;

l 真正独特的事件;

l 看似一个独特的事件,实际上是一般事件的首次发生。

一般问题可以用标准规则、原则和惯例来解答,管理者要做的事情,是根据具体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标准原则做一些调整。

3、对问题进行界定;

最问题进行界定是最有效决策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要素。看到的很可能是问题的表象,二不是问题的实质。

l 针对正确的问题作出错误的回答,通常可以修改和挽救;

l 针对错误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则很难纠正。

4、判断什么是正确的;

以“什么是对的”,而非“什么是错的”作为出发。

不要妥协得太早,不要在明确“什么是对的”之前,就考虑“什么是可行的”,畏首畏尾。

一开始就放弃了重要的的重要的事情,就失去了取得有效结果的机会、决策需要妥协,但却不能从妥协开始。

l 妥协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判断妥协是否正确的方法:

一个不完美但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个正确的妥协

一个不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便是一个错误的妥协,而且还会造成危害。

不能提前把妥协方案告诉别人,这是谈判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人们经常会接受你认为他们绝对不会接受的事情。

每一场谈判,都会有针锋相对的情况,你让一步,对方让一步,如果一开始就让步到底,就会失去谈判的主动权,而且不会有什么回报。

5、让别人接受决策;

决策能够被组织“接纳”才会被有效执行,否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应该从一开始就让相关的人参与进来,如果等决策完成再去“兜售”,它不太可能被接纳。

6、把决策转化为行动;

没有行动,相当于没有决策。在成为某个人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并且确定完成的期限之前决策实际上没有执行。

l 必须了解这个决策的人有哪些?

l 必须采取的行动有哪些?

l 由谁来采取这些行动?

l 如何确保需要采取这些行动的人能够顺利完成?

行动必须与行动者的能力相符,并在组织机制上得到配合保障。

如果需要人们改变行为、习惯或者态度这个决策才能生效,必须确保衡量指标、绩效标准和激励机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7、用实际结果检验决策。

高效的决策者会在决策中建立缜密的反馈机制;

反馈分析法:管理者无论何时做一个重要决策,都应该把预期的结果以及取得这些结果的时间写下来,然后在9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开始对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进行对照,知道决策的有效期结束。

反馈分析法也会让一名天赋平常的管理者成为一名合格的决策者。

指挥官在做出决策之后,不会只是依靠下属的各种报告来判断决策的执行情况,而是会亲临一线去检查。

没有掌握关于结果的第一手信息,决策者就会越来越脱离现实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818-有效决策的构成要素)